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裂孔
概述
黃斑部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的全層組織缺損,黃斑部中央凹部位易發生裂孔,按原因可分為繼發性和特發性黃斑部裂孔。
- 就診科別:
- 眼科
- 英文名稱:
- macular hole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前膜、黃斑部裂孔周圍的囊樣水腫
- 治療周期:
- 手術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視力減退、視物變形
- 好發人群:
- 50歲以上老人
- 鑑別診斷:
- 板層黃斑部裂孔
- 常用檢查:
-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
黃斑部裂孔按原因可分為繼發性和特發性黃斑部裂孔
繼發性黃斑部裂孔
可由眼外傷、黃斑部病變、長期公分E、高度近視眼等引起。
特發性黃斑部裂孔
發生在老人無其他誘發眼病的相對健康眼,多見於女性,病因不清,目前認為玻璃體後皮質收縮對黃斑的切線向的牽拉力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黃斑部裂孔的形態可以還分為全層黃斑部裂孔、板層黃斑部裂孔
全層黃斑部裂孔
裂孔底部有棕黃色色素,在後極部中央有暈圈或局限性視網膜剝離,在黃斑部裂孔附近有一個半透明的蓋膜。
板層黃斑部裂孔
板層黃斑部裂孔應用裂隙燈加接觸鏡檢查時,在孔的基底可見有明亮的反光,表明其表面尚存在一層透明的視網膜組織。
病因
繼發性黃斑部裂孔主要與眼病有關,如眼外傷、高度近視等,特發性黃斑部裂孔的病因不明,有人認為玻璃體視網膜關係異常所致的玻璃體黃斑牽拉是發病的主要因素。
眼部外傷
外傷性黃斑部裂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繼發性黃斑部裂孔,致傷原因多種多樣,如鈍挫傷、穿通傷、雷射或電擊傷等。
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性黃斑部裂孔是另一種常見的繼發性黃斑部裂孔,高度近視性黃斑部裂孔的整個眼底呈退化性改變,病程久,表現為視網膜變性或萎縮,尤其在周邊視網膜此類慢性病變更突出。
黃斑區視網膜表面切線方向的牽拉
是老年特發性黃斑部裂孔的主要病因,在人體的老齡過程中,由於玻璃體液化和發生後玻璃體剝離,使視網膜表面常殘餘部分玻璃體後皮質,殘餘後皮質中的玻璃體細胞發生增殖,在黃斑中心凹區視網膜表面形成平行於視網膜表面的牽張力。
意外受傷
意外眼部受傷後沒有及時就診,導致繼發性黃斑部裂孔。
長期近距離用眼
長期近距離用眼,導致高度近視。
強光直射眼睛
強光直射眼睛導致眼部日光灼傷。
黃斑部裂孔發病率一般為0.6%~0.7%,其中特發性黃斑部裂孔多見於老年婦女。發病年齡31~87歲,平均66歲,95%為50歲以上,女性占67%~91%。
50歲以上老人,尤其是有眼部疾病病人。
症狀
不同病因引起的黃斑部裂孔臨床症狀不同,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部分人可能伴有視物變形,視力下降程度因人而異。
繼發性黃斑部裂孔
視力減退
眼外傷、高度近視等引起的急性黃斑部裂孔形成可有明顯的視力下降,視物中央部暗點或缺損,黃斑囊樣水腫發展為黃斑部裂孔視力下降緩慢。
特發性黃斑部裂孔
視力下降
初期可以無或有輕度視力下降。
裂孔形成前期僅中心凹脫離,視力輕度下降,中心可見黃色斑點或黃色小環,約一半數病例會自發緩解。
全層裂孔,第二期裂孔<400μm,呈偏心的半月形、馬蹄形或橢圓形,玻璃體後皮質仍與黃斑沾黏。
圓孔>400μm,玻璃體後皮質仍與黃斑沾黏。
已發生後玻璃體剝離的較大裂孔,可見Weiss環。
繼發性黃斑部裂孔
視物變形、視物中央部暗野或缺損,暗點位於中心注視點。
特發性黃斑部裂孔
視物變形。
視網膜剝離
多見於繼發性高度近視眼的黃斑部裂孔。
視網膜前膜、黃斑部裂孔周圍的囊樣水腫
應用OCT可以極為清晰的顯示後極部視網膜黃斑區囊樣水腫的外觀,也是診斷有無併發黃斑囊樣水腫的最好方法之一。
看醫
黃斑部裂孔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對於有疑似黃斑部裂孔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 有眼部外傷史,持續視力下降者,需及時就醫。
- 高度近視病人需要定期需複診排查。
- 無明顯誘因出現視力下降需及時就醫。
