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骨折
概述
髕骨骨折是由於外傷引起的骨折,髕骨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位於股四頭肌腱內。髕骨骨折會出現膝蓋淤血、腫脹、活動障礙等症狀。此病情可以通過一般治療和手術治療治癒,此病預後良好,不影響壽命。
- 就診科別:
- 骨科、急診科、運動醫學科
- 英文名稱:
- patellar fracture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髕骨關節炎、髕骨延遲癒合、髕骨再骨折
- 治療周期:
- 長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膝蓋淤血、腫脹、活動障礙
- 好發人群:
- 20~50歲男性、骨質疏鬆病人
- 常用藥物:
- 塞來昔布、阿斯匹靈
-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
橫斷骨折
最多見,多是間接暴力所致,約占所有髕骨骨折的50%~80%,大約80%的橫斷骨折位於髕骨中部或下1/3。
星狀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多是由於直接暴力外傷導致的疾病發生,可以會導致病人移位或者是無移位,占30%~35%。
縱行骨折
多發生於髕骨外側,主要是導致病人屈膝同時有外翻動作,髕骨被拉向外,並在股骨外踝關節上出現支點導致骨折發生。
邊緣骨折
直接暴力所致,其損傷機制是在股四頭肌緊張的情況下,快速屈膝,髕骨的側方運動遭到了股骨外髁的撞擊。
骨軟骨骨折
多見於發生髕骨半脫位或脫位後,髕骨的內側關節面或股骨外髁出現骨軟骨損傷。
下極骨折
可見於年輕運動員損傷,常與急性髕骨脫位同時出現,故應對這些病人同時評估髕骨骨折和髕骨不穩定的情況。
病因
髕骨骨折多是外傷所致,暴力直接作用於髕骨或股四頭肌猛烈收縮,導致髕骨完整性喪失,發生骨折。此病情好發於20~50歲男性以及骨質疏鬆病人,可由運動和交通事故受傷誘發。
直接暴力
直接跪倒在地、撞傷、跌倒等直接暴力作用於髕骨。髕骨位於皮下,增加了直接受傷的機會,受傷區域也常存在皮膚挫傷或有開放傷口。
間接暴力
由於肌肉的強力牽拉所致,如跌倒時為了防止倒地,股四頭肌猛烈收縮以維持身體穩定,將髕骨撕裂。如果是直接暴力造成的髕骨橫行骨折,會導致病人出現移位大、髕前筋膜撕裂嚴重等症狀。
- 做比較強烈的運動,如籃球、足球、滑冰等容易髕骨骨折。
- 交通事故受傷,撞擊使膝蓋骨折。
髕骨骨折是膝部常見的骨折,約占所有骨骼損傷的3%,並可見於所有的年齡組,主要發生於20~50歲之間的年齡組。發病率男性大約是女性的兩倍,發病率無左右區別,但雙側髕骨骨折罕見。
- 20~50歲男性居多,因為青壯年喜劇烈運動,膝蓋易受傷。
- 骨質疏鬆病人易發生髕骨骨折。
症狀
髕骨骨折病人髕骨處壓痛是最重要的臨床表現,還會出現膝關節內積血、腫脹等。此病容易併發髕股關節炎、髕骨延遲癒合、髕骨再骨折等併發症。
疼痛
髕骨在受到撞擊時,最初表現就是疼痛,且膝部出現凹陷、破損等。
關節內積血
關節積血可進入鄰近的皮下組織層,使組織張力增加。
髕骨骨折病人大多數還會有腫脹表現,嚴重者行動受限,甚至膝蓋功能喪失。
髕骨關節炎
常好發於髕骨骨折末期,表現為膝關節疼痛。
髕骨延遲癒合
髕骨骨折後的不癒合率是2.4%,不一定需再行手術內固定以獲得骨癒合。有時病人對不癒合所致的功能下降,或受限能夠很好地耐受。對體力活動多的年輕病人,可能需要再次手術。對疼痛性不癒合併發無菌性髕骨壞死者,可考慮行髕骨部分切除。
髕骨再骨折
由於骨折癒合時間短,沒有完全恢復,內固定不夠堅定,或者用力過猛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再次骨折。
看醫
如果膝關節發生直接或間接撞擊、牽拉的情況下,導致骨折時需要及時到骨科、急診科做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病情。此病需要與化膿性關節炎、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結核相鑑別。
- 膝關節受到撞擊、牽拉後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當外力導致多處受傷的情況,需立即就醫。
- 當病人發生髕骨骨折時,首先可以考慮去骨科、運動醫學科就診。
- 如病人有多處外傷,建議優先去急診科。
- 怎麼受傷的?
- 是否有腫脹?
- 有沒有其他部位受傷?
- 接受過哪些治療?
- 有藥物過敏嗎?
