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蝕性葡萄胎
概述
侵蝕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至子宮以外,為妊娠滋養細胞腫瘤。侵蝕性葡萄胎均來自良性葡萄胎,多數在葡萄胎清除後6個月內發生。病人可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亦可合併子宮外轉移病灶。此病的治療主要為化療,同時輔助手術治療,多數病人積極治療可獲得良好預後。
- 就診科別:
- 婦科、腫瘤科
- 英文名稱:
- 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
- 疾病別稱:
- 惡性葡萄胎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遠處轉移、失血性休克
- 治療周期:
- 視病情而定
- 臨床症狀:
- 陰道不規則流血、子宮異常增大、腹痛、假孕
- 好發人群:
- 育齡期婦女、有葡萄糖病史的人群
- 常用藥物:
- 5-氟脲嘧啶、氨甲喋呤、更生黴素
- 常用檢查:
-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骨盆腔超音波、組織病理學檢查
病因
侵蝕性葡萄胎病因不明,研究表明該病可能是多因素共同參與發病,可能與女性生育史、妊娠史、年齡等因素相關。
病因侵蝕性葡萄胎的病因未明,其發病有關因素同葡萄胎,如母體免疫能力(排斥異體細胞的能力)降低、葡萄胎滋養細胞侵蝕增強,可能會促進葡萄胎發生惡變。
侵蝕性葡萄胎多為生育年齡婦女患病,該病尚缺乏準確的流行病學數據。
育齡期婦女
年齡在23~45歲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易患此病。
有葡萄胎病史的人群
侵蝕性葡萄胎多數在葡萄胎清除後六個月內發生。
症狀
侵蝕性葡萄胎多數在葡萄胎清除後六個月內發生,病人可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子宮增大、腹痛等症狀。
不規則陰道出血
葡萄胎排出後,可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出血量不定。
子宮增大
葡萄胎排出後4~6週,子宮未恢復到正常大小,質地偏軟,也可受侵蝕病灶部位和大小的影響,子宮出現不均勻增大。
腹痛
侵犯部位表淺可無明顯腹痛,如病灶穿透子宮漿膜層,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腔內出血症狀,若子宮病灶壞死繼發感染或出現卵巢黃素化囊腫扭轉、破裂等併發症也可以導致腹痛。
假孕
由於滋養細胞分泌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孕激素持續作用下,會出現乳房增大、乳暈著色、生殖道變軟等假懷孕現象。
卵巢黃素化囊腫
由於滋養細胞產生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續作用,導致兩側或者一側的卵巢黃素化囊腫不消退。
因黃素化囊腫、增大的子宮或闊韌帶內血腫而形成腹部腫塊。
遠處轉移
侵蝕性葡萄胎為界於葡萄胎和絨毛膜上皮癌之間的交界性腫瘤,水泡狀絨毛侵入子宮肌層內形成紫藍色出血壞死結節,甚至向陰道、肺、腦等遠方器官轉移。
肺轉移
為常見的轉移部位,可出現胸痛、咳嗽、咳血,胸部線攝片檢查可見片狀、棉球狀、結節狀陰影。
陰道轉移
可見陰道黏膜有紫藍色結節,破潰後可大出血。
肝、腎、消化道轉移
病灶小不易被發現,若病灶破裂,則相應臟器發生出血。
腦轉移
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偏癱、昏迷等顱內壓升高的症狀。
失血性休克
陰道不規則出血量大時可造成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貧血
病人可長期出現陰道流血,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慢性貧血,若子宮破裂最終可導致大出血,甚至可出現休克,危及病人生命。
感染
子宮病灶長期存在可導致繼發感染,病人可表現為白帶異常、腹痛等症狀。
看醫
侵蝕性葡萄胎早發現、早治療,有利於女性的身體健康,如果有疑似葡萄胎的症狀,例如不規則陰道出血、假孕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優先考慮去婦產科就診。
- 在排出葡萄胎後,如果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的情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如果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且子宮增大伴有假孕現象,應及時就醫。
- 如果突發失明、失語、偏癱、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等症狀,應立即撥打119。
- 優先考慮去婦產科。
- 如果病人出現腹痛症狀可以去腫瘤科就診。
- 葡萄胎排出多久了?之前有沒有過葡萄胎經歷?