- 已確診為黃斑部裂孔的病人,視力下降速度加快,需及時就醫。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眼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視物模糊等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視物變形、視物變暗、眼部分泌物增加或減少、中央暗點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近視眼、眼部外傷等)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OCT)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顯示黃斑區視網膜神經上皮層有不同程度的斷裂。
眼底檢查出現黃斑部裂孔就可以診斷。
板層黃斑部裂孔
應用裂隙燈加接觸鏡檢查可鑑別黃斑部裂孔是全層還是板層,如為板層黃斑部裂孔,在孔的基底可見有明亮的反光,表明其表面尚存在一層透明的視網膜組織。此外,看不到周圍的視網膜剝離的暈輪,也看不到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表面的沉著物。
治療
黃斑部裂孔目前暫時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無視力下降的病人和無視網膜剝離的病人不需治療,但要隨診觀察,第二期以上病人應進行手術治療。
黃斑部裂孔目前暫時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視力下降明顯或視力進行性下降者,可以行治療性玻璃體切除術,目的在於促使黃斑部裂孔閉合及裂孔周圍視網膜淺脫離復位。適應症為明確診斷為Ⅱ~第四期特發性黃斑部裂孔,視力明顯下降、有明顯的視物變形者。
黃斑部裂孔病人可以採用玻璃體切除術,其基本作用是切除混濁的玻璃體或切除玻璃體視網膜牽拉,恢復透明的屈光間質和修復視網膜裂孔,治療玻璃體視網膜疾病,以恢復病人視功能。
預後
影響黃斑部裂孔手術預後的因素,主要包括裂孔是否閉合、術後有無併發症的出現、術中有無對黃斑區視網膜組織的器械損傷等。
黃斑部裂孔能否治癒因人而異,原則上越早越好,視力提高的可能性及幅度越大。如果初期裂孔,而且裂孔較小,術後視力可以明顯提高,有的甚至可以恢復正常。如果病程太長且裂孔較大,如半年或更長時間,手術後裂孔癒合後視力提高可能性較小。
黃斑部裂孔一般不影響壽命。
視力模糊
術後1年時間內黃斑的形態和功能都在變化之中,這段時間需要耐心等待,注意護理。
術後每2~3個月定期複診,觀察黃斑恢復情況,定期觀察和檢查視力、眼壓、眼底、視野等情況。
飲食
黃斑部裂孔病人應保持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均衡飲食,改善飲食習慣,注意保養。
-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
- 忌菸酒、濃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照護
黃斑部裂孔病人實施玻璃體切除術前後,要做好術前和術後的護理,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護理。
- 平時注意不要強光直射眼睛,還要防止眼外傷。
- 平時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用眼睛,避免形成近視。
- 不宜長時間處於空調室內,適當增加周邊環境的濕度。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充足,不熬夜。
-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
監測視力變化,若術前或術後視力下降較快,及時就診。若已確診為本病應積極治療,定期觀察和檢查視力、眼壓、眼底、視野等情況。
避免過於焦慮,及時與醫生了解病情,充分了解術前、術後注意事項。
- 手術眼內沒有注入氣體病人應保持術後1個月側臥位。
- 眼內注入氣體或矽油的病人在術後應保持面朝下體位。
- 每1~2小時下床輕微活動,避免下肢靜脈栓塞形成。
- 術後避免頭部用力及震動,5~7天才可洗頭。
預防
預防繼發性黃斑部裂孔要做到避免眼外傷,以及注意平時合理用眼,特發性黃斑部裂孔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
- 高度近視病人或者眼部有疾病的病人要定期到醫院進行眼底檢查。
- 無明顯誘因出現視力下降需及時就醫。
- 眼部外傷後要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機。
- 避免眼睛疲勞過度,長時間工作或閱讀後,適當閉目休息,以免形成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