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肛裂

概述

肛裂是齒狀線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常引起肛周劇烈疼痛,多見於青中年人。肛裂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長期便秘、糞便乾結引起的排便時機械性創傷是大多數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 另外,腹瀉也是肛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急性或初發的肛裂可用坐浴和潤便的方法治療,慢性肛裂可用坐浴、潤腸通便加擴肛的方法治療,經久不愈、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症狀較重者可採用手術治療。

就診科別:
肛腸外科
英文名稱:
anal fissure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哨兵痔、肛竇炎、肛周膿腫、肛門廔管
治療周期:
1~2個月
臨床症狀:
疼痛、便血、便秘、肛門潮濕、肛門搔癢
好發人群:
分娩期女性、長期飲酒者
常用藥物:
胃腸舒、紅黴素軟膏、利多卡因凝膠
常用檢查:
肛門視診、肛門指診、肛門鏡檢查
疾病分類

初期肛裂

裂口新鮮,尚未形成慢性潰瘍,疼痛較輕。

陳舊肛裂

裂口已呈棱形潰瘍,同時有前哨痔、肛隱窩炎或肛乳頭肥大,並有周期性疼痛。

病因

肛裂的病因一直存在爭議,包括皮膚撕裂說、柵門說、上皮纖維化學說等,但是肛裂發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便秘、大便乾結,排便時過度用力,導致乾結大便撐破肛周的皮膚而形成。

主要病因

解剖因素

肛尾韌帶比較硬、彈性較差,所以大便乾結容易撐開形成裂口。

感染因素

肛竇炎局部感染,因為肛竇炎發生在齒狀線,再往下就是肛管,炎症刺激就形成肛管局部潰瘍。

外傷因素

大便特別乾燥時,臨廁怒掙把肛門撐破形成肛裂,是肛裂形成的常見原因,有時產後也可以造成肛門局部裂傷。經常腹瀉病人,刺激肛門局部皮膚,可逐漸形成潰瘍面。

肛管狹窄

先天性肛管狹窄,排便時慢慢形成肛裂。

缺血原因

括約肌痙攣時局部缺血,慢慢也可以形成肛裂。

肛交

肛交是在肛門內進行的性行為,可能會使肛管發生撕裂傷。

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可使肛壓升高,以及肌肉張力升高,故精神因素也可能是肛裂病因之一。

誘發因素

便秘

大便干硬以及不易排出導致肛裂。

日常飲水攝入不足

飲水不足導致腸道內乾燥,腸內容物不易排出誘發肛裂。

大便時間過長

一部分人群喜歡在大便時帶著一本書或者手機,看小說、玩遊戲,大便時間過長,長此以往很可能造成肛裂。

流行病學

肛裂是常見病、多發病,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以青壯年最為多見。普通人群確切的發病率不明,大約80%有肛門症狀的人不會去就診。接近75%~90%的肛裂發生於肛管後正中線上,超過25%的女性和8%的男性肛裂位於前正中線,另有3%的患前正中線和後正中線上均有肛裂。

好發人群
  • 分娩期女性。
  • 過度勞累、熬夜、精神緊張者。
  • 久坐不動者,例如計程車司機、辦公室文員等。
  • 飲食不健康者,如長期飲酒者、飲食過於辛辣者。

症狀

肛裂主要有三大主要症狀,即疼痛、便血、便秘。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伴有肛門潮濕、肛門搔癢甚至引起全身症狀,嚴重影響著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等。

典型症狀

疼痛

疼痛是肛裂主要的症狀,表現為典型的伴隨排便而出現的周期性疼痛。初期表現為便時痛,便後痛減。後期不僅便時痛,且便後疼痛不減,甚至加重,可持續數小時甚至到下次排便時間。

便血

肛裂的出血時有時無,主要由於糞便損傷創面所致,一般出血量不多,糞便干硬時可見大便帶血或滴血以及手紙帶血,血色鮮紅。

便秘

肛裂病人多伴有便秘,便秘既是肛裂的發病原因之一,又是肛裂的主要伴隨症狀。

其他症狀

搔癢

肛裂創面繼發感染時可刺激肛緣皮膚引起肛門濕疹和肛門搔癢,並污染內褲。

全身症狀

劇痛可影響病人休息,加重精神負擔,甚至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有的病人會因排便恐懼,有意減少進食量,長期下去,可引起輕度貧血和營養不良,婦女還可出現月經失調、腰骶部疼痛。肛裂感染期可有發熱、腫痛和流膿血等。

併發症

哨兵痔

由於肛裂症狀會在肛門周圍的皮膚上形成許多小的裂口,如果這種症狀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在直腸末端的黏膜上形成贅皮,並且引起哨兵痔的出現。

