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稽留流產

概述

稽留流產又稱過期流產,指胚胎在宮內死亡達2個月以上尚未自然排出者。常表現有停經及早孕反應,並有出血,此後子宮不再增大,反漸縮小,妊娠反應消失。陰道內可能有棕色液體排出,乳房縮小,雖為中期妊娠但無胎心音或胎動。

就診科別:
婦產科、產科
英文名稱:
Missed abortion
疾病別稱:
過期流產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感染、宮腔沾黏、繼發性不孕
治療周期:
1週左右
臨床症狀:
停經、早孕反應、腹痛、陰道流血
好發人群:
多次流產者、使用藥物保胎者
常用藥物:
RU486、 Misoprostol
常用檢查:
骨盆腔都卜勒超音波、血HCG、血液常規

病因

導致稽留流產發生的病因複雜多樣,雖然有近50%的稽留流產病因不明,但研究已證實,宮腔結構異常,包括宮腔沾黏、子宮畸形、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其他如胚胎著床位置異常等,均可影響胚胎或胎兒在母體宮腔內的生長發育,從而導致停育的發生。

主要病因

胚胎因素

胎兒染色體異常

胎兒染色體異常是導致初期流產的常見原因,約占50%~60%,多為染色體數目異常,其次為染色體結構異常。由於染色體異常,阻礙了胚胎的正常發育,大多數遭淘汰而自然流產,少數染色體異常能夠足月分娩,但常常伴有智力障礙。

環境因素

孕婦過多接觸某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如煙、飲酒、吸毒,過多使用電腦、手機及生活不規律等,均可造成流產。

母體因素

全身性疾病

孕婦患急慢性高熱、嚴重貧血、營養不良、心臟衰竭、慢性腎炎、高血壓等,均有可能影響胚胎發育而致流產。生殖道畸形如雙子宮、雙角子宮、單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發育不良,以及宮腔沾黏、子宮肌瘤等亦可影響。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分為生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主要是支原體、衣原體感染,致病支原體主要是解脲脲原體與人型支原體。

內分泌因素

孕初期卵巢黃體分泌孕酮,孕酮不足會導致子宮內膜發育不良,妨礙孕卵植入及初期胚胎發育。在妊娠8週以前,孕酮的主要來源是妊娠黃體,妊娠8週以後胎盤滋養細胞才逐漸代替黃體成為孕酮的主要來源,如在8週前導致孕酮不足,將造成流產。

生殖器異常

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發育不良等)、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頸沾黏等,均可影響胚胎著床發育而導致流產。

父親因素

有相關研究證實父親的染色體異常也可導致自然流產。

誘發因素

稽留流產的誘發因素較多,如環境因素、母體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功能異常及內分泌異常等。近年來,由於環境變化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稽留流產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

流行病學

稽留流產屬於少見病,目前的數據表明,妊娠10~14週的單胎孕婦,大約2%發生稽留流產。稽留流產作為自然流產特殊類型,因胚胎死亡但不排出機體,使稽留流產易合併凝血功能障礙,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稽留流產絨毛染色體異常檢出率顯著高於正常妊娠者,但稽留流產病人僅發現約1/2合併有染色體異常,許多稽留流產病人病因不明。

好發人群

多次流產者

流產過多容易形成習慣性流產,內膜損傷有可能導致稽留流產。

使用藥物保胎者

孕初期應用大劑量黃體素保胎有可能導致稽留流產。

症狀

孕婦在妊娠期間需多關注自身身體狀況,如出現胎兒停止發育、腹痛、陰道流血等症狀,懷疑為稽留流產,需及時就醫。

典型症狀

胎兒發育異常

可有先兆性流產的症狀或無症狀,子宮不再增大反而縮小,如已至妊娠中期,孕婦腹部不見增大,胎動消失,婦科檢查子宮頸口未開,子宮較停經月份小,質地不軟,未聞及胎心。

陰道流血

絨毛和蛻膜分離,血竇開放,會出現陰道出血,當胚胎組織殘留管腔時間較長,產生機化沾黏可出血停止。

腹痛

可有腹痛症狀,有的病人無症狀,而腹痛是由於病人子宮收縮導致,可在陰道出血後出現陣發性腹痛。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可長期無症狀,殘留物機化感染可能出現發燒等症狀。

併發症

感染

如果病人長期陰道流血,子宮、骨盆腔併發各種感染的機率會增加,嚴重者可有全身感染症狀。

宮腔沾黏

殘留的妊娠組織感染宮腔,子宮恢復不良,導致子宮內膜受損進而使子宮腔閉塞。如果有生育要求,則可以選擇子宮鏡沾黏分解術。

繼發性不孕

如果病人宮腔感染後子宮內膜恢復不良,可能導致子宮功能受損,嚴重時可能導致繼發性不孕。

看醫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治療疾病、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要定期進行血HCG及超音波檢測。對於有疑似有稽留流產的病人,應該及時就診治療。

就醫指征
  • 對於孕期女性,定期產檢非常重要,要重視產檢中的超音波檢查。一旦出現血HCG及超音波異常,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陰道流血或早孕反應消失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稽留流產者,應立即就醫治療。
就診科別

建議病人到婦產科、產科就診治療。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陰道流血是間斷性還是持續的?
  • 曾做過什麼檢查?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陰道流血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宮腔手術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對孕婦的體溫、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徵進行測量,同時根據婦科檢查,檢查子宮大小、雙側附件有無壓痛、胎心是否正常等,對孕婦的病情進行初步診斷。

