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單純皰疹

概述

單純皰疹是由於感染了皰疹病毒而引起的皮膚黏膜處出現散在的水泡,可伴有疼痛、灼燒感等症狀,多見於新生兒、兒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單純皰疹主要應用抗病毒治療,治療周期短、治療效果良好,但極易復發。

就診科別:
皮膚性病科
英文名稱:
herpes simplex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腦炎、皰疹性甲溝炎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皮膚黏膜可見散在水泡、疼痛、灼燒感
好發人群:
新生兒、兒童、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常用藥物:
Acyclovir 、 Valaciclovir 、新黴素軟膏
常用檢查:
皰液抹片、病毒培養、血清學檢查
疾病分類

初髮型單純皰疹

指第一次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導致的皰疹,開始時皮膚黏膜會出現疼痛和灼燒感,後期形成聚集分布的水泡,水泡可破潰、結痂。

復髮型單純皰疹

原皰疹治癒後,皰疹在同一部位反覆發作。臨床症狀不明顯,水泡數量較小,容易發生糜爛、滲液,一週左右可緩解。

病因

單純皰疹主要是由於接觸單純皰疹病人或帶有皰疹病毒的攜帶者,病毒通過性接觸或飛沫傳播或母嬰傳播侵入人體,當機體因受涼、感冒等情況出現免疫力低下時,病毒活躍,導致單純皰疹的發生。

主要病因

接觸HSV-第一型病毒病人或攜帶者

HSV-1又稱為唇皰疹或熱瘡,多位於腰部以上的部位,主要侵犯顏臉部,以口腔和嘴唇最為多見,可通過空氣、性接觸傳播造成感染,引起單純皰疹。

接觸HSV-第二型病毒病人或攜帶者

HSV-2主要侵犯腰部以下的部位,機體免疫力低下時通過空氣、性接觸傳播侵入人體,引起單純皰疹,可見於生殖器和肛門周圍。

誘發因素

受涼

身體受涼時機體抵抗力低下,潛伏在身體的皰疹病毒活躍起來,侵入身體的皮膚黏膜等部位誘發感染。

感冒

出現感冒時身體的免疫力減弱,潛伏的病毒增生、活躍,侵入身體重要部位誘發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使用免疫抑制藥物

可抑制機體的免疫機制,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引起單純皰疹。

創傷

出現創傷時機體的抵抗力減弱,不足以抵抗病毒的入侵,造成病毒在身體內傳播,誘發單純皰疹。

流行病學

單純皰疹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多見於新生兒、兒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好發於皮膚黏膜處。HSV-第一型首次感染多發生於五歲以下幼兒,HSV-2首次感染主要發生在成人。

傳播途徑

單純皰疹可經飛沫傳播、嘴唇潰瘍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

好發人群

新生兒

母親攜帶皰疹病毒時,新生兒因接觸母親帶有病毒的分泌物引起感染。

兒童

兒童免疫力低下,接觸到單純皰疹病人或病毒帶原者,病毒極易通過飛沫傳播侵入人體造成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該類人群與皰疹病毒病人接觸時,抵抗力差不足以抵抗病毒入侵,引起感染。

症狀

單純皰疹病人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處散在的水泡,少數病人會出現發熱、肌肉酸痛等症狀。當病毒極度活躍,身體免疫力不足以抵抗時,病毒可通過血液播散到全身各處,造成全身感染,引起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典型症狀

初髮型單純皰疹

開始時皮膚黏膜出現疼痛、灼燒感,後期皮膚黏膜出現聚集性的水泡,主要出現在口周、生殖器部位,伴有疼痛、搔癢,一段時間後水泡可自行破潰、結痂。

復髮型單純皰疹

皮膚黏膜出現水泡,水泡數量較少、水泡較小、存在時間較短,後期出現水泡的糜爛、結痂,一週左右可緩解。

其他症狀

發熱

多見於初髮型病人,病人機體由於病毒的入侵抵抗力減弱引起發熱。

肌肉酸痛

是皰疹病毒侵入全身各處,可引起肌肉酸痛。

頭痛、喉嚨痛

多見於初髮型病人,病毒入侵腦部、口腔等部位時,可造成頭痛、喉嚨痛。

併發症
  • 皰疹病毒入侵眼部、生殖器等部位可造成眼部、生殖器的感染。
  • 皰疹病毒入侵手部造成皰疹性甲溝炎。
  • 皰疹病毒侵入口腔黏膜時,口腔出現大量散在的水泡,造成進食困難。
  • 病毒隨血液播散侵入神經系統,可引起腦膜炎。

