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阿米巴病
概述
阿米巴腸病又稱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寄生於結腸引起的疾病,主要病變部位在近端結腸和盲腸,臨床表現有間歇性腹瀉、腹絞痛、果醬樣糞便等。本病易復發,易轉為慢性。本病傳染源包括慢性感染者、恢復期病人及無症狀包囊攜帶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各年齡組人群普遍易感,青春期或青年期為高峰期,農村高於城市,呈全年散發,以夏、秋兩季多見。
- 就診科別:
- 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Intestinal amebiasis
- 疾病別稱:
- 阿米巴痢疾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腸穿孔、腸出血、闌尾炎、腸外併發症
- 治療周期:
- 5~10天
- 臨床症狀:
- 痢疾、大便呈果醬樣
- 好發人群:
- 成人
- 常用藥物:
- 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二氯尼特
- 常用檢查:
- 便常規檢查、分子生物學檢查、大腸鏡檢查、X線鋇劑灌腸檢查、血清免疫學檢查
無症狀型(包囊攜帶者)
此型臨床常不出現症狀,多次糞檢時發現阿米巴包囊。當被感染者的免疫力低下時,此型可轉變為急性阿米巴痢疾。
急性阿米巴痢疾
輕型
臨床症狀較輕,表現為腹痛、腹瀉,糞便中有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和包囊,腸道病變輕微,有特異性抗體形成,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可發生痢疾症狀。
普通型
起病緩慢,全身症狀輕,無發熱或低熱、腹部不適、腹瀉。典型表現為黏液血便,呈果醬樣,每天3~10次,便量中等,甚至較多,有腥臭伴有腹脹或輕中度腹痛。盲腸與升結腸部位輕度壓痛,糞便鏡檢可發現滋養體。典型急性表現歷時數天或幾周後自發緩解,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者易復發或轉為慢性。症狀輕重與病變程度有關,如病變局限於盲腸、升結腸,黏膜潰瘍較輕時僅有便次增多,偶有血便,潰瘍明顯時表現為典型阿米巴痢疾。若直腸受累明顯,可出現里急後重。
重型
此型少見,多發生在感染嚴重、體弱、營養不良、孕婦或接受激素治療者,起病急,中毒症狀重,病人高熱,出現劇烈腸絞痛,隨之排出黏液血性或血水樣糞便,每天10餘次,伴里急後重,糞便量多,伴有嘔吐、失水,甚至虛脫,或腸出血、腸穿孔、腹膜炎,如不積極搶救,可於1~2週內因毒血症或併發症死亡。
慢性阿米巴痢疾
急性阿米巴痢疾病人的臨床表現若持續存在達2個月以上,則轉為慢性。慢性阿米巴痢疾病人常表現為食慾減退、貧血、乏力、腹脹、腹瀉,體檢腸鳴音亢進,右下腹壓痛較常見。腹瀉反覆發作或與便秘交替出現,症狀可持續存在或有間歇,間歇期內可無任何症狀,間歇期長短不一。
其他型阿米巴病
可見泌尿道、生殖系統、皮膚等處感染,但極少見,亦可以併發症起病,容易誤診。
病因
本病為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所致,其可通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進入消化道而感染,感染後病原會寄生於人體結腸腔內,被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時滋養體發育並侵入腸壁組織,通過接觸性殺傷機制來損傷宿主。
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
