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食道炎

概述

食道炎屬於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該類病人多因食道黏膜損傷或刺激影響,進而引發炎症反應。食道炎刺激因素可分為化學性(強酸、強鹼、烈酒等)、物理性(食道異物、燙的食物),臨床上以胃食道逆流最為常見。食道炎可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段,嚴重影響著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

就診科別:
消化內科
英文名稱:
esophagitis
疾病別稱:
食道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食道潰瘍、食道梗阻、食道狹窄
治療周期:
至少3~4個月
臨床症狀:
反酸、燒心、胸痛、吞咽疼痛、吞咽困難
好發人群:
工作壓力大的人群、吞服過化學腐蝕劑的人群、患有胸部或頭頸部惡性腫瘤的人群、經受過放射治療的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常用藥物:
Omeprazole 、 Esomeprazole 、 Mosapride
常用檢查:
消化道內鏡、食道吞鋇X線檢查
疾病分類

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食道炎最常見的類型,多因食道下段抗逆流機制減弱,胃酸和胃消化酶逆流損傷食道,引起炎症。

放射性食道炎

胸部及頭頸部等惡性腫瘤放療治療中,照射視野內正常食道黏膜發生充血、水腫。放療劑量過大時可發生食道潰瘍、出血、穿孔等併發症。

嗜酸性白血球性食道炎

嗜酸性白血球性食道炎是一種免疫因素介導的慢性食道炎症,病人多患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氣喘等。

感染性食道炎

最常見的病原體是白色念珠菌,主要是機體免疫力低下所致,如長期口服激素的病人、重症糖尿病、愛滋病病人等。

藥物性食道炎

主要因服藥不當所致,如臥床服藥或服藥時飲水過少,常見的藥物有多西環素、四環素、氯化鉀、非類固醇類抗炎藥、鐵劑等。

腐蝕性食道炎

腐蝕性食道炎是吞服各種化學腐蝕劑引起的食道損傷和炎症,食道黏膜損傷嚴重。常見的腐蝕劑有各種強酸、強鹼、消毒水等。

病因

食道炎大多是胃食道逆流,食道下段抗逆流機制減弱,胃酸和胃消化酶逆流損傷食道引起炎症。其他還包括化學性(強酸、強鹼、烈酒等)、物理性(食道異物、過燙的食物、射線)、生物性(真菌、病毒)等各種刺激因素。

主要病因

胃食道逆流

  • 抗逆流屏障減弱∶食道下括約肌鬆弛,胃腸道蠕動時易出現食物逆流。導致抗逆流屏障功能異常的因素包括食道裂孔疝、賁門手術、腹壓增高、腹壓增高(如妊娠、肥胖、腹水、嘔吐、負重勞動)、胃內壓增高(胃擴張、胃排空延遲)等。
  • 食道黏膜屏障作用減弱∶長期吸菸、飲酒及刺激性食物等,可降低食道黏膜抵禦逆流物的能力。
  • 食道清除作用減弱:食道蠕動能力降低,不能將食道內容物排入胃內。

放射性食道炎

胸部及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損傷食道黏膜。

嗜酸性白血球性食道炎

病因不明,可能與過敏反應造成的食道損傷或功能失調相關。

感染性食道炎

長期應用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感染性食道炎。常見病原體包括白色念珠菌、單純皰疹病毒等。

藥物性食道炎

病人服藥不當所致,如臥床服藥或服藥時飲水過少,藥物貼附在食道壁上,致使藥物中的腐蝕成分損傷食道。

腐蝕性食道炎

病人吞服強酸、強鹼、消毒水等各種化學腐蝕劑,損傷食道。

誘發因素

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如煙、酒、咖啡以及過甜、過咸、過辣的食物會損傷食道,破環食道的屏障功能。

流行病學

食道炎以胃食道逆流最為常見,關於其發病率尚不清楚,有報導國內普通人群胃鏡檢出率為5%,而賁門切除食道殘胃吻合術後胃食道逆流的發病率高達50%。胃食道逆流以往在西方國家的發病率高,而亞洲地區發病率低。

好發人群

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的人

長期精神緊張,使交感神經亢進,食道下端括約肌收縮功能降低,易出現胃食道逆流。

吞服化學腐蝕劑的人

化學腐蝕劑會造成食道黏膜損傷,引起炎症反應。

胸部及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的人

放療會使照射視野內的食道黏膜損傷,出現食道炎的表現。

長期應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

長期服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現真菌和病毒感染,可能引發感染性食道炎。

愛滋病病人

愛滋病病人的免疫力低,容易出現真菌和病毒感染感染,可能引發感染性食道炎。

病毒感染的人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侵犯食道黏膜引起炎症。

症狀

食道炎的典型症狀是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胸痛、吞咽困難,進食後或平臥症狀明顯,疼痛可以放射至肩胛區或背部。多數病人出現的症狀不典型,少數病人初期可以表現為間歇性的吞咽困難。

