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
概述
耳膜穿孔是指由外傷或炎症引起耳膜破裂或缺損,從而引起耳痛、耳鳴、少量流血、聽力減退等症狀的疾病。由炎症引起的耳膜穿孔治療採用抗生素防治以控制感染為主,由外傷引起的耳膜穿孔一般可自愈,若穿孔較大或經久不愈的病人可作手術治療。
- 就診科別:
- 耳鼻喉科
- 英文名稱:
-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 疾病別稱:
- 耳膜穿孔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外耳炎、腦膿腫、腦膜炎、耳鳴、耳聾
- 治療周期:
- 1~6個月
- 臨床症狀:
- 耳痛、耳鳴、聽力下降、耳道出血、耳道流膿
- 好發人群:
- 兒童、潛水或跳水運動員、由於外力作用於頭臉部者
- 常用藥物:
- 抗生素、紅黴素、青黴素G、頭孢唑林
- 常用檢查:
- 耳內窺鏡檢查、音叉試驗、純音聽閾測試、耳咽管功能檢查
按發病原因可分為
外傷性耳膜穿孔
由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耳膜導致耳膜穿孔。
炎性耳膜穿孔
由化膿性中耳炎導致的耳膜穿孔。
按穿孔形狀可分為
裂隙狀耳膜穿孔
穿孔形狀為裂隙狀。
三角形耳膜穿孔
穿孔形狀為三角形。
圓形耳膜穿孔
穿孔形狀為圓形。
不規則形耳膜穿孔
穿孔形狀為不規則形。
病因
耳膜穿孔是耳鼻喉科經常遇見的病症,有的是由於化膿性中耳炎引發穿孔,有的是挖耳道等原因不慎將耳膜致穿孔,還有的是受到外界巨大的壓力衝擊導致耳膜震裂。耳膜穿孔好發於兒童、免疫能力低下者,以及跳水、潛水等耳內外壓力差較大的運動者。
化膿性中耳炎
由於炎症不加以控制和干預,中耳化膿產生膿液,膿液壓迫耳膜並伴有炎症反應,造成耳膜穿孔。
直接損傷耳膜
由於耳膜厚度非常薄,在挖耳取出耳垢和異物時不慎損傷耳膜而導致耳膜穿孔,或者是頭部受外傷、氣流噴射耳膜、化學腐蝕劑滴入耳內、金屬屑礦渣濺入耳道等,這些原因會直接導致耳膜穿孔。
間接損傷耳膜
如掌摑擊打耳部、鈍性物體打擊耳部,或者爆震傷,都可以造成耳膜穿孔,當掌擊耳部並封閉外耳道口時,外耳道內形成高壓,耳膜在正壓作用下向內移位,當外耳道壓力突然解除時,此時耳咽管來不及開放,鼓室內壓力高於外耳道壓力,外耳道繼而出現負壓,由於耳膜向外移位的能力有限,在外耳道強負壓的作用下,易發生耳膜穿孔。
- 病菌感染,病菌感染導致中耳炎,進一步可能導致耳膜穿孔。
- 耳道異物過多,或長時間不清潔耳部。
- 小兒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類疾病。
- 游泳、潛水或聲音過大時不注意保護耳朵。
耳膜穿孔的原因分為外傷和炎症兩種類型,由於外傷具有意外性,所以其流行病學難以統計。由炎症引起的骨膜穿孔發生率在1%~10%之間。
兒童
小兒耳咽管較短,內徑較寬,管腔相對較大,咽口位置較低,故病毒容易侵入中耳。
免疫力低下者
免疫力低下者易受病菌感染,從而導致中耳炎發生,若炎症不加以控制有耳膜穿孔的可能。
跳水、潛水運動員
由於耳膜外壓力過大,從而引起外傷性耳膜穿孔。
症狀
耳膜穿孔的典型症狀為耳痛、耳鳴、耳內悶塞、聽力下降,部分病人會出現耳道出血、耳道流膿的情況,也有小部分病人因穿孔過小,不會有什麼感覺,只會偶爾覺得耳朵不太舒服。若不及時控制病情,還會有眩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原因不同,症狀表現不一致。
外傷性耳膜穿孔
在穿孔的一瞬間,病人會突然感到耳部劇痛,隨即便有耳鳴、聽力減弱,有的會伴有耳道出血。
中耳炎耳膜穿孔
病人先有耳部疼痛,穿孔後疼痛減輕,耳內或有膿液流出。
部分病人伴有眩暈、噁心、嘔吐的症狀,耳部檢查時可見外耳道有血跡並有不規則耳膜穿孔。
外耳炎
外耳炎耳膜穿孔之後,耳膜的防禦作用減弱,外耳道與中耳直接相通,更容易受到中耳影響,引起外耳炎。
腦膿腫、腦膜炎
