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
概述
乳腺炎是由於乳腺導管阻塞、乳汁淤積、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常見於哺乳期婦女,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乳房腫脹、疼痛甚至膿腫,還有的表現為慢性乳房腫塊,症狀較重會導致乳房劇痛,哺乳期乳腺炎可能導致哺乳期被迫縮短,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
- 就診科別:
- 乳腺外科、一般外科
- 英文名稱:
- Mast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無
- 治療周期:
- 7天~1個月,或可持續數年
- 臨床症狀:
- 高熱、寒戰、乳房疼痛、腫脹甚至膿腫
- 好發人群:
- 產後哺乳期婦女、先天性乳頭凹陷病人、感染棒狀桿菌病人、不注意個人衛生病人
- 常用藥物:
- 青黴素、苯唑西林鈉、甲硝唑
-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乳腺都卜勒超音波、鉬靶X線檢查
乳腺炎根據疾發病時間及臨床表現分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又包括漿細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腫性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
病人多為產後哺乳期婦女,尤其以初產婦多見,經產婦少見,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為鏈球菌。
非哺乳期乳腺炎
包括漿細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腫性乳腺炎,病人多為處於非哺乳期女性,目前病因不明,臨床也稱慢性乳腺炎。
漿細胞性乳腺炎
為最常見的哺乳期乳腺炎,多由於乳腺導管分泌物異常增多,刺激乳腺導管擴張,使分泌物溢出導管外,從而引發的非細菌性炎症性病變。
肉芽腫性乳腺炎
臨床相對少見,主要病理表現是乳腺慢性炎症,主要侵犯乳腺小葉,又稱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多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分泌的乳汁刺激引起。
病因
乳腺炎大多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主要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關。哺乳期乳汁不能排盡,蓄積引起乳腺導管阻塞,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引起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
乳汁蓄積
哺乳期奶水豐富,哺乳時未能排盡,導致乳腺導管阻塞,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炎症反應。哺乳期乳腺小葉及導管膨脹、擴張,分泌物外溢至小葉結締組織內引起局部超敏反應,形成小葉肉芽腫性炎症。
乳頭皴裂
餵養時寶寶吮吸乳頭引起乳頭皴裂,沒有做好乳房護理,引起繼發感染。
先天乳頭凹陷
由於發育不良,乳頭會誘發局部乳管周圍炎細胞浸潤,繼發細菌感染。
非哺乳期乳腺炎
發病原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引發漿細胞性乳腺炎主要與乳管阻塞、細菌感染、吸菸史(包括二手菸)、乳頭內陷等因素有關。肉芽腫性乳腺炎的發生與泌乳因素、感染因素相關,其他可能的因素還包括創傷、體內激素水平、口服避孕藥物等。
- 乳房污染,如用手抓撓乳房導致乳房細菌感染,誘髮乳腺炎。
- 穿戴過緊的內衣,影響乳房的血液循環,容易引發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產後婦女急性乳腺炎發病率達9.5%~16%。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組發生在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以漿細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腫性乳腺炎發病率最高,約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
產後哺乳期婦女
產後自身體抗力降低、育兒疲憊、乳汁豐富,可出現乳汁蓄積,寶寶吮吸乳頭可出現乳頭皴裂,容易感染。
先天性乳頭凹陷者
發育不良乳頭會誘發局部乳管周圍炎細胞浸潤,繼發細菌感染。
感染棒狀桿菌者
感染棒狀桿菌後,會觸發某種機制產生自身免疫反應,加速乳腺小葉破壞。
不注意個人衛生者
寶寶吮吸乳頭可引起乳頭皴裂,不注意個人衛生,沒有認真清洗乳房,可引起繼發感染。
症狀
乳腺炎的典型症狀是寒戰、高熱、乳房腫脹、疼痛甚至膿腫,還有的病人表現為慢性乳房腫塊。大多數病人都有明顯的乳房疼痛,少數隻表現為無意中觸及乳房腫塊。
哺乳期乳腺炎
疾病初期的乳腺炎病人可表現為乳房脹痛、皮溫增高,伴有壓痛,乳房某一部位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若乳腺炎急性發病,可有寒戰、高熱,通常為持續高熱、體溫波動小,乳房腫脹、疼痛甚至膿腫。
非哺乳期乳腺炎
肉芽腫性乳腺炎
乳腺局部腫塊伴疼痛較常見,常表現為乳房一側疼痛性腫塊,發病初期局部膚色、溫度無明顯異常。隨著病情進展,約有37%病人形成膿腫,部分病人可能伴有發熱、寒戰、皮疹等全身症狀。
漿細胞性乳腺炎
乳腺腫痛、腫塊形成、腋下有腫大的淋巴結。
乳腺炎如治療不及時,病情嚴重者細菌感染入血可出現菌血症,出現高熱、噁心、頭暈甚至昏迷,或出現乳房纖維囊腫,表現為感染部位的腫塊堅硬、疼痛。
看醫
乳腺炎是乳房組織感染導致的,如果病人出現乳房的紅、腫、熱、痛,局部腫塊、膿腫形成、體溫升高、白血球計數增高等,需要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治療。
- 哺乳期婦女出現高熱、乳房腫脹,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乳房疼痛、腫脹,高度懷疑乳腺炎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乳腺炎的病人,若疼痛加劇、乳房腫脹明顯、乳房變硬或者腫脹部位有波動感,應立即就醫。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乳腺外科就診,也可去一般外科進行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乳房疼痛持續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高熱、乳房腫脹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哺乳情況怎麼樣?
