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小三陽

概述

小三陽又稱B型肝炎小三陽,是指慢性B型肝炎病人或B型肝炎帶原者,經過B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檢查,結果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B型肝炎e抗體(抗HBe/HBeAb)、B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均為陽性,通常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認為小三陽的傳染性較小,但對於一些e抗原和e抗體均為陰性的人,其所感染的B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已經產生突變的病毒株感染,不能表達e抗原和e抗體,但是如果檢查HBV-DNA依然陽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傳染性,需要及時有效的採取治療。

就診科別:
感染科、肝病科
英文名稱:
HBsAg HBeAb and HBcAb test positive
疾病別稱:
B型肝炎小三陽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肝硬化、脂肪肝、肝癌
治療周期:
長期抗病毒治療
臨床症狀:
食慾下降、乏力、低燒、肌肉或關節痛、噁心
好發人群:
抗-HBs陰性的人群、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HBsAg陽性者的家屬
常用藥物:
還原型穀胱甘肽、聯苯雙酯、苦參鹼、丹參、 Lamivudine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B型肝炎五項檢查、B型肝炎病毒原學檢查、肝功能檢查、超音波檢查
疾病分類

免疫學指標為小三陽的病人,可根據其血清學、病毒學、生物化學、影像學、病理學和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在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診斷:

慢性B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

又稱HBeAg陽性慢性感染者,本期病人處於免疫耐受期,病人年齡較輕,HBV-DNA定量水平(通常大於2×10^7IU/mL)較高、血清HBsAg(通大於1×10^4IU/ml)較高、HBeAg陽性,但血清ALT和AST持續正常(一年內連續隨訪三次,每次至少間隔三個月),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無明顯炎症壞死或纖維化。在未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的情況下,應結合年齡、病毒水平、HBsAg水平、肝纖維化無創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定。

B型肝炎肝硬化

B型肝炎肝硬化的診斷包括目前HBsAg陽性、HBsAg陰性、抗-HBc陽性,且有明確的慢性感染史(既往HBsAg陽性大於6個月),並除外其他病因者,肝臟活組織檢查病理學符合肝硬化表現者。還有符合以下五項中的兩項及以上,並除外非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者:

  • 影像學檢查顯示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徵象;
  • 內鏡檢查顯示食道胃底靜脈曲張;
  • 肝臟硬度值測定符合肝硬化;
  • 血生物化學檢查顯示白蛋白水平降低(<35g/L)和(或)PT延長(較對照延長>3s);
  • 血液常規檢查顯示血小板計數<100^9/L等。

病因

小三陽病人是由於感染B型肝炎病毒所致,該病毒經母嬰、血液(包括皮膚和黏膜微小創傷)和性接觸傳播。新生兒主要是經過母嬰傳播為主,而成人主要經血液和性接觸傳播。該病毒不會經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因此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不會感染。

主要病因

小三陽病人是由於感染B型肝炎病毒所致,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目前認為該病毒不直接殺傷肝細胞,但其在體內複製引發的機體免疫應答是造成肝細胞損傷的主要原因。

流行病學
  • B型肝炎「小三陽」,也就是HBeAg陰性、抗-HBe、HBsAg陽性。在我國1~59歲的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約9300萬。
  • 小三陽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非活動性HbsAg攜帶狀態,另一種是HBeAg陰性慢性B型肝炎。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中,70%~80%是傳統意義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病毒已停止複製,不具傳染性或病毒低水平複製,傳染性弱,其中大部分不會發展成肝炎病人。
  • HBeAg陰性慢性B型肝炎病人占了B型肝炎病人的40%~50%,發病較隱匿,肝炎症狀輕或無症狀,其抗病毒治療效果比「大三陽」差,且更容易復發。
傳播途徑

人類因含B型肝炎病毒體液或血液進入機體而獲得感染,具體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母嬰傳播

包括宮內感染、圍生期傳播、分娩後傳播。宮內感染主要經胎盤獲得,約占HBsAg陽性母親的5%,可能與妊娠期胎盤輕微剝離有關,而經精子或卵子傳播的可能性未被證實。圍生期傳播或分泌過程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嬰兒因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接觸母血、羊水或陰道分泌物而傳染。分娩後傳播主要是由於母嬰間密切接觸,在我國母嬰傳播顯得特別重要,人群中HBsAg陽性的攜帶者中30%以上是由其傳播積累而成。