耳膜穿孔不及時處理,導致穿孔變大,中耳更容易受到炎症侵襲,蔓延至骨質、顱部,就會引起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的耳膜穿孔併發症。
耳鳴、耳聾
耳膜穿孔之後,耳膜的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對聲音的敏感度降低,就會引起聽力下降的現象,造成耳聾、耳鳴的發生。
看醫
如果有近期患有中耳炎,建議及時就醫,避免炎症擴散,繼發化膿性中耳炎,從而誘發耳膜穿孔。另外,如果出現耳鳴、耳聾的症狀時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一般通過耳內窺鏡檢查、音叉試驗等可明確診斷。
- 因小兒更易患中耳炎,所以當其情緒不穩,用手撓耳朵時懷疑耳部出現病變,要及時就醫,避免發展成為化膿性中耳炎並導致耳膜穿孔。
- 對於潛水、跳傘愛好者,或近期有過頭部外傷史的病人,若出現耳鳴、耳悶、耳痛的症狀也應懷疑為耳膜穿孔並及時就醫。
- 有中耳炎的病人若出現聽力減退、耳道流血、流膿的情況,高度懷疑為耳膜穿孔時,需及時就醫。
當病人出現耳鳴、耳痛、聽力減退等疑似耳膜穿孔症狀,應立即就診耳鼻喉科。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耳痛、耳鳴、聽力下降、耳悶等)
- 有這些症狀多久了?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眩暈、噁心、腹瀉等症狀)
- 最近一個月有無頭部外傷史?
- 平時喜歡做什麼運動?
耳內窺鏡檢查
內窺鏡是一種光學儀器,可以直接觀察到耳膜,查看耳膜有無穿孔以及穿孔的形狀、大小,以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音叉試驗
是一種臨床常用的簡單快速的聽力檢測方法,將不同頻率的音叉敲擊振動後,分別置於外耳道口和乳突表面,可評估氣導和骨導聽力狀況。
純音聽閾測試
聽閾指引起聽覺的最小聲強,純音聽力計通過音頻振盪器發出不同頻率的純音,其強度可調節,從而測試病人是否存在聽力損失和性質等,可對聽力損失的性質進行初步判斷。
耳咽管功能檢查
耳咽管為溝通鼓室與鼻咽部的管道,其功能同中耳生理機能密切相關,對研究中耳疾病的防治有其重要意義。
外傷性耳膜穿孔
- 常見於臉部的掌擊傷和拳擊傷,耳廓和外耳道可有損傷。
- 多見於青壯年男性,以左耳居多。
- 耳膜和外耳道有血跡或腦脊髓液。
- 多為裂隙狀穿孔,邊緣不整齊,很少呈類圓形。
- 大多在一個月內癒合,無聽力損失或輕度聽力損失。
炎性耳膜穿孔
- 耳膜和外耳道有膿液或膿臭。
- 穿孔既可在鬆弛部,也可在緊張部,但以緊張部後下限最多見。
- 多為大穿孔,邊緣整齊,呈類圓形改變。
- 很少自行癒合,大多有輕中度聽力損失。
- 耳別和性別比例上均很接近,年齡以青少年兒童多見。
- 以慢性單純型炎性穿孔為主,並可檢出中耳炎的其他病理改變。
耳膜內陷
耳膜內陷的典型症狀與耳膜穿孔十分相似,初期都會有耳鳴、耳痛、耳悶、聽力減退的症狀,但是耳膜內陷的耳膜應是完整的,而耳膜穿孔的耳膜有穿孔,以此相鑑別。
中耳炎
外傷性穿孔位於緊張部,呈裂隙狀、三角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穿孔邊緣銳利,附有血痂。注意對側耳是否有中耳炎改變。外傷性穿孔多為單側,而中耳炎性穿孔多為雙側,可據此鑑別穿孔的性質。
治療
對於炎性耳膜穿孔應以控制感染為主,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炎症。對於創傷性耳膜穿孔應預防繼發感染,一般一個月之內能自愈,若穿孔太大,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耳膜穿孔治療多採用乾燥療法,附於耳膜上的未感染的血塊可不予取除,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後用消毒棉球輕塞外耳道口。