典型症狀

燒心

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反酸

在無噁心和不用力的情況下,胃內容物湧入咽部或口腔,有酸味,有時逆流物只有酸水。

胸痛

胸痛由逆流物刺激食道引起,發生在胸骨後,嚴重時表現為劇烈刺痛,可放射至心前區、後背、肩部、頸部、耳後,有時酷似心絞痛,伴或不伴逆流和燒心。診斷時需排除心源性胸痛。

吞咽疼痛

吞咽時會感到疼痛,嚴重時即使只咽下唾液也可有痛感。常見於感染性、藥物性或放射性食道炎。

吞咽困難

進食固體或液體食物均可發生,少數病人吞咽困難是由食道狹窄引起,呈持續或進行性加重。

食道外表現

由逆流物刺激或損傷食道以外的組織或器官引起,如咽喉炎、慢性咳嗽、氣喘、聲音嘶啞等食道外表現。

其他症狀

病人可能有腹痛、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表現。

併發症

上消化道出血

食道黏膜炎症、糜爛及潰瘍可以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出現嘔血和(或)黑便。

巴瑞特氏食道

亞太地區患病率為0.06%~0.62% ,有惡變為腺癌的傾向。

食道潰瘍

食道黏膜受損可出現食道潰瘍,表現為吞咽困難、胸骨後燒灼感等症狀,常在吞咽食物不久之後出現。

食道狹窄

食道炎反覆發作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導致疤痕性狹窄。

食道梗阻

食道嚴重狹窄,最終導致食道梗阻,病人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狹窄部位多在食道下段。

食道癌

食道炎長期持續存在,刺激局部,易形成癌變。

看醫

食道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疾病發展極其重要,食道炎可導致反酸、噯氣、進食後胸骨後疼痛,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對於有疑似食道炎的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避免延誤病情。

就醫指征
  • 長期反酸、噯氣,胸前或劍突下有燒灼痛的情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確診食道炎的病人出現吞咽困難及時就醫。
  • 經口吞服或誤服化學腐蝕劑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消化內科。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嚴重吞咽困難,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一般外科等。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是否吞服或誤服化學腐蝕劑?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胸部灼熱痛、反酸、噯氣等)
  • 是否進行過胸部或頭頸部惡性腫瘤放射性治療?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是食道炎最準確、最可靠的診斷方法,能判斷其嚴重程度和有無併發症,結合切片檢查可與其他疾病鑑別。

食道吞鋇X線檢查

X線表現為食道功能性改變,食道下段痙攣性收縮。

食道逆流監測

如24小時食道pH監測,應用可攜式pH記錄儀監測病人24小時食道pH,明確食道是否存在過度酸、鹼逆流。

食道測壓

可了解食道動力狀態、逆流屏障功能的情況,用於抗逆流手術術前評估。

其他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性食道炎病人可做過敏原檢測,明確致敏成分。黴菌性食道炎病人可在內鏡直視下,取分泌物進行抹片鏡檢來確診。

診斷標準

病人有明顯的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胸痛、吞咽困難的症狀,病史可有吞服、誤食化學腐蝕劑或進行過局部的放射治療等,內鏡檢查食道黏膜損傷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食道癌

食道癌的典型症狀是進行性吞咽困難,目前食道鏡和胃鏡檢查對其有決定性意義。食道癌做病理可見腫瘤細胞。

消化性潰瘍

有反酸、燒心等症狀,典型表現為反覆、周期性、節律性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和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消化性潰瘍病變部位多在胃體和十二指腸,食道炎的病變部位主要在食道。

食道憩室與憩室炎

初期可無無症狀或出現咽部不適、口涎增多、吞咽困難。食道憩室可形成與食道腔相通的囊袋,食道炎無囊袋形成。

食道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食道病變是整個克隆氏症的一部分,可出現食道潰瘍、狹窄、食道黏膜增厚、吞咽困難等症狀,X線鋇餐及胃鏡下切片檢查有助於診斷。

治療

食道炎的治療原則為消除誘因,以藥物治療為主,對藥物治療無效或發生併發症者可動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治療周期一般為3~4個月,部分病人需要長期維持治療。
急症治療

腐蝕性食道炎多因吞服各種化學腐蝕劑引起,需給予緊急處理,其他食道炎一般都是慢性過程。病人吞服化學腐蝕劑後,禁止洗胃、催吐,根據腐蝕劑的性質,選擇相應的解毒劑,鹼性腐蝕劑可用稀乙酸、稀鹽酸、檸檬汁或食醋中和。強酸性腐蝕劑可用2%~3%氫氧化鋁溶液、蛋清、牛奶等中和,忌用蘇打水。另外需立刻終止接觸毒性物質。