- 不規則陰道出血持續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腹痛、子宮異常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子宮增大、假孕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
去除葡萄胎後,血人絨毛促性腺激素持續高水平或下降後又升高,則考慮為侵蝕性葡萄胎。
骨盆腔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監測出現侵蝕性葡萄胎增大的子宮,肌層回聲不均。
X胸部X光片或CT、磁共振檢查
X線胸部X光片可以用來檢測葡萄胎小病灶和轉移病灶。
組織病理學檢查
若在子宮肌層內或子宮外的組織標本中發現絨毛或退化的絨毛陰影,即可診斷為侵蝕性葡萄胎。
葡萄胎病人清宮後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和相應的轉移病症,應考慮葡萄胎惡變為侵蝕性葡萄胎的可能。去除葡萄胎後,血人絨毛促性腺激素持續高水平或下降後又升高,則考慮為侵蝕性葡萄胎。超音波監測出現侵蝕性葡萄胎增大或回聲不均的子宮,X胸部X光片或CT檢測小病灶和轉移病灶,即可診斷為侵蝕性葡萄胎。
絨癌
二者都可以繼發於葡萄胎,但是絨癌可以繼發於其他的非葡萄胎妊娠。二者臨床症狀比較相似,都是屬於妊娠滋養細胞腫瘤,臨床上很難鑑別。最終的鑑別是要靠病理,侵蝕性葡萄胎鏡下有絨毛結構或者是絨毛陰影,而絨癌是不形成絨毛或水泡狀結構。侵蝕性葡萄胎惡性程度一般不高,大多數僅造成局部侵犯,預後比較好。絨癌惡性程度較高,發生轉移早且廣泛,在化療藥物問世前,死亡率非常高,但是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預後已經得到極大的改善。
治療
侵蝕性葡萄胎治療原則以化療為主,手術為輔,可單藥治療或聯合化療。病變在子宮且化療無效者可切除子宮,如進行次廣泛子宮切除及卵巢動靜脈高位結紮術。
- 低危侵蝕性葡萄胎可選單一藥物進行化療,如5- Fluorouracil (5-Fu)、胺甲蝶呤(MTX)和更生黴素(KSM)。
- 高危侵蝕性葡萄胎以聯合化療為主,主要以 Fluorouracil 為主的聯合化療方案。
當病灶出現耐藥性,則需要手術切除耐病灶,以減小腫瘤負荷。侵蝕性葡萄胎病人一旦確診要及時將子宮腔內的東西清除,通常是採用清宮術,清宮術是治療侵蝕性葡萄胎最基礎的方法,不管需要不需要化療都應該通過清宮術將內容物吸出來。侵蝕性葡萄胎單純的清宮手術是不能完全治癒的,有必要時還應該切除子宮,對於年輕的病人可以考慮保留卵巢。
此種治療方式臨床應用較少,主要適用於肺轉移且出現耐藥的病人。此外,肝轉移、腦轉移的病人也可進行化學治療。
預後
侵蝕性葡萄胎不但會破壞子宮肌層,還會導致卵巢黃素化囊腫,並且隨著病灶的廣泛轉移造成多部位出血和各個器官功能的損害,最終危及生命,但大多數通過及時積極的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且預後良好。
該病若治療及時,可以治癒。如果病程遷延不愈,病灶已經轉移,則很難治癒。
侵蝕性葡萄胎一般不影響壽命,但有20%的病人存在病灶轉移,會發生耐藥和復發,從而影響生命。
水泡樣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到鄰近遠處器官,多在葡萄胎清除後6個月內發生,可穿破子宮肌層或轉移至肺、陰道、外陰等器官造成局部破壞、出血。
飲食
侵蝕性葡萄胎病人要多食清淡食物,補充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加強營養,多食用高蛋白、高維他命的清淡飲食。注意膳食平衡,飲食的合理化、多樣化。
- 加強營養,食用高蛋白、高維他命的清淡易消化的食品。
- 不規則陰道出血導致貧血可以適當補充鐵劑。
- 主、副食的比例宜為1:1,主食中應米、面、雜糧交替選用,並有粗糧,副食中蔬菜、水果與含蛋白質食物的量比例應為5:1。
- 在蛋白質食物中,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量的比例各半,少用甜食和過成食物。
- 脂肪量每天不宜超過50g,少吃肉、多吃魚,應儘量選擇有利於抗癌、防癌的食物。
照護
侵蝕性葡萄胎病人應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適當散步,避免疲勞,保持心情愉悅,定期複查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臥床休息
在治療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適當鍛煉
適當做些運動,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過度運動,以防疲勞。
注意個人衛生
要注意外陰部位的清潔、乾淨,勤換洗內衣褲。
- 化療期間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當血小板降低時要注意避免磕碰,若出現白血球減少,要注意避免受傷,以防感染、出血等。
- 侵蝕性葡萄胎經過治癒後至少要避孕一年。
預防
排出葡萄胎後發現陰道不規則出血,及時去醫院檢查,確定病因。對於體制本身偏弱的女性,要定期測量血人絨毛促性腺激素,及早進行篩檢,如有異常可及時治療。
侵蝕性葡萄胎病因尚不明確,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可避免多種疾病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