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子宮內膜增生

概述

子宮內膜增生是由於內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增高,引起的子宮內膜腺體或間質增生,臨床主要表現為功能性子宮出血,育齡期和更年期婦女均可發病,屬於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準確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可以降低這種癌前病變轉化為癌症的風險。

就診科別:
婦產科
英文名稱: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疾病別稱:
子宮內膜增生症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貧血、休克、子宮內膜癌、不孕
治療周期:
3~6個月
臨床症狀:
異常子宮出血、乏力、心悸
好發人群:
月經不規則的育齡期、更年期婦女,存在某些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使用某些藥物的人群
常用藥物:
醋酸甲羥孕酮、地屈孕酮
常用檢查:
都卜勒超音波、診斷性刮宮、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
疾病分類

子宮內膜單純增生

整層內膜呈增生性改變,間質和腺體同時增生而不表現為腺體擁擠,因而無腺體「背靠背」現象。腺體數量增多,彎曲度增加,大小不一,腺腔可以擴大,腺上皮細胞增生與晚增殖期相似,但無異型性。

子宮內膜複雜增生

病變的子宮內膜可以增厚或很薄,也可呈息肉狀。與單純增生不同的是,病變為腺體成分的局灶性增生而不累及間質,病變區腺體擁擠,間質明顯減少,因而出現「背靠背」現象。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可分為輕、中、重度三度,輕度腺體稍不規則,可呈小灶性分布,細胞較正常增殖期大,核圓或呈棍狀,核仁增大不明顯。中度腺體形態不規則,可有分支或乳頭狀,增生成片,細胞核圓,染色質成塊,細胞異型性較明顯。重度腺體輪廓不規則,有分支,腺腔內可有乳頭出芽或篩狀,腺體增生成片、擁擠。

病因

子宮內膜增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各種因素引起病人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關,好發於月經不規則的育齡期婦女、更年期婦女,藥物因素、肥胖、相關疾病也可誘發出現子宮內膜增生。

主要病因

雌激素是一類主要的女性荷爾蒙,包括雌酮、雌二醇等,主要由卵巢和胎盤產生,少量由肝、腎上腺皮質、乳房分泌,懷孕時,胎盤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睪丸也會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女性兒童進入青春期後,卵巢開始分泌雌激素,以促進陰道、子宮、輸卵管和卵巢本身的發育,同時子宮內膜增生而產生月經。

誘發因素

藥物

長期接受雌激素藥物治療,導致雌激素升高。

肥胖

來源於外周脂肪細胞的雌激素過多。

相關疾病

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等引起雌激素升高。

流行病學

子宮內膜增生總體發生率為133/100000,50~54歲女性最常被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而30歲以下女性較少發生。不伴不典型的子宮內膜增生症的發病率在50~54歲中女性最高。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發病率在60~64歲的女性中最高。

好發人群

月經不規則的育齡期婦女

育齡期婦女既可因內、外環境刺激,如勞累、應激、流產、手術和疾病等引起短暫的無排卵,也可因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高催乳素血症等引起持續無排卵,導致子宮內膜受單純雌激素影響,持續增生。

更年期婦女

該時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逐漸耗盡,剩餘卵泡對垂體促性腺激素反應性降低,卵泡未能發育成熟,雌激素分泌量波動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故不排卵,導致子宮內膜受單純雌激素影響,持續增生。

存在某些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患上子宮內膜增生的可能性較大。

使用某些藥物的人群

如乳癌病人長期應用他莫昔芬,停經病人長期應用雌激素等,出現子宮內膜增生機率升高。

症狀

子宮內膜增生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子宮不規則陰道流血,也會伴有乏力、心悸、頭暈等,大量出血可導致休克、貧血。