藥物治療

胃食道逆流

質子泵抑制劑

質子泵抑制劑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的首選藥物,可抑制胃酸形成。常用藥物如 Omeprazole 、 Pantoprazole 、 Lansoprazole 、 Esomeprazole 等。

促動力藥

刺激食道蠕動,促進胃排空,減少胃內容物食道逆流。常用藥物如 Domperidone 、 Mosapride 等。

黏膜保護劑

如 Hydrotalcite 、 Sucralfate 等,能中和胃酸,緩解症狀。

放射性食道炎

應用黏膜保護劑來保護食道黏膜。針對放射性食道炎出現的炎症、疼痛,可應用 Dexamethasone 、利多卡因及抗生素等進行治療。

嗜酸性白血球性食道炎

糖皮質類固醇對緩解嗜酸性粒細胞性食道炎的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停藥易復發。其他常用藥有白三烯受體阻斷劑 Montelukast ,生物製劑美泊利單抗、奧馬珠單抗等。

感染性食道炎

真菌感染可用 Nystatin 、酮康唑等進行抗真菌治療。病毒感染可使用質子泵抑制劑、黏膜保護劑等。

手術治療

抗逆流手術或內鏡下治療

適用於不願意長期服藥的由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病人,治療後能增強抗逆流屏障,減少逆流。

食道擴張術

適用於食道狹窄伴吞咽困難的病人,能有效緩解症狀。

食道切除術

適用於發生穿孔的急性腐蝕性食道炎病人,或合併嚴重食道狹窄,通過切除穿孔或嚴重狹窄的病變段食道,恢復食道的正常功能。

預後

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或消除食道炎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經過積極的治療,食道炎一般都能治癒,但是胃食道逆流容易復發。

能活多久

食道炎經過積極的處理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後遺症

食道炎反覆發作,導致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導致疤痕性狹窄,會導致進食吞咽困難,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減輕症狀。

複診

食道炎病人可每年複查內鏡,必要時切片檢查複查。

飲食

食道炎病人要規律、定時進餐,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飲食不宜過飽,避免攝入過咸、過辣、過甜的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理
  • 避免攝入過咸、過辣、過甜的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可以破環食道黏膜屏障,加重食道炎病情。
  • 嚴格戒菸、戒酒,菸酒可以破壞食道黏膜,不利於炎症的消退。
  • 避免食用黏膩的食物,如糍粑、年糕、糯米飯等。
  • 避免食用可降低食道下段括約肌或加重逆流的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巧克力、濃茶、咖啡、薄荷、可可飲料、番茄汁、檸檬汁等。
  • 如果是嗜酸性粒細胞性食道炎,需避免進食過敏食物。

照護

食道炎病人要按時、按量服藥,加強飲食衛生和飲食營養,適當鍛煉身體,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護理
  • 口服用藥:遵醫囑服藥,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藥物應在餐中或飯後服用,如果要同時服用兩種抗酸藥,兩種藥應間隔一小時以上,服藥期間避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 降低腹壓,避免劇烈咳嗽、重體力勞動,褲子不要系太緊,便秘時不要用力憋氣。
  • 進飯後不宜立即臥床,可簡單活動或保持直立以減少逆流。另外,睡前兩小時不宜進食,防止夜間逆流。
病情監測
  • 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經過治療後病情有無好轉,注意反酸、燒心情況有無改善。
  • 建議一年後複查內鏡,檢查食道炎恢復情況,避免復發。
心理護理

向病人介紹食道炎的病因及誘發因素,避免病人過度緊張,充分調動病人治療積極性和服從性。

特殊注意事項
  • 用藥前要做檢查排除胃癌,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掩蓋胃癌的症狀,避免服藥後症狀緩解而掩蓋病情。
  • 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謹慎用藥,每月檢查肝腎功能。
  • 生活要有規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長期精神緊繃、工作壓力大會造成病情的反覆。

預防

預防食道炎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改善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合理應用抗生素和激素,必要的放射治療時保護食道黏膜等。

初期篩檢

經常出現反酸、噯氣等疑似食道炎表現的人,一定要儘早完成消化道內鏡檢查,避免延誤病情,早診斷、早治療。對初次發生食道炎病人應徹底治療,避免病情反覆。

預防措施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少糖、少鹽,定時、定量進餐。
  •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勞逸結合。
  • 避免過冷、過熱、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濃茶、咖啡等飲料,還應該戒菸、戒酒。
  • 肥胖者建議減肥,過度肥胖可使腹腔壓力增高,促進胃液逆流。
  • 生活中需儘量避免劇烈咳嗽、穿緊身衣褲、重體力勞動等增加腹內壓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