便秘

雖然肛裂症狀的出現主要是由於便秘原因引起,但是長期肛裂也會加重便秘的症狀,二者相互影響,最終導致便秘症狀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肛竇炎

肛裂形成的裂口容易受到細菌或者糞便感染,出現破潰現象,形成炎症,向周圍組織蔓延,容易使肛竇受到影響,出現肛竇炎的症狀。

肛周膿腫、肛門廔管

肛裂合併感染還容易引發肛周膿腫以及肛門廔管的現象。

看醫

因大約80%有肛門症狀的人不會去就診,所以多數病人錯過了肛裂的輕微症狀時期,因此建議有肛門不適症狀及時就診檢查。若已確診為肛裂,則應根據醫生建議開始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就醫指征
  • 對於好發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重視體檢中的各項檢查。
  • 如果出現肛周疼痛、便血、便秘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情。
  • 對於已經確診肛裂的病人,若出現發燒、腫痛和流膿血等感染症狀,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肛裂病人可就診於肛腸外科。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疼痛是什麼性質的(如鈍痛、脹痛、刺痛、隱痛)?
  • 是否有發熱、腫痛和流膿血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肛門視診

肛裂檢查以肛門視診為主,病人放鬆肛門,醫生用雙手拇指將肛緣皮膚輕輕向兩側分開,可見肛管皮膚有梭形裂口,多見於肛門前、後位,以後位居多,偶見於肛管其他部位。

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可引起肛門劇烈疼痛,一般不做,必要檢查時在裂口處及其周圍塗抹表面麻醉劑,或局部用0.5%~1%利多卡因進行浸潤麻醉,等痛覺消失後再行肛門指診檢查。

肛門鏡檢查

肛門鏡檢查更容易引起劇烈疼痛,一般不做此項檢査。但若有必要,可在裂口處及其周圍塗抹表面麻醉劑,或局部用0.5%~1%利多卡因進行浸潤麻醉,等痛覺消失後再行肛門鏡檢查。

診斷標準
  • 肛門視診中出現裂口新鮮、色紅、底淺、邊緣柔軟或呈棱形,為急性肛裂,而色白、底深、邊緣不整齊、質硬則是慢性肛裂的表現。
  • 肛門指診中手指在肛管內摸到邊緣稍有突起的縱形裂口,以及裂口邊緣隆起肥厚、堅硬,可有肥大的肛乳頭,肛管狹窄甚至伴有膿性分泌物,可診斷為肛裂合併感染。
  • 肛門鏡檢查中見到裂口處呈橢圓形或梭形潰瘍,即可診斷為肛裂。
鑑別診斷

肛門皸裂

肛門皸裂主要發生在肛緣和肛管處皮膚任意部位的淺表裂口,裂口常呈放射狀,多由肛門皮膚病引起。

肛管損傷

肛管損傷可發生於肛門的任何部位,有外傷史和便秘史,特點是新鮮表淺撕裂、色鮮紅、有出血,一般可自愈。

肛管結核性潰瘍

潰瘍可發生於肛周任何部位,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整齊,疼痛不明顯,一般有結核病史。

梅毒性潰瘍

此類潰瘍多見於女性,初期以肛部發癢、刺痛為主要症狀,搔破結痂後形成潰瘍。裂口一般不痛,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病人一般有性病史。

軟性下疳

軟性下疳肛門疼痛明顯伴有膿性分泌物,排便時疼痛尤為明顯,病人一般有不潔性行為史。

肛管上皮癌

潰瘍形狀不規則,邊緣隆起、堅硬伴有特殊臭味,後期可見肛門狹窄和失禁。

克隆氏症的肛管潰瘍

克隆氏症後期常伴發肛管潰瘍或肛門廔管,或潰瘍與肛門廔管並存。潰瘍位置不固定,形狀不規則。同時伴有貧血、腹痛、腹瀉、間歇性低熱或體重下降等克隆氏症的一系列特徵。

治療

肛裂的治療原則應以糾正便秘、止痛和促進潰瘍癒合為目的。初期肛裂一般採用保守治療即可治癒,而陳舊性肛裂必須採用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治癒。