血液、體液傳播

血液中B型肝炎病毒含量很高,微量的污染血進入人體即可造成感染,如輸血及血製品、注射、手術、針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傳播。隨著一次性注射用品的普及,醫源性傳播已明顯下降。

性傳播

與B型肝炎病毒陽性者發生無防護(未使用安全套)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的危險性增高。

好發人群

抗-HBs陰性者均為易感人群,好發人群包括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HBsAg陽性者的家屬、反覆輸血及血製品者(如血友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多個性伴侶者、靜脈藥癮者、接觸血液的醫務工作者等。

症狀

小三陽病人,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可能是慢性B型肝炎病人,因此其症狀輕重有所不同。對於B型肝炎帶原者來說,可無明顯症狀;而慢性B型肝炎病人,根據肝功能損傷程度、肝功能代償程度的不同,會出現輕重不同的臨床症狀。

典型症狀

輕度

病情較輕,可反覆出現乏力、頭暈、食慾有所減退、厭油、尿黃、肝區不適、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輕觸痛,可有輕度脾臟大。部分病例症狀、體徵缺如,同時肝功能指標僅1項或2項輕度異常。

中度

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

重度

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食慾缺乏、腹脹、尿黃、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臟大,提示重症傾向,疾病可迅速向肝衰竭發展。

併發症

  肝硬化

慢性B型肝炎小三陽發展為肝硬化是肝纖維化的結果,見於亞急性、慢性重型B型肝炎及隱匿起病的無症狀B型肝炎小三陽病毒帶原者。B型肝炎小三陽合併肝硬化時,因為肝合成功能障礙以及脾功能亢進,即可導致凝血因子缺乏及血小板降低,病人直接表現就是全身多部位易出血。

脂肪肝

B型肝炎小三陽合併脂肪肝的特點為一般情況良好,單項ALT輕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型超音波檢査可見脂肪肝波形,根據肝切片檢查病理檢查確診。

酒精肝

B型肝炎小三陽病人本身肝臟功能不好,如果再喝酒,約90%的酒精成分可使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乙醇的毒性可影響肝臟正常代謝及解毒功能,導致嚴重肝損傷和酒精性肝硬化。

肝癌

B型肝炎小三陽感染與肝癌發病關係密切,以慢性小三陽肝硬化發生肝癌者多見,也可見於慢性B型肝炎小三陽感染未經肝硬化階段發展為肝癌。此外,黃麴黴素等致癌物質有一定協同作用。

看醫

對於小三陽病人來說,如果HBV-DNA檢查發現複製活躍度還比較高,就說明病情可能還會繼續發展加重。所以小三陽病人要不要治療,不僅要看肝功能的狀況,還要看HBV-DNA是否複製活躍,來決定需不需要治療,以及如何治療。

就醫指征
  • 如果HBV-DNA檢測呈現陰性、肝功能、超音波檢查等都正常,無明顯不適症狀,一般不需治療。
  • 如果HBV-DNA低水平複製、肝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無明顯不適症狀,這種情況需要隨訪,以決定是否治療。
  • 病人HBV-DNA高水平複製(PCR>10^6),肝功能不正常,說明病毒複製活躍,傳染性強,是B型肝炎病毒變異所致,病人出現乏力、頭暈、食慾減退、厭油、肝區不適、黃疸的症狀,比較嚴重,其轉化為肝硬化、肝癌的機率更高,需要及時、積極進行治療。
就診科別

病人需就診於感染科或者肝病科。

醫生詢問病情
  • 除小三陽指標異常,是否還存在噁心、嘔吐、腹痛等不適?
  • 以前檢查發現過小三陽嗎?如何處理的?
  • 近期有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嗎?什麼藥?
  • 母親或其他親屬有人患有B型肝炎嗎?
  • 曾經輸過血嗎?有過吸食毒品的經歷嗎?
  • 曾經注射過B型肝炎疫苗嗎?什麼時候?
  • 近期存在過度疲勞、熬夜或大量飲酒等情況嗎?
  • 近期有過不潔性行為嗎?性伴侶患有B型肝炎嗎?
需要做的檢查

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方法可以幫助病人及早地發現和診斷某些疾病,如是否患有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藥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膽系統疾病。臨床上檢查肝功能的目的在於探測肝臟有無疾病,肝臟損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斷預後和鑑別發生黃疸的病因等。