骨盆腔都卜勒超音波

檢查子宮大小,明確胎兒是否發育、存活,以及判斷子宮內膜狀態,對母親和胎兒的影響較小。

血HCG

定期測試血HCG,可確定是否妊娠,同時要看血HCG是否有早孕期的倍增,儘早確診有無胚胎發育不良的情況。如果血腫HCG含量過低,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是流產或異位妊娠。

血液常規

明確是否因陰道流血等導致貧血,並對孕婦是否感染進行初步診斷,同時可以掌握孕婦的基本身體狀況,明確疾病嚴重程度,並對以後治療起到輔助作用。

診斷標準
  • 有停經史,妊娠初期可能有妊娠反應,甚至有先兆性流產史,但隨胚胎的死亡,妊娠初期的懷孕徵象逐漸消退,如噁心消失、乳房縮小等。
  • 陰道出血,呈暗紅色,早孕查血HCG值不升反降。
  • 增大的子宮停止增長,子宮頸口閉合,子宮小於停經月份,且不如妊娠時柔軟。
  • 妊娠稽留流產的超音波診斷標準:超音波檢查頭臀長≥7mm,未見胎心搏動;宮腔內妊娠囊平均直徑≥25mm,未見胚胎;宮腔內妊娠未見卵黃囊,2周後仍然未見胚胎和胎心搏動;宮腔內妊娠可見卵黃囊,11天後仍然未見胎心搏動。
鑑別診斷

葡萄胎

有停經,陰道流血常為暗紅色,也可反覆流血,超音波檢查宮內有水泡樣回聲,有時合併有孕囊,少數病人可發生大量陰道流血,如仔細檢查,有時在血中可查到水泡樣組織,兩者可通過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液檢查進行鑑別。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多發生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其發生在40歲以上者可有停經史,但查妊娠試驗為陰性,可以有陰道流血,但超音波檢查宮內無孕囊,所以兩者可通過超音波以及妊娠試驗進行鑑別。

治療

稽留流產的處理意見不一,目前常用的處理原則是,妊娠3個月內如確診為胚胚胎萎縮止發育,可立即行清宮術。如孕期超過3個月以上,需檢查凝血功能,先用大量雌激素口服,增加子宮肌對催產素的敏感性,然後再用催產素引產或藥物流產,如不成功,再考慮手術清宮。

治療周期
常在1週左右,若病人病情嚴重,治療周期可適當延長。
一般治療

初期妊娠稽留流產,一旦確診可以採取一般期待治療,病人可以等待妊娠物自然排出。期待期間陰道出血量達到平時月經量時,需要看急診,行急診清宮術。

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是使用藥物模擬自然流產過程,可以避免手術創傷。藥物主要包括RU486、 Misoprostol 或攝護腺素,用藥物流產方式治療初期妊娠的稽留流產的成功率達72%~93%。藥物治療所需時間從數小時至數天,需要多次到醫院複診。病人如果出現藥流失敗,仍需要做清宮手術。
  • 對於稽留流產時間常且伴有長期陰道出血的病人,常會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出現不必要的損傷。
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包括負壓吸引術和鉗刮術,妊娠10周內多採用負壓吸引術,妊娠10~12週多採取鉗刮術。大於12週以上者可用藥物流產或靜點縮宮素促使胎兒、胎盤排出,如失敗可再行清宮術,如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待糾正後再清宮。

手術治療的適應症

有藥物流產禁忌症;要求儘快結束妊娠者;凝血功能異常時,需進行輸注血漿或血液,待凝血功能正常後才可進行;子宮小於12孕周。

手術治療的禁忌症

急性或亞急性生殖道感染未治療者;生命體徵異常或者全身身體狀況不良不能耐受手術者;術前間隔4h兩次體溫超過37.5℃暫緩手術。

預後

稽留流產本身疾病不算嚴重,只要儘早治療,大部分預後良好,所以一定要儘早進行正規的治療和隨診。但對於稽留流產後再次受孕的女性,再次發病的機率比沒有發生過的女性高。

能否治癒

稽留流產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治療後需要一週複診一次,直至血HCG恢復正常,超音波明確無宮內殘留。

飲食

飲食調理

該疾病與飲食調理關係不大,建議病人平衡飲食即可。

照護

稽留流產的病人經過正規治療後,需要注意加強護理,注意外陰清潔衛生,以促進身體快速恢復,避免發生感染。

日常護理
  • 多休息,營養飲食,可以多吃高蛋白、高纖維素飲食,補充機體所需營養素。
  • 注意心理護理,避免發生憂鬱,必要時可以到心理門診諮詢。
  • 每天清洗一次外陰,勤換內褲,防止細菌滋生,預防感染。
病情監測

遵醫囑進行複查,檢查HCG及超音波,防止有宮內殘留。

特殊注意事項
  • 複查正常之前避免性生活,一個月內禁止盆浴,防止子宮或陰道發生感染。
  • 如果陰道流血增多或是腹痛明顯,隨時就診。
  • 如需再次受孕,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行房,同時定期複診。

預防

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產檢習慣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初期篩檢

早孕確診後,要定期化驗血HCG,間接監測胚胎發育情況。超音波檢查已經成為精確測量妊娠周數的常用方法。初期妊娠可以通過腹部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確定是否宮內妊娠及妊娠周數,妊娠5週時,超音波檢查宮腔內可見妊娠囊;妊娠6週以上,超音波檢查可見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動。

預防措施
  • 定期產檢,進行超音波檢查和HCG及孕酮等指標檢查,明確胎兒發育情況。
  • 如無妊娠意願,進行性生活時應做好避孕,避免多次流產。
  • 對於藥物的服用,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濫用藥物
  • 避免接觸有毒、有害、有輻射的物品,同時戒菸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常做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攝入足量、均衡的營養,保持心態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