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肋軟骨炎

概述

肋軟骨炎是指胸骨與肋骨相交界處的軟骨發生炎症,是胸痛的常見病因之一,也是胸外科門診最常見的自限性疾病,常表現為胸部疼痛或者局部肋軟骨腫脹。多發於成年女性、老人,好發於單側2~4肋骨。

就診科別:
骨科
英文名稱:
coustalchondr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胸痛
好發人群:
年輕女性、老人
常用藥物:
阿斯匹靈、普拿疼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X線、磁共振
疾病分類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

最常見,為肋軟骨與胸骨交界處不明原因發生的非化膿性肋軟骨炎性病變,表現為局限性疼痛伴腫脹的自限性疾病。

感染性肋軟骨炎

原發性感染少見,由於結核桿菌、傷寒桿菌或副傷寒桿菌感染導致化膿。繼發性感染多見,常見於胸部外科手術後感染引起的軟骨炎。其致病菌主要為化膿性細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真菌。

病因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病因不明,目前認為與胸部外傷、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營養不良導致的肋軟骨營養障礙有關。感染性肋軟骨炎多由於細菌和真菌感染所致。

主要病因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病因

胸部外傷

如胸部收到撞擊,可導致肋軟骨膜微小創傷,或造成胸肋關節韌帶和肋間內、外肌局部應力異常,長期如此可形成軟骨勞損。

關節炎症

骨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引發肋軟骨炎。

營養不良

與飲食、免疫調節、內分泌異常引起肋軟骨營養障礙有關,可導致軟骨發育不良,易受損。

機體勞損

日常劇烈運動或劇烈咳嗽、挺舉重物可導致肋軟骨炎。

感染性肋軟骨炎病因

原發性多由細菌感染導致,如結核桿菌、傷寒桿菌或副傷寒桿菌感染;繼發性多由胸部外科手術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主要為化膿性細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真菌。

誘發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體力活動少、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鈣和維他命缺乏、體質量過低等。

影響軟骨代謝的疾病

包括性腺功能減退症等多種內分泌系統疾病、風濕免疫性疾病、胃腸道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慢性腎臟及心肺疾病等。

免疫力下降

包括糖皮質類固醇、過度勞累、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

流行病學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在外科臨床上頗為常見,占胸壁疼痛病因中的30%。好發於青壯年,女性發病多見男性,多為單發,常見於單側2~4肋骨。感染性肋軟骨炎流行病學尚不清楚。

好發人群

多發於25~35歲成年女性

女性病人人數明顯多於男性病人,原因尚未明確。

老年群體

由於中老人機體功能減退、運動減少、抵抗力下降,骨修復和再生能力下降,且多伴有關節勞損和退化,當有胸部外傷、胸部外科手術,毗鄰肋軟骨易受累。

症狀

臨床表現依據不同的疾病類型而有所不同。非特異性肋軟骨炎常表現為患處肋骨出現腫脹、鈍痛或銳痛的腫塊,皮膚正常,觸摸疼痛,運動和提重物時疼痛加重,有時疼痛劇烈導致呼吸肌痙攣出現呼吸急促。感染性肋軟骨炎病人局部紅腫熱痛,常感胸痛,軟組織感染可有膿腫和皮膚破潰。

典型症狀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

患處肋骨可出現腫大,表面光滑,皮膚正常。胸痛症狀多表現為鈍痛、隱痛及針刺樣疼痛,疼痛的部位比較固定,上肢活動,如拎重物時可引發劇痛,咳嗽、咳痰、深吸氣時會誘發疼痛。

感染性肋軟骨炎

疼痛呈持續性,無法自行緩解。局部皮膚紅腫,嚴重者疼痛部位有波動感,並有軟組織壞死、破潰。

其他症狀

感染性肋軟骨炎波及肋膜或因局部疼痛導致呼吸肌痙攣,出現胸悶、氣促。

看醫

若病人出現局部胸痛症狀,無法準確分辨時,需積極就醫。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的治療多採取對症治療如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對症治療,若藥物治療無效,可在無菌操作下行長效類固醇激素局部類固醇治療,治療感染性肋軟骨炎時多用抗菌治療。

就醫指征
  • 老人需定期體檢,一旦體檢中發現肋軟骨炎的體徵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肋骨疼痛症狀,高度懷疑肋軟骨炎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肋軟骨炎的病人,若出現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一般情況下病人首先考慮去骨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是否有胸部外傷史?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肋骨疼痛、肋骨腫大等)
  • 是否治療過?吃過什麼藥?做過什麼檢查?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通過觸診檢查有無腫塊,檢查胸痛部位、肋骨與胸骨連接處是否存在壓痛。

胸部X線片檢查

因肋軟骨不顯影,故對診斷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無幫助,感染性肋軟骨炎可出現胸肋關節間隙的增寬,骨質破壞,X線還可排除肋骨骨折、結核、骨髓炎、肺與肋膜的病變。