溶組織內阿米巴有兩種形態,即滋養體和包囊。包囊是傳播疾病的唯一形態,是原蟲的感染型。包囊具有保護性外壁,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如飲水消毒所含余氯及胃酸不能將其殺滅,條件合適時可存活2個月,並能在不同的pH和滲透壓下生存,但乾燥或冰凍情況下存活數日,60℃時僅存活10分鐘。滋養體是寄生形式,寄生於腸腔和結腸壁中,無氧條件下生長最好,需細菌或其他組織才可生存,在體外不能增殖。大多數無症狀感染者體內阿米巴原蟲以小滋養體形式存在,小滋養體直徑10~20μm,運動遲緩,以吞噬細菌為主,因其不侵犯腸壁,僅寄生於腸腔,而稱腸腔型滋養體。小滋養體隨食物殘渣向結腸遠端運送,在腸腔中逐漸形成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腸蠕動加快時(包括應用導瀉藥),不成形的糞便中可有小滋養體排出體外。阿米巴腸病和阿米巴肝膿瘍是最為常見的阿米巴病,系由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所致。
感染率高低與當地的經濟水平、衛生狀況及生活習慣有關。
- 本病具有傳染性,屬於乙類傳染病。病人為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口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存在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較易發病。
- 其病例分布遍及全球,以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發病較多,多在夏、秋季發病,感染率高低與當地的經濟水平、衛生狀況及生活習慣有關。
- 近年來,我國僅個別地區有病例散發,有數據顯示我國同性戀人群中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率增高,也是愛滋病的常見合併症。
大多由吞入污染包囊的食物和水而感染。污染的手、蒼蠅、蟑螂等可攜帶包囊而傳播疾病,水源污染可引起地方性流行。生食被人糞污染的蔬菜瓜果亦易得病。兒童中可能有直接傳播。少數情況下,滋養體可直接侵入皮膚黏膜而發病。
- 人群對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普遍易感,但嬰兒與兒童發病機會相對較少。
- 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及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發病機會較多,病情較重。
- 有數據顯示我國同性戀人群中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率增高,也是愛滋病的常見合併症。
症狀
腸阿米巴病發病前有一定的潛伏期,數日至數周,大多3週以上。部分病人感染阿米巴後糞便中會有包囊排出,但無臨床症狀,成為攜帶者。如感染者免疫力低下,則可能會發病,出現腹痛、腹脹、便血、果醬樣便等症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腸穿孔、腸出血等。阿米巴滋養體還可自腸道經血液、淋巴蔓延至遠處器官而引起各種腸外併發症,如肝、肺、肋膜、心包、腦、腹膜、泌尿生殖道及鄰近皮膚等,形成膿腫或潰瘍,其中以肝膿瘍最常見。
無症狀型
病人感染阿米巴後糞便中有包囊排出,但無臨床症狀。原蟲可在腸腔中生長,呈攜帶狀態,少數溶組織內阿米巴感染的無症狀者在腸道存在局限、表淺的病變,呈隱匿型感染,可在某些因素影響下轉變成阿米巴痢疾或肝膿瘍。
普通型
阿米巴腸病視病變廣泛的程度,病情輕重不一,症狀無特異性,病變局限於盲腸、升結腸或潰瘍較小時,病人僅有大便習慣改變或偶有便血,常誤認為痔。典型表現為阿米巴痢疾,起病緩慢,一般無發熱,呈間歇性腹瀉,發作時有腹脹、輕中度腹絞痛,大便每日數次至10餘次。典型的阿米巴痢疾大便量中等,糞質較多,腥臭,血性黏液樣便,呈果醬樣。但更多的僅有稀散或水樣便,臭,有時含黏液或血,間歇期大便基本正常,體徵僅有盲腸、升結腸部位輕度壓痛,偶有肝大伴壓痛。症狀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有時可自然緩解,但易因疲勞、飲食不節等而復發,病程遷延反覆者可有貧血、乏力、腹部不適、大便習慣改變等,體檢可捫及結腸增厚伴壓痛。
暴髮型
阿米巴腸病(中毒型阿米巴腸病)少見,但病情較重。常因感染嚴重、機體抵抗力差或合併細菌感染所致,易見於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孕婦或服用激素者。半數以上起病突然,高熱,大便每日十幾次以上,排便前有較長時間劇烈的腸絞痛,伴里急後重,糞便量多,呈黏液血性或血水樣,並有嘔吐、失水,迅速發生虛脫,後期可有腸出血、腸穿孔。體檢見腹脹明顯,有瀰漫性腹部壓痛,有時相當顯著,甚而疑為腹膜炎,肝大常見。如不及時搶救,可於1~2週內死亡。