體格檢查
視診
通過視診檢查可以確定病人膝關節是否存在腫脹,皮膚破裂、缺損、淤血等症狀出現,對疾病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觸診
髕骨骨折要通過觸診進行初步檢查,通過按壓患處可以判斷病人受傷位置是否存在壓痛感、腫脹感,皮溫會升高等,確定病人伸膝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首選檢查,常規拍攝正位、側位及軸位X線相可見骨折線,由於股四頭肌腱和髕腱的牽扯,骨折塊多有分離移位,骨折上段向上移位,而下段無移位。
CT檢查
比較常用的檢查方式,主要是通過獲取到的影響對疾病進行診斷,通過圖像可以觀察到周圍骨組織以及其他損失,可以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
磁振造影檢查
磁振造影檢查主要是用來確定病人膝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股四頭肌肌腱是否損傷等。
關節腔鏡檢查
發現髕骨骨折合併十字韌帶、側副韌帶、半月板損傷發病率較高。
如果病人有外傷史,且髕骨出現疼痛,X線攝片發現骨折線可明確髕骨骨折診斷。
化膿性關節炎
一種由化膿性細菌直接感染,並引起關節破壞及功能喪失的關節炎,典型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通過實驗室檢查可鑑別。
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韌帶損傷與髕骨骨折臨床表現非常類似,會導致病人表現出膝關節腫脹、壓痛、淤血、運動受限等症狀,主要是可以通過磁共振檢查、X線檢查鑑別診斷。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與髕骨骨折存在相類似的情況,一般是會導致病人表現出傷後膝關節疼痛、運動受限、腫脹等症狀,主要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和體格檢查確定疾病。
治療
髕骨骨折的治療目是恢復膝關節的功能,讓病人早日行走,儘量保留髕骨。一般為長期持續性治療,主要包括急症治療、藥物治療、一般治療、手術治療等,手術治療是髕骨骨折最常見的治療方式。
- 對於無移位的髕骨骨折,病人可以抗重力伸膝,說明伸膝裝置完整性良好,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初期可用彈性繃帶及冰袋加壓包紮,以減少腫脹。
- 可對關節內積血進行抽吸,以減輕腫脹和疼痛以及關節內壓力,但應注意無菌操作,以防造成關節內感染。
- 前後長腿石膏托是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法,其長度應自腹股溝至踝關節,膝關節可固定於伸直位或輕度屈曲位,但不能有過伸。
- 應初期行直腿抬高訓練,並且貫穿於石膏制動的全過程,並可帶石膏部分負重。一般用石膏制動3~6週,然後改用彈性繃帶加壓包紮。內側或外側面的縱形或無移位的邊緣骨折,一般可不必石膏制動,但仍應採取加壓包紮治療,3~6週內減少體力活動,可進行主動和被動的功能鍛煉。
當由於外傷導致骨折時,首先是要制動;另外可以冰敷來減輕關節疼痛和腫脹,48小時再熱敷,以此改善循環。
髕骨骨折可以服用塞來昔布、阿斯匹靈等非類固醇消炎藥減輕炎症、緩解疼痛,但此類藥物不宜長期應用。
傳統手術
採用經過髕骨中部的橫切口,此切口暴露充分,能夠對內側或外側擴張部進行修補。
內固定手術
對於年輕病人,特別是橫斷形骨折者,松質骨比較堅硬,常能夠獲得穩定的內固定。
髕骨重建術
常常採用鋼絲環繞結合克氏針或拉力螺絲釘固定。最常應用的鋼絲環扎技術,適用於橫斷骨折和粉碎骨折。
預後
髕骨骨折病人大部分經過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後,都可以恢復其功能,預後良好,部分病人由於術後復健不好會再次骨折。一般建議髕骨骨折病人在治療術後6週行X線檢查,證實骨折癒合情況。
髕骨骨折一般經過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後能夠治癒。
髕骨骨折經過治療一般不影響生命。
如髕骨骨折治療不徹底,會引起退化性骨關節炎的後遺症。
髕骨骨折病人在治療術後6週行X線檢查,證實骨折癒合情況。
飲食
髕骨骨折病人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高蛋白、高維他命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還要多吃鈣含量高的食物,幫助骨頭的癒合,可以多吃牛奶、雞蛋、骨頭湯、魚湯等食物。
- 宜食高蛋白、高維他命的食物,多吃魚、蝦、雞蛋、牛肉等,同時多吃水果、蔬菜。
-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恢復期間不要吃火鍋這種辣且油膩的食物。
- 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照護
髕骨骨折要注意術後復健護理,若用張力帶對髕骨骨折進行了穩定的固定,日常要注意合理運動、控制體重、劇烈運動時穿戴保護裝備,術後可進行初期膝關節功能訓練。如果是髕骨修復術後,要4週左右才可以鍛煉。建議髕骨骨折病人定期體檢,密切關注術後膝關節活動情況,若有不適需及時就醫。
- 合理運動膝關節及腿部,防止肌肉萎縮。
- 控制體重,體重太重會增加關節負荷,加重病情。
- 劇烈運動時戴上護膝等保護裝備。
髕骨骨折病人需要定期體檢,及時進行體育鍛煉,密切關注術後膝關節活動情況,若有不適及時就醫。
病人需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全髕骨切除術後,至少應保護4週再進行功能復健,並且在鍛煉間隔期間,仍用外固定保護。
預防
髕骨骨折的預防主要是避免受傷,適當鍛煉,主要不要橫穿馬路,遵守交通規則,運動時要有適當的保護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外傷,不橫穿馬路,少做危險運動。
- 登山、滑雪等劇烈運動時要戴上護膝。
- 注意營養均衡,要適當補鈣,防止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