體格檢查
可通過視診和觸診觀察有無腫塊、有無乳汁蓄積、乳頭異常溢出液、乳房腫脹、腋下有無腫大淋巴結等判斷是否為乳腺炎。
血液常規
通過血液常規可檢測到是否存在感染,出現感染時白血球計數升高。
乳腺都卜勒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明確乳房腫脹情況,如果有明顯的膿腫,還可以在超音波引導下切開引流。
鉬靶X線檢查
適用於因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腺皮膚異常、局部疼痛或腫脹就診的病人,可作為鑑別乳腺炎與乳癌的依據。
組織病理學檢查
可幫助診斷非哺乳性乳腺炎的類型,可以用來鑑別乳腺乳腺炎與癌。
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
可用乳汁或抽到的膿液進行培養,明確病原體種類,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
乳管鏡檢查
具有操作方便,創傷小的特點,是乳頭溢液病因診斷的首選手段。
其他檢查
C-反應蛋白、紅血球沉降率、免疫球蛋白、抗核抗體、催乳素等指標,有助於病因的明確。
典型乳腺炎症狀
寒戰、高熱、乳房疼痛、腫脹或是慢性乳房硬結、腋下有腫大淋巴結即可確診。
乳腺都卜勒超音波
能夠對腫塊的性質作出判斷,對於疑似乳腺炎的病人,乳腺超音波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和哺乳期乳腺炎共同的表現是乳房紅腫熱痛。不同點是炎性乳癌的皮膚改變較廣泛,往往累及整個乳房,而哺乳期乳腺炎炎症較局限。哺乳期乳腺炎常有寒戰、高熱症狀,而炎性乳癌通常無明顯全身症狀,而且炎性乳癌還會出現乳房搔癢、乳房皮膚呈現凹凸不平的橘皮樣,血液常規檢查白血球多正常,可通過臨床表現及組織病理學進行鑑別。
糖尿病性纖維乳腺病
病人病變多為雙側無痛性腫塊,常合併有長期胰島素依賴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史,都卜勒超音波表現為低回音腫塊,伴有後方顯著聲影。而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膿腫時,表現為無回聲區,周邊可看到高回音膿腔壁。根據病史及輔助檢查可對二者進行鑑別。
乳房結核
乳房結核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形成的膿腫可導致乳房瘺管形成,容易與非哺乳期乳腺炎混淆。但乳房結核能伴有肺結核的症狀,如低熱、盜汗等,進行結核桿菌培養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可進行鑑別。
乳管內乳頭狀瘤
乳管內乳頭狀瘤多表現為乳頭溢液和乳腺腫塊,和渗出性乳腺炎的症狀類似,通過乳管鏡可直接觀察溢液乳管的上皮及管腔內情況,並可進行切片檢查,所以可通過乳管鏡及病理學檢查對二者進行鑑別。
治療
乳腺炎的治療首先是消除誘因,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菌藥物,根據病人的病情決定療程長短。如果乳房有膿腫或者腫塊,還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了解乳腺炎存在的誘因並及時消除,比如排盡乳房中的乳汁,做好乳房護理。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初期可選用青黴素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選,或用耐金葡球菌β-內醯胺酶的苯唑西林鈉,若病人對青黴素過敏應禁用可改為紅黴素。因抗菌藥可通過乳汁而影響嬰兒的健康,因此,應避免使用四環素、氨基糖苷類、 Sulfonamides 和甲硝唑等藥物。
非哺乳期乳腺炎
- 在漿細胞性乳腺炎的非急性期,一般不採用藥物治療。而在病變急性期,應使用廣效性抗生素聯合甲硝唑控制炎症反應。
- 肉芽腫性乳腺炎以類固醇激素治療為主,先用激素縮小病灶然後再手術治療。類固醇激素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質功能亢進症候群、感染加重等。
哺乳期乳腺炎
