GO健康

概述

癰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個臨近毛囊的深部感染,發生於抵抗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肥胖、不良衛生習慣以及免疫缺陷狀態等。癰好發頸部、背部、肩部,也好發於皮膚表面,有其他部位感染病灶的人比普通人更好發本病。

就診科別:
一般外科、皮膚科
英文名稱:
carbuncle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毒血症、敗血症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頸背部大片狀紫紅斑塊、頭痛、食欲不振
好發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有基礎疾病的人
常用藥物:
羅紅黴素、複方乙醯水楊酸片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血液常規、組織細菌抹片、組織病理檢查

病因

癰一般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也可發生於有其他基礎疾病的病人,如皮膚破損、不注意皮膚衛生等也可誘發本病。

主要病因

致病菌感染

癰是致病菌從毛囊底部的皮膚或黏膜侵入,並向阻力較小的皮下組織蔓延,再沿深筋膜淺層向外周擴散,進入毛囊群而形成多個囊頭。常見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胞菌屬、大腸埃希菌等。

誘發因素

皮膚不潔

不良的衛生習慣,不注意皮膚的清潔。

皮膚損傷

皮膚損傷的病人,破損處容易受到刺激或細菌入侵形成癰。

環境因素

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中,出汗較多,容易誘發癰。

流行病學

癰容易發生於中老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的人,與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較低有關。

好發人群
  • 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致病菌感染,致病菌侵入血液後進入毛囊。
  • 有基礎疾病的人:特別是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引起癰。
  • 肥胖者。

症狀

癰主要表現為瀰漫性浸潤性紫紅斑,表面緊張、發亮,觸痛明顯,局部有多個膿頭,有膿栓和血性分泌物排出,伴有組織壞死和潰瘍形成。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體溫升高、寒戰等全身症狀。

典型症狀

皮膚硬腫

癰初起表現為局部小片狀皮膚硬腫、熱痛,以及膚色暗紅。

皮膚凸點

繼而皮膚可有數個凸出點或膿點,隨著病變的發展,可出現病變部位的膿點增大、增多,中心處可壞死脫落、破潰、流膿,使瘡口呈蜂窩狀,周圍皮膚可因組織壞死,呈紫褐色。

淋巴結腫大

隨著局部皮膚硬腫範圍的增大,周圍呈現浸潤性水腫,引流區淋巴結腫大,局部疼痛加劇,全身症狀嚴重。

其他症狀

有時還會出現畏寒、發熱、食慾減退和全身不適,但一般疼痛較輕。

併發症

毒血症

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組織中生長繁殖後,其產生的外毒素進入血循環,病原菌不入血。外毒素經血到達易感的組織和細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可伴有全身不適、肌肉酸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脹、腹瀉、頭暈、頭痛、神志淡漠、煩躁、譫妄或昏迷。

敗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細菌被人體防禦機能所清除,無明顯毒血症症狀時則稱為菌血症。敗血症伴有多發性膿腫而病程較長者稱為膿毒血症,主要表現為高熱、寒戰、皮膚和黏膜出血等。

看醫

當癰導致機體發熱、畏寒、頸背部有小凸點的時候,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於一般外科或皮膚科,並做血液常規、組織細菌抹片檢查、組織病理檢查等明確診斷。但要與皮脂囊腫、痤瘡感染、癤進行鑑別。

就醫指征
  • 當出現發熱、畏寒、頸背部有小凸點的時候,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確診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 有皮膚破損或其他基礎感染病變的人群,發現頸背部膿點時,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正規治療。
  • 已確診為癰的病人,如果出現發熱、頭痛、頭暈、心率加快等症狀,需要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病人可到皮膚科就診,當出現發熱、頭痛、頭暈、心率加快症狀時,也可以到一般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
  • 發熱有多久了?
  • 頸背部的膿點有多久了?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畏寒、皮膚破損、皮膚表面膿點等)
  • 既往有無其他病史?
  • 皮損剛出現時什麼樣?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觸摸病人頸背部的小凸點,表面是否光滑、有無觸痛、活動度是否良好等,判斷頸背部病變的性質。

血液常規

明確是否存在感染,為藥物治療提供依據。

組織細菌抹片檢查

可見革蘭陽性球菌,血液及組織的細菌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

組織病理檢查

表現為多個相鄰毛囊、毛囊周圍組織及皮下組織密集的嗜中性白血球浸潤,可見組織壞死和膿腫形成。

診斷標準
  • 病人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及頸背部小凸點,全身可出現發熱、畏寒等。
  • 體格檢查時可觸摸到頸背部的小凸點,表面光滑,活動度尚可。
  • 血液常規可發現嗜中性白血球、白血球升高,還可發現感染的嚴重程度。
  • 組織細菌抹片檢查可見金黃色葡萄球菌。
  •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組織壞死及膿腫形成。
鑑別診斷