腸道併發症
腸出血
腸道病變廣泛,或侵及腸壁血管時可引起便血。腐蝕大血管造成的大出血罕見,一旦發生,病情危急,常導致休克。
腸穿孔
嚴重的深及漿膜的阿米巴潰瘍可導致穿孔,多見於盲腸、闌尾和升結腸,往往有多處穿孔,大多緩慢發生,無劇烈的腹痛,穿孔的具體時間難以確定。病人有進行性腹脹、嘔吐、失水,全身情況迅速惡化。腸鳴音消失,伴局部腹膜刺激征。腹部平片見膈下游離氣體,有腸沾黏時形成局部膿腫或內瘺。
闌尾炎
阿米巴闌尾炎症狀與普通闌尾炎相似,易形成膿腫。慢性腹瀉或阿米巴腸病史,糞便中找到阿米巴有助於鑑別診斷。
結腸病變
由增生性病變引起,包括阿米巴瘤、肉芽腫及纖維性狹窄。多見盲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等處,部分病人發生完全性腸阻塞或腸套疊。
直腸-肛周瘺管
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自直腸侵入,形成直腸-肛周瘺管,也可為直腸-陰道瘺管,管口常有糞臭味的膿液流出。若只動手術不做病原治療,常復發。
腸外併發症
阿米巴滋養體可自腸道經血液、淋巴蔓延至遠處器官而引起各種腸外併發症,如肝、肺、肋膜、心包、腦、腹膜、泌尿生殖道及鄰近皮膚等,形成膿腫或潰瘍,其中以肝膿瘍最常見。
肺、肋膜阿米巴病
病原可來自肝臟或腸道,大多繼發於肝阿米巴病,經直接蔓延或淋巴途徑,個別經體循環至肺,常見於右側。肝膿瘍併發肋膜及肺阿米巴病者占10%~20%,常表現為支氣管肝瘺、肋膜滲液、膿胸、肺膿腫、肺實變等,有的僅有胸痛、咳嗽、血痰。肺膿腫的症狀與細菌性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相似,併發支氣管肝瘺時可咳出大量咖啡色膿液,相當於引流,病情得以迅速好轉,痰及胸腔積水中偶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肋膜炎時有大量肋膜滲液,胸腔積水呈巧克力色有助於診斷。
心包阿米巴病
多由左葉阿米巴肝膿瘍穿入心包所致,是本病最危險的併發症。具有心包炎的症狀及體徵,如心前區痛、氣短、心悸、心包摩擦音,同時伴有肝膿瘍的各種表現。有時肝膿瘍穿破引起急性心臟壓塞,導致休克、猝死。
腦阿米巴病
罕見,多繼發於腸、肝、肺阿米巴病。原蟲可自腸道、肝、肺等處經血流而至腦部,形成腦膿腫,其症狀與化膿性腦膿腫相似,起病突然,進展迅速。腦實質有多發性出血、軟化及小化膿灶,CT上病灶不規則,無包囊或周圍增強,活組織中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但臨床上很少能做出病原診斷。
阿米巴腹膜炎
瀰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是腸道阿米巴病與腸道外阿米巴病最重要的併發症之一,可由肝膿瘍或腸道潰瘍穿破或直接蔓延所致。阿米巴肝膿瘍併發腹膜炎時,黃疸的機會較單純肝膿瘍者多,易誤診為膽囊炎。
泌尿道阿米巴病
症狀有腰痛、尿呈米湯樣等,膀胱受累時有尿痛、急尿、尿混濁呈血性,尿液檢查查見蛋白質、紅血球、白血球及阿米巴滋養體。
生殖系阿米巴病
如阿米巴子宮頸炎及陰道炎,多有疼痛伴血性或膿血性分泌物,可形成瘺管。子宮頸顯著破壞變形並有潰瘍形成,觸診易出血。陰道黏膜粗糙,呈顆粒狀突起,有肉芽組織或潰瘍形成,易誤為癌腫,子宮頸陰道分泌物抹片或切片檢查可見滋養體。
皮膚阿米巴病
即使在嚴重流行區也不多見,常見於會陰、肛周皮膚,繼慢性痢疾感染或內臟阿米巴穿破,或手術引流後局部感染而發生,形成潰瘍及肉芽腫。皮損邊緣清楚、暗紅色,略高於皮面,易出血,迅速擴大,潰瘍內可找到滋養體。阿米巴肉芽腫多見於肛周,常繼發於痢疾,局部有壓痛,可誤診為扁平濕疣、癌腫、梅毒或結核。
看醫
腸阿米巴病屬於傳染病的一種,一旦發現出現腹痛、腹瀉、果醬樣大便、腹痛等症狀,並且之前喝過生水,吃過生的蔬菜、水果,或者身邊有人有類似症狀出現,要及時就醫。
- 曾飲用過生水,進食過生的蔬菜、水果,有腹痛、腹瀉的症狀出現時,應及時就醫。
- 當有腹部不適、腹瀉,大便黏液多,帶血,像果醬一樣,一天大便3~10多次,腥臭時,應及時就醫。
- 表現為高熱、劇烈腹痛,然後腹瀉,大便是黏液血性,甚至像血水一樣的稀便,一天10多次,伴有嘔吐等症狀,需要立即就醫。
病人可前往消化內科、感染性疾病科就診。
- 是否喝過生水?