典型症狀

月經周期失調

月經周期不穩定,可見月經周長延長或縮短。

經期長短不一

經期短則1~2天,長則十餘天。

經量不定

出血量可多可少,甚至可見大量出血。

其他症狀

乏力、心悸、頭暈

主要由於長期慢性失血引起。

陰道異常分泌物排出

分泌物量、色、質、味不同於正常的白帶。

積水

部分病人可見骨盆腔部積水。

不孕

出現子宮內膜增生之後可對生育造成一定影響,嚴重可導致不孕。

併發症

貧血

部分病人因長期慢性失血而導致貧血,出現心悸、頭暈、口唇色白等症狀。

休克

部分病人因突然大量陰道流血而出現休克,可表現為意識模糊、四肢冰冷、冷汗淋漓等症狀。

子宮內膜癌

內膜長期處於過度增生的狀態,則可能併發子宮內膜癌。

看醫

子宮內膜增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緩解症狀、預防併發症有重要作用,高度懷疑子宮內膜增生病人應及時就診婦科,進行都卜勒超音波、診斷性刮宮、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注意與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息肉相鑑別。

就醫指征
  • 月經不規律的育齡期或更年期婦女,發現經期延長或月經延後應及時就醫。
  • 已確診子宮內膜增生病人,月經量突然增多或淋漓不盡,半月未止者,應及時就醫。
  • 平素月經不規律的不孕症病人應及時就醫。
  • 無明顯誘因突發陰道分泌物異常的病人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婦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貧血、休克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心血管內科、急診等。
醫生詢問病情
  • 月經不規律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陰道流血、閉經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月經淋漓不盡、月經延後、閉經、不孕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婦科檢查

明確病人的內外生殖器有無出現病變。

組織病理檢查

可採取子宮內膜吸取切片檢查、診斷性刮宮以及在子宮鏡下子宮內膜切片檢查的方式,對病人的子宮內膜進行相應的檢測。

子宮內膜吸取切片檢查

可採用帶負壓的子宮內膜組織吸管或小刮匙獲取組織,其優點是創傷小,可獲得足夠組織標本用於診斷,明確內膜有無腺體增生。

診斷性刮宮

可止血以及明確子宮內膜病理診斷,明確內膜有無腺體增生。

子宮鏡下子宮內膜切片檢查

是指在子宮鏡的指導下取子宮內膜的標本,同時還可直接觀察到病人子宮腔內的情況。

影像學檢查

主要包括核磁共振、經陰道超音波等檢查。

經陰道超音波

可明確病人子宮內膜的厚度,若子宮內膜出現增生,超音波多伴有回聲不均的情況。

核磁共振

能夠清楚明確病人子宮內膜的厚度,判斷有無出現腫瘤,以及腫瘤的大小、侵犯深度、是否累及其他部位等。

診斷標準

子宮內膜病理學檢查可見增生腺體。

鑑別診斷

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

卵巢不排卵可導致孕激素缺乏,子宮內膜僅受雌激素的作用,可呈現不同程度的增殖改變。繼後可因雌激素量的不足,子宮內膜發生突破性出血;抑或因雌激素持續作用的撤退,子宮內膜發生出血自限機制異常,出現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稱為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病人除出現陰道流血及陰道異常排液外,還可伴隨貧血、消瘦、發熱、惡病質等全身衰竭表現,相關病理學檢查可確診。

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可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子宮鏡檢查及贅生物切除後可明確病理診斷。

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需要考慮年齡、有無生育要求、病變程度等,由於單純增生和複雜增生屬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範疇,與無排卵性功血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治療周期根據病人情況而定,對於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者,可以採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子宮內膜單純增生病人治療周期一般為3~6個月,併發感染、休克的病人治療周期延長,併發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則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藥物治療

醋酸甲羥孕酮、地屈孕酮,可使雌激素作用下持續增生的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並有對抗雌激素作用,以3個月為一療程,每療程結束後取子宮內膜做組織學檢查,根據子宮內膜對藥物反應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主要適用於子宮內膜增生不伴不典型性者。

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切除術(endometrial ablation)

利用子宮鏡下單、雙極金屬套環、雷射、滾動球電凝、熱球內膜切除及微波內膜切除等方法,使子宮內膜組織凝固或壞死。治療必要條件:(1)無生育要求並需除外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宮內膜複雜性增生過長者;(2)要求女性子宮<12孕周,宮腔深度<12公分。