皮脂囊腫

主要由於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突出於皮膚表面,一般無自覺症狀,如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化膿,其特點為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好發於頭面、頸項和胸背部;而癰表現為局部小片狀皮膚硬腫、熱痛,以及膚色暗紅,皮膚可有數個凸出點或膿點

痤瘡感染

痤瘡也就是所謂的青春痘,長痤瘡一般是因為皮脂腺分泌旺盛或者受到細菌的感染導致,細菌抹片檢查無革蘭陽性球菌,而癰細菌抹片檢查有革蘭陽性球菌。

癤表面無多個膿頭,是單個毛囊及所屬皮脂腺急性化膿性感染所致;而癰為片狀紫紅斑,表面緊張、發亮,局部有多個膿頭。

治療

癰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灶的及時處理,藥物上主要是抗生素的應用,同時注意休息,當局部形成膿腫時應切開引流。

治療周期
癰在臨床一般為短期治療,痊癒後基本不存在其他後遺症狀。
藥物治療

羅紅黴素

羅紅黴素屬於抗生素類藥物,口服抗生素可抵抗細菌引起的感染。

複方乙醯水楊酸片

複方乙醯水楊酸片屬於解熱鎮痛藥物,口服可改善病人的發熱及腫痛問題。

手術治療

膿腫切開引流

膿腫明顯時,可選擇切開引流,以引流膿腫。

植皮術

如果創面較大,可實施植皮術加快恢復。

預後

癰一般多呈急性發病過程,多數病人在積極的治療下均可短期恢復,一般不會有後遺症,治癒後再次出現症狀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能否治癒

癰的癒合時間比較緩慢,一般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癰病人根治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但嚴重者可以引起毒血症、敗血症、轉移性感染而導致死亡。

後遺症

本病治癒後,一般不會有遺留症。

複診

病人在治癒後,一般不需再次進行複查,當再次出現頸背部膿點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包括體格檢查、血液常規、組織細菌抹片等檢查。

飲食

病人的飲食調理主要以清淡為主,進食有營養的物質,提高病人抵抗力,葷素搭配,合理飲食,戒菸、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理
  • 在飲食方面,癰的病人要注重合理搭配,少食多餐。
  • 宜進食清淡的食物,如小米粥等。
  • 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注意補充維他命,如魚類、瘦肉、雞蛋、白菜、胡蘿蔔、橘子等。
  • 在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時,需要戒菸、戒酒,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麻椒、青椒、大蒜等。

照護

病人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皮膚表面的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日常護理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個人體質,增強病人抵抗力。
  • 為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病人壓力,使其身心放鬆。
  • 對於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病人,控制基礎疾病是加快炎症癒合的重要手段。
病情監測

癰的病人發病過程屬於急性過程,一般無需檢測。當出現皮膚表面破損時,要注意避免感染傷口,有免疫力低下或有其他感染病灶的人,要密切關注自身其他部位的變化,特別是有無頸背部的小凸點形成。

心理護理

幫助病人放鬆身心,調節身心健康,樹立治癒信心。

特殊注意事項
  • 頜臉部的癰十分危險,位於鼻、上唇及周圍危險三角區,如果處理不當,如被碰擠時,病菌可經內眥靜脈、眼靜脈進入顱內海綿狀靜脈竇,引起顱內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出現顏臉部進行性腫脹、寒戰、高熱,甚至死亡。
  • 如果出現呼吸不順、皮膚出現紅疹等情況時,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 遵醫囑正確用藥,防止自行用藥,使病情加重。

預防

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對存在原發感染性病灶者,如皮膚黏膜傷口、扁桃腺炎、蛀牙、足癬感染等,應及時處理原發病灶,還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初期篩檢

對於病人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特別是皮膚表面有皮損的病人,要密切關注自身的淺表淋巴結變化情況,可以進行自檢,通過觸摸頸背部凸點表面是否光滑、活動度等初步判斷是否有病變。

預防措施
  • 在發生皮膚表面破損後,要及時進行消毒及包紮,避免發生感染。
  • 有基礎疾病的病人,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進食有營養的食物,增強自身抵抗力。
  •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更換貼身衣物,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