看醫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單純皰疹、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及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兒童、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等,出現聚集性水泡時,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皮膚、黏膜水泡,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皮膚、黏膜水泡,高度懷疑單純皰疹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單純皰疹的病人,若出現發熱、進食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一般就診於皮膚科。
  • 若病人病情危重出現頭痛、喉嚨痛等應就診於普通內科。
醫生詢問病情
  • 水泡出現多久了?以前有類似情況嗎?
  • 身邊是否有人也有類似情況?
  • 是否進行過治療?
  • 有沒有其他疾病?
  • 近期是否有較大的心理或精神壓力?
需要做的檢查

皰液抹片

取水泡液進行抹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包涵體,出現包涵體可確診為病毒感染。

病毒培養

取少量患病組織進行病毒培養,培養出病毒可診斷為病毒感染。

血清學檢查

取病人血清進行檢查,發現病毒可診斷為病毒感染。

診斷標準

病人出現皮膚黏膜處聚集性水泡,且皰液抹片出現包涵體或病毒培養結果陽性或血清學檢查陽性,可確診為單純皰疹。

鑑別診斷

帶狀皰疹

水泡多沿一側皮膚呈帶狀分布並伴有神經痛,病程一般2~3週。

手足口病

發病前常出現發熱,容易在手、腳、口腔處出現損害。病程1週左右,可痊癒,很少復發。

固定性藥疹

服用某些藥物引起的皮疹,停用藥物可緩解。

膿皰疹

多見於兒童,表現為散在性膿皰,易破潰結膿痂,夏秋季多見。

治療

單純皰疹治療需要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案,病變較輕時可局部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嚴重時需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單純皰疹需要短期治療,一般1~2週可好轉。
藥物治療

局部用藥

選擇 Acyclovir 軟膏,適用於病變較輕的病人,局部塗抹抗病毒藥物。新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可以用於預防或繼發的細菌感染。另外,局部有滲出時可以給予復健新液濕敷。

系統用藥

選擇 Acyclovir 或 Valaciclovir ,適用於症狀嚴重的病人,口服 Acyclovir 或 Valaciclovir 用於全身抗病毒。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多數單純皰疹病人可自行好轉或用藥物後好轉,但容易反覆發作。一般不影響壽命,多數也無後遺症。

能否治癒

單純皰疹可以自愈,不能自愈者積極治療也能痊癒,但極易復發。

能活多久

治癒後一般不影響壽命。

複診

單純皰疹極易復發,應定期複查。出現不適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複診時攜帶檢查報告單、病歷資料,方便醫生了解病情。

飲食

單純皰疹一般對身體的影響較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攝入辛辣食物,多吃水果、新鮮蔬菜可以減輕疾病的進展。

飲食調理
  • 急性期和恢復期宜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多飲水,有利於清熱解毒。
  • 急性期忌吃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病情,恢復期也應減少辛辣食物的攝入。

照護

單純皰疹病人應減少與他人的親密接觸、禁忌性生活。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有單純皰疹患病史的病人,出現疼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警惕復發。

日常護理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發病期間避免與他人混用毛巾等私人物品、分享食物,避免性生活。
  • 避免與其他人的身體接觸,尤其是兒童,以免傳染他人。
  • 若皮損處出現紅腫疼痛,可使用濕冷的敷料覆蓋於皮損處,有助於緩解腫痛。
  • 唇部皰疹結痂後,嘴唇過於乾燥可能會引發疼痛,可使用潤唇膏來進行緩解。
病情監測

有單純皰疹患病史的病人,出現疼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警惕復發。

預防

單純皰疹多與感染皰疹病毒有關,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與他人公用縫紉物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與患病者親密接觸可以減少患病率。

初期篩檢

血清學檢查可以確診是否為病毒感染,建議兩個月篩檢一次。

預防措施
  • 勤洗手,避免和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 不要和皰疹病人有親密接觸、避免高危性生活。
  • 適量運動,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 避免誘發病毒復發的因素,如感冒、創傷等。
  • 妊娠期發生感染的孕婦需要積極接受抗病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