抽血檢查

感染性肋軟骨炎一般有白血球、C反應蛋白和紅血球沉降率升高,該檢查有助於輔助診斷。

心電圖

通過該檢查可以排除心肌梗塞導致的胸痛。

磁共振

因X線對感染性肋軟骨炎無特異性,通過磁共振檢查可明確診斷。

診斷標準

胸前區持續性鈍痛、脹痛,體格檢查發現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局限性梭形腫脹隆起並有壓痛,同時X線檢查無胸壁異常,據此可以診斷肋軟骨炎。

鑑別診斷

治療

臨床上治療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病多採取對症治療,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對症治療。若藥物治療無效,行長效類固醇激素局部類固醇治療,並加用物理治療。治療感染性肋軟骨炎多用抗菌治療。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一般治療

加強營養

營養條件差的病人建議攝入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推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g/kg,並每天攝入牛奶300ml或相當量的奶製品。

急症治療

一般以對症支持、緩解疼痛為主,可採取服用對乙醯氨基鎮痛,效果不佳時可採取類固醇治療。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

  • 阿斯匹靈、對乙氨基酚,效果好,價格便宜。
  • 普魯卡因加氫化可的松局部類固醇治療。
  • 藥物治療無效的,可在無菌手術下注射普魯卡因加氫化可的松局部類固醇治療。

抗菌治療

感染性肋軟骨炎需用抗生素治療,藥物選擇可根據經驗性選擇合適抗生素。

手術治療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

針對使用藥物無效、症狀持續加劇的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病人,如腫脹無法緩解,疼痛無法控制,且不排除惡性病變者,可考慮通過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法為骨膜內切除肋軟骨,將腫大增粗的肋軟骨切除,切勿傷及胸廓內動靜脈,注意保留骨膜及胸壁其他組織。微創手術方法是對腫大的肋軟骨骨膜行十字切開或刺孔減壓術,將肋軟骨膜鬆弛,以解除對神經末梢的牽張刺激,從而緩解疼痛。

感染性肋軟骨炎

針對抗生素治療不佳的感染性肋軟骨炎病人,出現反覆感染時,可考慮手術,徹底切除病灶,並進行細菌培養,選擇合適抗生素。

其他治療

可加用理療、熱敷、紅外線微波等治療,消炎、消腫,減輕神經末梢刺激而達到鎮痛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

預後

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可徹底治癒,但感染性肋軟骨炎引起全身症狀,一般合理有效治療,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

能否治癒

肋軟骨炎一般能治癒,部分病人可出現反覆。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對壽命無影響。

複診

非特性性肋軟骨炎是自愈性疾病,對症支持治療症狀消失不需要複診。感染性肋軟骨炎治療結束7~14天,應該複查血液常規,看紅血球和紅血球沉降率情況,判斷疾病治療情況。

飲食

肋軟骨炎病人的飲食以促進病人提高病人免疫力為主,需充足、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合理控制總熱量,合理營養物質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溫熱食物,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飲食調理
  • 戒糖:高糖會導致鈣的吸收差,加重骨營養不良,研究提示,高糖還可促進體內炎症反應,導致身體修復能力下降,一般炎症疾病都應戒糖。
  • 少鹽:如果過咸會增加鈣元素的流失,影響軟骨修復。
  • 忌海鮮發物:帶魚、蝦、蟹等腥膻之品會助長濕熱,不利於炎症的消退,故應忌食。
  • 宜多食用高蛋白飲食提高免疫力,如雞蛋、瘦肉,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

照護

注意避免跌倒,避免過重體力勞動,均衡飲食、戒菸戒酒、少鹽少糖、合理用藥、適當運動,利於疾病復健。

日常護理

日常鍛煉

日常生活中應根據病人個人情況安排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快走,提高免疫力。

健康指導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均衡飲食,多食雞蛋、魚肉高蛋白飲食,避免過度吸菸、飲酒。

注意休息

避免劇烈運動或過重體力勞動,防止胸肋軟骨以及韌帶損傷。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搬運重物時需注意避免用力過猛或使用不恰當的姿勢,以免導致韌帶損傷。

病情監測

非特異性肋軟骨炎病人可自查,觀察患處情況,有無腫大加劇,感染性肋軟骨炎檢查血液常規,看白血球情況,判斷疾病情況。

特殊注意事項

注意避免跌傷、外傷導致肋骨骨折,合併骨折病人癒合能力下降,病程加長。

預防

肋軟骨炎病因不明,預防措施有限,主要通過避免誘發因素(外傷和勞累)、增強免疫力來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

初期篩檢

對有症狀老人應初期篩檢,懷疑有肋軟骨炎的病人應初期篩檢。

預防措施

經常運動提高免疫力

運動是預防疾病非常重要的手段,合理運動對預防疾病非常有幫助,尤其是老人要堅持每天散步。

避免外傷和過度勞累

大多數學者認為非特異性肋軟骨炎與肋軟骨膜微小創傷及胸肋關節韌帶和肋間內、外肌局部應力異常造成的勞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