B型肝炎兩對半

可以用來區分B型肝炎大三陽、B型肝炎小三陽等,並了解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情況。

B型肝炎病毒DNA檢測

可以了解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存在的數量;病毒是否在複製;病人是否會傳染給他人、傳染性有多強等。

B型肝炎病毒變異檢測

可以詳細了解B型肝炎病毒是否發生變異,變異到何種程度,對哪種藥物敏感,適合哪種藥物等,從而科學用藥。

超音波檢查

可以得知肝臟有無逐漸縮小,脾臟有無逐漸增大。 

診斷標準

結合病人既往病史以及表現,(如乏力、黃疸等症狀)可初步判斷是否是小三陽;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如果B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或)B型肝炎病毒核酸為陽性,可診斷該疾病。

鑑別診斷

大三陽

小三陽是指B型肝炎五項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B型肝炎e抗體(抗HBe/HBeAb)、B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均為陽性;大三陽是指B型肝炎五項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B型肝炎e抗原(HBeAg)、B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均為陽性,HBsAg呈陽性表示體內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進行定量檢測可用於監測病情,指導用藥,預測停藥後的持續療效,對指導診斷及治療意義重大。HBeAg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較強。

治療

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採用綜合性治療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營養、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復肝功能,以及調節機體免疫、抗病毒、抗纖維化等治療。

治療周期
需要根據肝功能、HBV-DNA檢測等結果,來判斷治療的時長。一般來說,需要長期治療,達到長期抑制HBV複製、防止肝硬化的目的。
一般治療

適當休息

症狀明顯或病情較重者應強調臥床休息,病情輕者以活動後不覺疲乏為度。

合理飲食

適當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他命的易消化食物有利於肝臟修復,不必過分強調高營養,以防發生脂肪肝,避免飲酒。

藥物治療

改善和恢復肝功能

非特異性護肝藥

維他命類、還原型穀胱甘肽、葡萄糖醛酸內酯等。

降酶藥

五味子類(聯苯雙酚等)、山豆根類(苦參鹼等)、甘草提取物、垂盆草、齊墩果酸、雙環醇等有降轉胺酶作用。雙環醇通過NF-kB抑制TNF-α、IL-β、TGF-β1等炎症因子的表達與活性,減少氧應激與脂質過氧化,同時抑制肝細胞凋亡,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從多個方而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害,防治肝纖維化,安全性好。降酶藥停用後,部分病人可能ALT反跳,故顯效後逐漸減量至停藥為宜。

退黃藥物

丹參、茵梔黃、門冬氨酸鉀鎂、攝護腺素E1、 Phenobarbital 、 Anisodamine 、皮質激素等,應用皮質激素需慎重,症狀較輕,肝內淤膽嚴重,其他退黃藥物無效,無禁忌證時可選用。

免疫調節

如胸腺肽或胸腺素、轉移因子、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等,某些中草藥提取物,如豬苓多糖、香菇多糖、雲芝多糖等亦有免疫調節效果。

抗肝纖維化

主要有丹參、冬蟲夏草、核仁提取物、γ干擾素等;丹參抗纖維化作用體現在其能提高肝膠原酶活性,抑制Ⅰ、Ⅲ、Ⅳ型膠原合成。

抗病毒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改善肝功能;減輕肝組織病變;改善生活質量;減少或延緩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的發生,延長生存時間,對部分適合病人儘可能追求臨床治癒。

干擾素α

它主要通過誘導宿主產生細胞因子起作用,在多個環節抑制病毒複製。干擾素療效與病例選擇有明顯關係,以下是有利於干擾素療效的因素:肝炎處於活動期、ALT升高、病程短、女性、年輕、HBV-DNA滴度低、組織病理有活動性炎症存在等。

核苷類似物

該類藥物用於B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大致可分為二類,即核苷類似物和核苷酸類似物,前者包括 Lamivudine 、 Entecavir 、替比夫定等,後者包括阿德福韋酯、 Tenofovir 等。核苷酸類似物作用於HBV的聚合酶區,通過取代病毒複製過程中延長聚合酶鏈所需的結構相似的核苷,終止鏈的延長,從而抑制病毒複製。

