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腦室炎

概述

腦室炎又稱腦室管膜炎,是發生在腦室系統及其周圍的炎症。一般為顱腦外傷或手術(特別是長期腦室外引流)後細菌入侵腦室引起,以腦室內腦脊髓液化膿性改變為主要特徵,病人的臨床症狀多較為嚴重。腦室炎是神經外科的致命性顱內感染,病人死亡率很高,其中尤以腦室內積膿的死亡率高。

就診科別:
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
英文名稱:
Cerebral Ventriculitis
疾病別稱:
腦室管膜炎、化膿性腦室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腦疝、腦室積膿、腦積水
治療周期:
1~3週或數月不等
臨床症狀:
發熱、嘔吐、頭痛、頸項強直
好發人群:
顱腦損傷者、化膿性腦膜炎未及時治療者、有過顱腦手術操作者
常用藥物:
阿莫西林、頭孢哌酮、慶大黴素
常用檢查:
血液常規、頭部CT掃描、頭顱磁振造影、腦脊髓液檢查

病因

腦室炎的常見病因一般為顱腦外傷或手術後細菌入侵腦室,或繼發於腦膜炎、腦膿腫等,此外腦室外引流過久或行導管分流術可導致醫源性感染。常見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綠膿桿菌或厭氧菌等。

主要病因

顱腦損傷後細菌入侵

顱腦損傷後,組織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若初期未能徹底清創,更易引起細菌的入侵導致腦室炎,是引發腦室炎的最常見原因。

顱內其他部位感染波及腦室

顱內其他部位感染可以通過直接蔓延或膿腫破潰等方式波及腦室而引起腦室炎,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硬膜下積膿等疾病未能及時正確治療時病變均可波及腦室而引起腦室炎。

醫源性感染

顱腦手術術中未能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或術後未能採取積極有效防感染手段,均可能引起細菌入侵腦室而導致腦室炎,此外腦室外引流過久或行導管分流術均有導致腦室感染的可能。

誘發因素

免疫力減低

過量飲酒、勞累等因素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如過量飲酒、經常熬夜、日常工作量大的人群,免疫力的降低會使感染更易發生。

顱腦手術術後

由於術後傷口的存在,組織完整性被破壞,防禦能力降低,使細菌更易侵犯腦室,導致感染的發生。

中老人或高血壓病病人

由於容易出現腦出血,故易引起細菌的入侵而導致本病。

流行病學

腦室炎並不常見,多見於顱腦外傷或手術(特別是長期腦室外引流)後病人,患病比例為0.2%,治癒率為20%。

好發人群

多見於顱腦損傷者、化膿性腦膜炎未及時治療者、有過顱腦手術操作者,此類人群容易出現細菌入侵腦室,引發腦室炎。也可見於中老人、高血壓病人,容易引發腦出血,引起細菌入侵導致本病。

症狀

腦室炎病人的臨床症狀多較為嚴重,輕者頭痛、頸項強直;嚴重的腦室炎起病急促,常有高熱、譫妄、意識障礙及生命體徵等症狀,甚至引發腦疝因腦膿腫突然潰破,大量膿液進入腦室系統,可引起強烈的自律神經反應,迅即出現呼吸、循環衰竭。

典型症狀

發熱

為該病最常見症狀,常發生於疾病初期,多表現為高熱,一般為不規則發熱,即發熱持續時間不固定,變化也沒有規則性。

嘔吐、頭痛、頸項強直

腦室炎常有噴射性嘔吐,頭痛常劇烈,疾病出現一段時間後(3~5天)可出現表現頸項強直為頸部僵直,活動不靈活。

其他症狀

腦膿腫破入腦室引起腦室炎者病人常驟然出現雙瞳散大、血壓下降、呼吸循環衰竭等。此外接近腦室壁的膿腫因炎性反應的影響或膿液的少量滲漏可造成局部腦室室管膜炎性浸潤、腦室內沾黏及隔膜形成,引起腦積水和腦室內感染性分隔小腔,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併發症