子宮切除術

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不宜用藥、無生育需求,尤其是不易隨訪的年齡較大者,在了解所有藥物治療方法後,病人和家屬知情後仍選擇子宮切除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還可採取中醫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服用中藥或採取針灸療法等,對該病有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其他治療

期待療法

對於大部分子宮內膜增生的病人多不建議採取期待療法,期待療法適用於致病危險因素較為明確,同時已經去除的子宮內膜增生症不伴典型的病人。選擇該方法治療期間需定期進行超音波以及內膜切片檢查,明確是否出現復發或異常情況。

預後

子宮內膜增生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大部分病人能夠治癒,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但對於少數內膜增生風險依然存在的病人,如長期無排卵或稀發排卵、肥胖、胰島素抵抗、服用孕激素阻斷劑等,存在復發風險。

能否治癒

子宮內膜增生大部分病人能治癒,併發子宮內膜癌病人則需要長期治療。

能活多久

無嚴重併發症的子宮內膜增生經過積極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併發嚴重疾病,如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則有可能影響正常壽命。

後遺症

病人一般無明顯後遺症,選擇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病人無法生育。

複診
  • 子宮內膜增生不伴不典型性病人治療過程中至少6個月復檢一次,隨訪療效。對於內膜增生風險依然存在的病人,如長期無排卵或稀發排卵、肥胖、胰島素抵抗及使用孕激素阻斷劑等,建議兩次切片檢查轉陰後改為每6個月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必要時行內膜切片檢查。
  •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人治療期間每3個月進行一次內膜檢查,直到連續兩次內膜切片檢查陰性。對保留子宮、無症狀、切片檢查已經連續兩次轉陰的婦女,至少每6個月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和內膜切片檢查。

飲食

內膜增生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症狀減輕並消退,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種營養物質為主,併合理控制總熱量,合理營養物質分配和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溫熱食物,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飲食調理
  • 多吃一些富含維他命C、鐵、銅、葉酸的新鮮瓜果、蔬菜,如番茄、胡蘿蔔、蘋果、梨、香蕉、橘子等。
  • 注意補充高蛋白和富含鐵的食物,如紫菜、黃豆、菠菜、芹菜、牛奶、雞蛋、瘦肉、豬肝、豬腰子、海帶等。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蒜、姜、肉桂、花椒、丁香、酒等。
  • 避免食用寒涼食品,如雪梨、香蕉、馬蹄、石耳、石花、地耳等。

照護

病人要注意外陰、陰道衛生,保持潔淨,陰道出血期間注意勤換衛生棉,避免性生活,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護理
  • 口服用藥: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
  • 日常清潔:使用棉質內褲,陰道出血期間注意保持陰部清潔。
  • 出血期間避免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
病情監測

病人複診時進行內膜切片檢查,檢測內膜對藥物的反應。對於術後病人,需要注意監測病人的傷口以及敷料有無出血、感染等情況。

心理護理

鼓勵病人表達內心感受,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了解病人的疑慮,向病人解釋病情及提供相關信息,幫助病人澄清問題,解除思想顧慮,擺脫焦慮,可通過看電視、聽廣播、看書等方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由於部分病情嚴重或行子宮全切術導致無法懷孕的病人,家屬應注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避免給予病人過多生育壓力。

特殊注意事項

一旦病人陰道出血量異常增多,則應及時就醫,避免休克。

預防

子宮內膜增生主要與激素水平異常有關,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自行服用激素類藥物,控制飲食,避免過度肥胖,保持心情暢快,是維持激素穩定的常用方法。

初期篩檢

定期生殖系統都卜勒超音波檢查,檢查子宮內膜厚度是否異常,必要時可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查,以排除惡性病變。

預防措施
  • 保證充分的休息,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確保有充分的睡眠。
  • 學會自我排解壓力,避免壓力過大,導致激素分泌失調。
  • 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更換貼身衣物,避免炎症感染。
  • 適當運動,提高免疫力。
  • 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以及其他長期無排卵的病人應注意自己子宮內膜的保護。
  • 若子宮內膜增生保留子宮治療完全緩解,但致病的危險因素不能去除,病人需長期口服避孕藥,或採取孕激素後半周期等方法來預防內膜病變的復發,直至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