- 是否吃過生的蔬菜或水果?
- 是不是與有慢性腹瀉的人密切接觸過?
- 症狀出現多久了?
- 家中其他人是否也出現了類似的症狀?
- 近期有無外出史?
血液常規
周圍白血球總數和分類正常,暴髮型和有繼發細菌感染時白血球總數和嗜中性白血球比例增高,慢性病人有輕度貧血。
糞便檢查
在新鮮糞便和其他標本中見到吞噬紅血球的滋養體或在切片檢查組織中見到滋養體是確診的最可靠依據,做糞便檢查時應挑選含血、黏液部分,反覆多次檢查,採用濃縮法,可提高陽性率。因阿米巴滋養體可能是間斷排出,故推薦在10天時間內連續取3次標本,每次相隔在48小時為宜,並且標本的採集應在進行抗寄生蟲治療停藥48小時後進行,標本採集不能凍存,3次濃縮檢查可使漏診率降至3%。慢性病人糞便中可查獲包囊,用鐵蘇木素或碘液染色,觀察包囊內部結構,可與結腸內阿米巴相鑑別。
血清學檢查
檢測特異性抗體
人感染溶組織內阿米巴後可產生多種抗體,即使腸阿米巴已治癒,阿米巴原蟲已從體內消失,抗體還可在血清中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故陽性結果反映既往或現在感染,常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等。
血清學檢查IgG抗體陰性者一般可排除本病,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提示近期或現症感染,陰性者不排除本病。
檢測特異性抗原
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檢測病人糞便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抗原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檢測陽性可作為明確診斷的依據。
分子生物學檢查
固定糞便標本,抽提DNA,設計針對溶組織內阿米巴DNA的引物進行PCR擴增,擴增到特異性條帶者為陽性,敏感性與特異性均高。由於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抗體陽性者尚包括既往感染,故PCR方法對於診斷現症感染尤有優勢。
大腸鏡檢查
必要時做大腸鏡檢查,可見腸壁大小不等散在性潰瘍,中心區有滲出,邊緣整齊,周邊圍有一圈紅暈,潰瘍間黏膜正常,取潰瘍邊緣部分抹片及切片檢查可查到滋養體。
X線鋇劑灌腸檢查
可在阿米巴瘤部位發現有充盈缺損、狹窄或阻塞。
- 詢問發病前是否有不潔食物史或與慢性腹瀉病人密切接觸史。
- 起病較緩慢,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每天排暗紅色果醬樣糞便3~10次,每次糞便量較多,腥臭味濃。病人常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常無里急後重感,但腹脹、腹痛,右下腹壓痛常較明顯,腸鳴音亢進。
- 糞便中檢測到阿米巴滋養體和包囊可確診,可在血清中檢出抗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的抗體,糞便中可檢出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體抗原與特異性DNA。
- 乙狀大腸鏡檢查可見大小不等的散在潛形潰瘍,邊緣略隆起,紅暈,潰瘍間黏膜大多正常,自潰瘍面刮取標本鏡檢發現病原體機會較多。
- X線鋇劑灌腸檢查可在阿米巴瘤部位發現有充盈缺損、狹窄或阻塞。
細菌性痢疾
急性起病,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感及黏液膿血便為特徵,每次排便量少,呈黏液膿血樣,糞質少,左下腹壓痛常見。血中白血球總數增多,嗜中性白血球比例升高。糞便鏡檢有大量紅血球、白血球,並有膿細胞,培養可有痢疾桿菌生長。
細菌性食物中毒
有不潔食物進食史,同食者常同時或先後發病,潛伏期較短,多為數小時。急性起病,嘔吐常見,臍周壓痛,每次排便量較多,中毒症狀較重,剩餘食物、嘔吐物或排泄物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
血吸蟲病
有疫水接觸史,急性血吸蟲病有發熱、尾蚴皮膚炎、腹痛、腹瀉、肝大,每天排便10次以下,糞便稀薄,黏液血性便血中白血球總數與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慢性與末期血吸蟲病有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便血、肝脾臟大,糞檢出血吸蟲蟲卵或孵出毛蚴,血吸蟲循環抗原或抗體陽性。
腸結核
長期低熱、盜汗、消瘦,糞便多呈黃色稀糊狀,帶黏液而少膿血,腹瀉與便秘交替,大多數病人有原發性結核灶存在。
直腸癌、結腸癌