腦疝

嚴重的腦室炎起病急促易引發腦疝。

腦積水及腦室積膿

偶有腦深部切近腦室壁的膿腫,引起腦積水及腦室內感染性分隔小腔。腦室炎的臨床表現,常呈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過程,偶有急性發作,遷延較久,抗菌藥物難以進入病灶內,治療常感棘手,病人終將死於全身衰竭。

多系統器官衰竭

嚴重的腦室炎,會因重症感染引起強烈的炎症反應,嘔吐、高熱等症狀會引起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最後引起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昏迷

隨著病情的進展,嚴重的感染及腦部的症狀均可導致病人神志不清,嗜睡甚至昏迷。

看醫

若出現頭痛、嘔吐、發熱等症狀需要需要及時就醫,顱腦外傷或顱腦化膿性疾病病人應注意監護,如出現腦室炎的相應症狀應及時就醫,減少病人死亡率。存在呼吸苦難、瞳孔增大等危險因素病人出現相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進行相應檢查。可根據血液常規、腦脊髓液檢查、頭顱CT等檢查診斷,可與化膿性腦膜炎和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鑑別診斷。

就醫指征
  • 存在危險因素的病人出現頭痛伴隨嘔吐、持續發熱、頸項強直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有顱腦外傷史或手術史病人腦脊髓液檢查異常,或有腦室炎的臨床症狀,如高熱、頭痛、意識不清、瞳孔增大、呼吸困難甚至昏迷等,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症狀持續時間及進程?
  • 有其他症狀嗎?(比如發熱、嘔吐、頭痛等)
  • 近期是否存在顱腦損傷或手術?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腦脊髓液檢查

通過腰椎穿刺取腦室炎病人腦脊髓液進行檢查,可見腦脊髓液壓力升高、白血球增加、存在膿球或絮狀膿性分泌物、蛋白含量增高、糖定量降低。該檢查為診斷腦室炎的主要依據,若細菌培養陽性可作為直接診斷依據。

血液常規及血培養

該方法可明確是否為細菌感染,並鑑別細菌感染的類型。檢查結果一般可見白血球和嗜中性白血球增多,並且在血培養可能會出現陽性菌,從而對致病菌類型進行鑑別。

頭部CT掃描

該方法用於明確診斷,確診本病並與其他顱內病變進行鑑別。腦室炎頭部CT掃描可見局限性或彌散性薄層線狀強化,腦室內沾黏出現分隔狀強化灶,腦積水或腦室變形、擴大,確定出病變部位,並排除其他顱內病變。

頭顱磁振造影

目的是對末期腦室炎進行明確診斷,並與其他病變進行鑑別。嚴重者T2像可見腦室周圍白質內有帶狀高信號區環繞,腦室內的膿性灶亦顯高信號。磁振造影對顱底、顱後窩的病變顯像尤其明顯,可進一步排除其他病變。

診斷標準

腦室炎根據臨床表現、腦脊髓液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可以診斷:

非特異性症狀

  • 開放性顱腦損傷術後數天有不規則發熱,如術後病人體溫>38.5℃,並連續2天。
  • 開顱術後3~5天在抗感染治療的情況下出現頭痛、頸部強直、譫妄或伴有意識障礙。
  • 手術部位逐漸隆起、傷口溢膿,經抗感染、脫水治療,症狀難以緩解。

腦脊髓液檢查

腦脊髓液培養呈陽性,且連續2次為同一菌株,腦脊髓液渾濁,白血球>10×106/L。

影像學典型表現

磁振造影掃描嚴重者T2像可見腦室周圍白質內有帶狀高信號區環繞,腦室內的膿性灶亦顯高信號。頭部CT顯示腦室內沾黏出現分隔狀強化灶,腦積水或腦室變形、擴大,併發於腦室炎的病變。