治療周期
肛裂需要治療1-2個月,復發者可能需間歇性治療。
藥物治療

緩瀉劑

包括胃腸舒、蓖麻油、麻仁丸等,用於避免便秘,是肛裂保守治療的基本用藥,但服用緩瀉劑的時間不宜過長,同時需要通過飲食調理和定時排便來保持大便通暢。

高錳酸鉀

主要用於肛裂治療中的坐浴法。

紅黴素軟膏、馬應龍痔瘡膏

主要通過敷藥法來治療肛裂。

利多卡因凝膠

主要用於肛裂病人的局部止痛。

手術治療

肛門擴張術

肛門擴張術適用於沒有前哨痔及其它併發症的第一期肛裂。本法簡單易行,無嚴重併發症和痛苦,目前臨床上廣泛採用。但若擴肛不到位,達不到治療目的,術後復發率高。

肛裂掛線術

此術適用於伴有潛行性瘺道的肛裂病人。術後容易出現橡皮筋結紮不緊,長時間不脫導致肛周皮膚過敏,出現潮濕、搔癢等併發症。

肛裂切除術

此術適用於Ⅱ~Ⅳ的肛裂病人,能一次性根治,具有創面引流良好、復發率低等優點。

縱切橫縫術

此術適用於Ⅱ~Ⅳ的肛裂病人,特點是恢復快。

括約肌切斷術

此術以切斷部分括約肌肌束來消除或減輕括約肌痙攣,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容易合併感染等併發症。

皮瓣移植術

此術操作複雜,恢復快,但不易成功,臨床上應用不多,且術後容易出現感染或皮下膿腫等併發症。

中醫治療

針灸療法

通過對經絡與腧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從而達到止痛、止血和促進癒合的作用,常用穴有長強、白環俞、承山等,採用強刺激手法。

其他治療

局部封閉法有以下兩種方式

長效止痛劑封閉法

是通過複方薄荷腦注射液或複方亞甲藍製劑注射,一般注射1~2個療程即可痊癒。

乙醇封閉法

是通過在肛裂處先後注射普魯卡因和乙醇,解除疼痛和括約肌痙攣,達到治療效果。

肛管擴張器療法

通過放置擴張器達到擴張肛管,預防括約肌痙攣,促進肛管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燒灼法

以高熱燒焦裂傷,使焦痂脫落並逐漸形成新鮮創面來治療肛裂。

預後

本病經過規範的治療一般可治癒,後遺症及併發症較少發生。關鍵是手術切除或括約肌切斷要適當,比如內括約肌下緣充分切斷,肛門狹窄要完全解除。但是,對於有不良生活習慣的病人,本病具有一定的復發性。

能否治癒

肛裂經規範治療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肛裂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肛裂病人一般在藥物治療一周後或手術治療兩周後複診。

飲食

肛裂的飲食調理十分重要,應該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避免飲酒。治癒病人應食用富含纖維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肛門衛生,以避免肛裂復發。

飲食調理
  • 宜多食清淡飲食,多飲水。
  • 宜多食新鮮水果,以性味清涼為宜,如生梨、甘蔗、香蕉、荸薺等。
  • 宜多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青菜、茭白等。
  • 忌吃蝦、蟹等海鮮發物,煎、炒、炙烤食物,炒貨均忌食。
  • 禁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蔥、辣椒等。

照護

肛裂術後護理應注意避免污染傷口,及時換藥,同時還要保持大便暢通,包括適當的食用蔬菜和水果,飲水也要及時。肛裂術後同時要定期複查創面的癒合情況,避免出現創口肉芽增生、水腫的情況。

日常護理
  • 肛裂病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粗纖維的食物,包括菠菜、白菜、芹菜等等,改善便秘,預防肛裂。
  • 遠離菸酒,多飲水。
  • 避免久坐,同時進行體育運動,注意肛門周圍衛生。
特殊注意事項

肛裂手術以後需要注意肛門周圍的清潔衛生,每天用優碘棉棒進行傷口局部的清潔和消毒,儘量保持手術創面、肛門周圍清潔乾燥,每天排便後可以用溫水清洗肛門,或者用稀釋高錳酸鉀液坐浴。

預防

肛裂的預防主要在於保持大便的通暢,如果有大便秘結情況可以適當注入開塞露緩解,避免過度用力損傷肛管。平時飲食注意不吃辛辣刺激飲食,且不要不要過於精細,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果有肛周濕疹等疾病要積極的治療,有肛周不適的病人應積極篩檢,確診後及時治療。

初期篩檢

肛裂篩檢人群

因肛裂可發作於各個年齡段,尤其是青壯年,因此如出現肛周不適應及時就醫篩檢,及時確診,避免延誤病情的治療。

肛裂篩檢的方法

肛裂的篩檢方式主要是肛門視診、肛門指診以及肛門鏡,但應注意的是,如患有肛裂,在醫生進行肛門指診或者肛門鏡檢查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劇烈疼痛。

預防措施
  • 合理膳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運用食療調養身體。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鍛煉,避免久坐。
  • 及時治療肛門疾病,防止感染後併發肛裂。婦女月經期應注意衛生,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生育時要注意保護會陰,不要撕裂會陰及肛門。
  • 防止醫源性的肛裂,如在肛門檢查如肛門指診、用肛門鏡或其它器械時切忌粗暴用力,以防損傷肛管引起肛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