對乳腺膿腫已形成者應儘早切開引流。
- 乳暈範圍膿腫可沿皮膚與乳暈交界線作環狀切開。
- 較深的膿腫,以乳頭為中心作放射狀切口,必要時可做兩個切口作對口引流以保證引流通暢。
- 乳房後膿腫可沿乳房下緣作弧形切口,經乳房後間隙引流。
非哺乳期乳腺炎
出現乳房腫塊或乳頭溢液,需根據不同部位、腫塊大小及病人對乳房外觀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手術方式。
- 對皮膚未破潰、膿液稀薄、單發小膿腫(直徑<3公分)的乳腺炎在彩色超音波引導下行膿腫穿刺沖洗術治療。未破潰、多分隔、較大膿腫或膿液黏稠的應用置管沖洗引流術,採用膿腫切開病變組織切除加切口閉合沖洗引流為主要治療手段。
- 瘺管型,本型唯一可靠的方法是手術切除瘺管及周圍部分正常組織,如果瘺管口周圍皮膚紅腫、瘺口有膿液流出時不宜急於手術,應先行抗感染治療。一般給予抗革蘭陽性球菌和厭氧菌的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後再行手術治療。
哺乳期乳腺炎可在中醫指導下使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藥物進行治療。也可應用黃金散,黃金散在加熱後療效更佳,敷於患處,可以促進乳房局部和乳腺導管的血管擴張,緩解局部不適症狀。
乳管鏡沖洗可用於緩解漿細胞性乳腺炎所引起的乳管炎,一般需每周進行一次,沖洗頻率應根據具體情況由醫生決定,平均需治療6~8次可緩解。
預後
乳腺炎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均可治癒,能夠減輕或消除乳腺炎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本病能治癒,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人會出現反覆感染的現象,較頑固。
本病一般不會影響壽命。
哺乳期乳腺炎可完全治癒,病情好轉後複查血液常規,血象正常後無需繼續複診。非哺乳期乳腺炎可以半年或每年複查乳腺都卜勒超音波。
飲食
乳腺炎病人一般無特殊飲食注意事項,乳腺炎與飲食相關性較小,維持正常飲食即可。如有服用藥物,如中藥等,注意忌食辛辣、發物,防止影響藥效。
照護
乳腺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乳房衛生,保持乾燥、潔淨,避免繼發感染,但不用過分緊張。
口服用藥
乳腺炎病人應了解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按照醫囑正確規範的服用。
日常清潔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做好乳房護理,可以用乾淨的濕毛巾擦拭乳房和乳頭,以保持清潔衛生。
保證休息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恢復。
內衣選擇
佩戴合適的內衣,避免過度擠壓乳房。
乳腺炎病人複診時需檢查血液常規和乳腺都卜勒超音波,明確是否還有炎症存在。
乳頭皴裂的病人,哺乳時會有刺痛感,哺乳期乳腺炎如果病情較輕,治療期間無需暫停哺乳,病人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畏懼哺乳,哺乳可以使乳汁排空,有利於乳腺炎病情的好轉。
預防
乳腺炎常與乳汁蓄積、感染有關,要注意排盡乳汁、做好乳房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乳房乾燥是預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對初次發生乳腺炎者應徹底治療,避免形成慢性炎症。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少糖、少鹽,定時定量進餐。
- 哺乳期間做好乳頭護理,勤換內衣,經常清洗擦拭乳頭的毛巾。
- 每次哺乳後應將乳房吸空,若寶寶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將兩側乳房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