鑑別診斷

化膿性腦膜炎

腦室炎與化膿性腦膜炎症狀相似,其中最易混淆者為嗜血流感桿菌腦膜炎,因其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腦脊髓液細胞數有時不甚高,通過腦脊髓液檢查鑑別可能存在困難。一般腦脊髓液檢查,在細胞數高於1000×106/L(1000/mm2),且分類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細胞占多數時,應考慮化膿性腦膜炎。

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

腦室炎與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臨床表現類似,均有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表現,但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可伴自發緩解。通過腦脊髓液抹片,二者通常可以鑑別,新型隱球菌腦膜腦炎腦脊髓液抹片用墨汁染色可見圓形、具有厚莢膜的隱球菌孢子,培養基上有新型隱球菌生長。

治療

腦室炎的治療至今仍是棘手問題,一旦發病,應儘早查清致病菌及藥物敏感試驗,以便選用能透過血腦屏障的強效抗生素及藥物,此外還需腦室置管持續沖洗引流,配合全身用藥,同時積極治療病因。

治療周期
該病的治療周期為1~3週或數月不等。
藥物治療

抗生素類藥物用於消滅顱內和全身的細菌,改善炎性症狀。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可選用針對性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哌酮等。若腦室積膿,則需用置管引流或行雙管沖洗引流,使用慶大黴素進行治療,緩慢持續沖洗,直到引流液轉清,症狀好轉,細菌培養陰性及白血球數正常。選擇抗生素,一般都按規定,通過血液腦脊髓液等驗出或培養出菌種,做菌種藥敏實驗,選擇對菌種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對症下藥效果會好很多。

手術治療

位於腦深部接近腦室的膿腫,緊急開顱切除膿腫,用抗菌鹽水徹底沖洗腦室,並置管行腦室外持續引流,同時,全身加強抗菌治療,尚有一線救治希望。

其他治療
  • 腦室置管持續沖洗引流,可以保持腦室內及蜘蛛網膜下腔的有效藥物濃度;還可降低顱內壓,減輕因殘留細菌或其他物質刺激腦室,防止蜘蛛網膜的炎性沾黏。
  • 根據病人情況採取降顱內壓,降溫及鎮靜措施,糾正水電解質不平衡等。

預後

該病預後不佳,其臨床表現,常呈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過程,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會影響恢復結果及生活質量,甚至影響生命。經治療後病人生活質量會受到一定影響,生存時間將延長。

能否治癒

接受正規治療,該病的治癒率為20%。

能活多久

該病病人死亡率很高,經過正規治療病人的生存時間能夠延長。

複診

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定期複診,多在用藥1個月以後複查,此時病人可能主要檢查血液常規、尿液常規、肝腎功等,以免用藥導致相關的臟器損害,還需檢查腦脊髓液情況,了解病情的變化。

飲食

飲食調理

日常生活中一般無特殊的飲食禁忌,可以正常飲食,但要注意飲食搭配均衡,多補充營養,避免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多食富含維他命和鐵、含優質蛋白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果、各種豆製品以及動物內臟等。

照護

日常護理
  • 遵醫囑規律服用藥物,病人以及家屬應了解服用藥物的功效、用法、劑量以及不良反應,如出現不適症狀及時就醫。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 術後病人應臥床休息,家屬可給病人進行按摩防止壓瘡。
病情監測

通過日常觀察確認病人是否仍存在頭痛發熱等其他症狀,如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關注病情發展。

特殊注意事項
  • 密切關注病人情況,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 當急性發病時,應儘快就醫,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預防

腦室炎目前應針對病因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外傷。腦外傷病人特別需要注意,出現相應症狀,應儘早進行治療。

預防措施
  • 日常需注意安全,小心開車,保持家居環境明亮,小心走路,看牢小孩子,避免外傷。
  • 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病人應積極治療,避免發生感染侵入腦室。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過度勞累,增強自身免疫力,預防本病。
  • 戒菸限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降低誘發本病的機率。
  • 顱腦術後病人應注意術後護理,防止感染,以防該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