  • Tenofovir ,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結構與阿德福韋酯相似,耐藥率低。
  • Entecavir ,是環戊醯鳥苷類似物,能有效抑制HBV-DNA複製,對初治病人治療1年時的耐藥率發生為0。
  • 替比夫定,是一種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具有抑制HBV-DNA聚合酶的作用,可迅速降低病人HBV病毒載量,HBeAg血清轉換率較高,而耐藥率2年HBeAg陽性為21.6%,HBeAg陰性為8.6%。
  • Lamivudine ,屬L核苷類, Lamivudine 耐受性良好,僅少數病例有頭痛、全身不適、疲乏、胃痛及腹瀉,個別可能出現過敏反應。隨用藥時間的延長病人發生病毒耐藥變異的比例增高,因而不作首選。
  • 阿德福韋酯,是5一單磷酸脫氧阿糖腺苷的無環類似物。目前臨床應用的阿德福韋酯是阿德福韋的前體,在體內水解為阿德福韋發揮抗病毒作用。在較大劑量時有一定腎毒性,主要表現為血清肌酸酐的升高和血磷的下降。對應用阿德福韋酯治療者,應定期監測血清肌酸酐、血磷及骨密度。其耐藥發生率在HBeAg陽性慢性B型肝炎1-5年分別為0%、3%、5.9%至11%,因而不作首選。
手術治療

本病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B型肝炎小三陽病人,如果能夠嚴格按照醫囑治療,是完全可以阻止其向肝硬化轉變的。而且即使是已經有肝硬化的症狀,經過積極的治療,還是可以逆轉的。所以即使是已經發生了肝硬化,也不要喪失信心,積極治療就可長期存活。但是如果治療不當,則有可能向肝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轉變。

能否治癒

經過積極的治療,能夠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活躍、複製,長期攜帶病毒而存活。

能活多久

經過積極的治療,對於壽命沒有明顯影響。

複診

使用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應定期監測和隨訪:

  • 生化學指標於治療開始後每個月1次,連續3次,以後隨病情改善可每3個月1次;
  • 病毒學標誌治療開始後每3個月檢測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
  • 根據病情需要,檢測血液常規、血小板、血清肌酸磷化酶、肌酸酐等指標。

治療結束後不論有無治療應答,停藥後前3個月每個月檢測1次ALT、AST、血清膽紅素(必要時),HBV血清學標誌和HBV-DNA,以後每3~6個月檢測1次,至少隨訪12個月。如隨訪中有病情變化,應縮短複查隨訪間隔。

飲食

由於B型肝炎小三陽病人屬於肝病的一種,因此要注意避免食用對肝有傷害的食物,保持營養均衡最重要。

飲食調理

建議進食

新鮮的蔬菜、水果,新鮮的瘦肉、蛋、奶等優質高蛋白食物。

避免進食

油炸、燒烤、辛辣刺激類食物,以及剩飯、剩菜、霉變的食物、含酒精的飲料等。

照護

對於B型肝炎小三陽病人,要注意充分休息、適當鍛煉、避免勞累、保持情緒平和等。

日常護理
  • 戒酒,絕對不要飲酒。
  • 不要熬夜,熬夜對於肝病治療很不利。
  • 保持情緒平和,心情舒暢。憂鬱、壓抑的情緒,會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 適當運動,不要運動過度,以稍有疲勞感為宜。
  • 要多飲水,尤其是夏季等,以促進人體代謝廢物的排泄。
  • 要慎用藥物,尤其是口服藥物,都會對肝有所影響,因此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病情監測

對於小三陽病人,要定期檢測HBV-DNA、肝功能指標以及超音波等檢查項目,來監測病情是否有變化。

特殊注意事項

一旦出現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就診治療,不要不以為意,否則發展為肝硬化末期或肝癌將會危及生命。

預防

B型肝炎小三陽屬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因此預防的重點,就在於要阻斷B型肝炎病毒的傳播。

初期篩檢

對於高危人群,一定要不定期的檢查B型肝炎血清學指標,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對於已經發現是小三陽的病人,一定要檢測HBV-DNA以及肝功能、超音波等檢測項目。

預防措施

保護易感人群

接種B型肝炎疫苗是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B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切斷傳播途徑

避免去不正規的服務行業進行理髮、刮臉、修腳、穿刺和刺青等。若性伴侶為HBsAg陽性者,應接種B型肝炎疫苗或採用安全套;在性伴侶的健康狀況不明時,應使用安全套,以預防傳播疾病。對HBsAg陽性的孕婦,應儘量避免羊膜穿刺,保證胎盤的完整性,減少新生兒暴露於母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