直腸癌病人常有腹瀉,每天排便次數多,每次量少,帶黏液、血液。左側結腸癌常有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含血液伴漸進性腹脹。右側結腸癌有不規則發熱、進行性貧血、排便不暢,糞便糊狀伴黏液,隱血試驗可陽性,很少有鮮血,末期捫及腹塊,大腸鏡檢查和鋇劑灌腸有助於診斷。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臨床表現與腸阿米巴病相似,糞便多次病原體檢查陰性,血清阿米巴抗體陰性,病原治療無效時常需考慮本病,大腸鏡檢查有助於診斷。
治療
入院後應給予病人相應的支持治療,穩定病人的病情,待診斷明確後可針對使用抗阿米巴藥物,目前常用的抗溶組織內阿米巴藥物有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和二氯尼特。
- 急性病人應臥床休息,給流質或少渣軟食,慢性病人應加強營養,注意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 腹瀉嚴重時可適當補液及糾正水與電解質不平衡,重型病人給予輸液、輸血等支持治療。
目前常用的抗溶組織內阿米巴藥物有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和二氯尼特。
硝基咪唑類
對阿米巴滋養體有強大殺滅作用,是目前治療腸內、外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選藥物。該類藥物偶有一過性白血球減少和頭昏、眩暈、小腦萎縮症等神經系統障礙,妊娠、哺乳期以及有血液病史和神經系統疾病者禁用。
二氯尼特
又名糠酯醯胺,是目前最有效的殺包囊藥物。
抗菌藥物
主要通過作用於腸道共生菌而影響阿米巴生長,尤其是在合併細菌感染時效果好,可選用巴龍黴素或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該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 有細菌混合感染時加用適當的抗生素,腸出血時及時輸血,腸穿孔時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應用甲硝唑及廣效性抗生素。
- 阿米巴性膿胸如膿液或積膿甚多者,應儘早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因肋膜增厚包裹肺臟引起肺不張者可行纖維剝脫術。阿米巴性心包炎出現心臟壓塞使心臟舒張受限,致使回心血量減少而導致循環衰竭者,應儘早行心包引流術。
預後
無併發症病人進行有效病原治療後預後良好,而重型者預後差,腸道內形成不可逆轉的廣泛性病變及屢經不徹底治療、病情頑固者預後差。
經積極、有效治療部分病人可治癒。
部分病人經過積極、有效治療可痊癒,如果是重型病例,治療不當,可在1~2週內因毒血症或併發症而死亡。
直腸肛周瘺管、直腸陰道瘺管等。
遵醫囑定期複診。
飲食
腸阿米巴病病人急性期應給予流質或少渣的軟食,慢性病人要加強營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急性期建議進食流質飲食或少渣的軟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較難消化的食物;
- 慢性期病人建議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進食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照護
家屬應多給予病人關心與支持,幫助病人戰勝疾病,用藥期間應謹遵醫囑。在家休養期間應注意休息,保持個人衛生,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恢復一段時間後應遵醫囑按時複查。
- 營造舒適、安靜、放鬆的生活環境,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
-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減少疾病傳播。
- 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 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物,預防感冒。
遵醫囑定期複診檢查,不適隨診。
病人常因疾病的不適症狀,出現焦慮、不安、煩躁等心理,家屬要多關心、安慰病人,緩解不良情緒,鼓勵病人正確面對疾病,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不要擅自調整或改變用藥治療方案,嚴格遵醫囑治療。
預防
本病屬於傳染病之一,因此,如發現病例,要做好病原管理和及時治療。
- 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的排包囊者及慢性病人,治療期間應調換工作。
- 防止食物被污染,飲水應煮沸,不吃生菜。平時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做好衛生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