炎性耳膜穿孔
耳膜穿孔後如果出現中耳炎往往會造成耳道流膿,這時首先要做的是進行炎症治療。目前治療炎症主要應用抗生素,常取用2.5%氯黴素滴耳液或者是0.3%氧氟沙星滴耳液做耳浴,對發炎部位進行清洗,適用於由於化膿性中耳炎造成耳膜穿孔的病人,在用藥時注意提前對耳部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對氧氟沙星及氟喹諾酮過敏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氯黴素滴耳液。
外傷性耳膜穿孔
由於外傷原因所引起的耳膜穿孔不會造成感染現象,因此,只需要用消毒干棉球把耳道塞住後使用抗菌素來預防發生感染即可。
如藥物治療情況欠佳,可及時行耳膜貼補,常用的貼補材料有耳膜生長劑、濕潤燒傷膏棉片、明膠海綿等。三個月以上未癒合者,行耳膜修補術,恢復耳膜功能。如果是由於慢性中耳炎所導致的耳膜穿孔常常會形成膽脂瘤,則需要進行耳膜修補手術,可以用耳旁顳肌的筋膜來對耳膜進行修補手術,這種治療方式成功率很高,基本可以恢復病人的聽力。
對於聽力減退的病人,常有較大的心理壓力,醫生和家屬應對病人進行適當心理疏導,給予信心,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
預後
耳膜穿孔的預後較好,若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並護理得當,一般都可以痊癒,並且不會對壽命及生活質量造成影響。
病人積極進行治療,遵醫囑,治癒率達90%以上。
病人治療及時,護理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本病若是治療不及時有可能造成病人聽力喪失。
病人治療後半個月至一個月內進行複查,複診內容需進行耳內窺鏡檢查、音叉試驗、純音聽閾測試和耳咽管功能檢查。複診前需進行耳內清潔,避免因耳道內其他雜物存在而影響聽力,使複診結果不準確。
飲食
耳膜穿孔的病人飲食應注意食物的溫度、軟度,避免吃冷食或容易造成過敏的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積極補充營養,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病情的復健。
-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造成的耳膜穿孔,在急性期應食用流食,如玉米糊、稀飯等,並叮囑病人使用健側咀嚼。
- 手術後2~3天應吃較軟的食物,如麵條、蒸雞蛋等,食物應避免過熱。
- 不得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 多吃豆製品,豆製品中鈣元素是非常豐富的,病人多吃一些這類食物可以及時的補充耳蝸中鈣質的缺乏,從而可以減輕耳膜穿孔的症狀。
照護
外傷導致耳膜破裂穿孔後一段時間內可以自行痊癒,由化膿性中耳炎導致的耳膜穿孔需進行抗生素的治療。出院後需繼續用藥並定期複診,同時也要注意耳部的清潔和保護。
- 保持耳道清潔,發生外傷後可以利用適量酒精擦拭外耳道,酒精具有消毒效果好、蒸發速度快的優點,在擦拭過程中可以吸取外耳道內的異物,又能快速蒸發水分使耳內保持乾燥。
- 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時定量使用外耳道滴耳液。
- 在出院後半個月到一個月之內到醫院進行複診,注意耳膜的恢復情況,預防併發症。
- 應注意耳部的保護,避免游泳、跳傘等對耳膜有直接刺激的運動項目,平常生活中也可以佩戴耳罩以保護耳膜。
病人在在手術後應在半個月至一個月內到醫院進行複診,以確定穿孔是否癒合。
- 保持耳道乾淨乾燥。
- 預防感冒。
- 若顱骨損傷並有較多的液體從耳道流出,立即就醫,謹防腦脊髓液從耳膜破孔處流出。
- 對氧氟沙星及氟喹諾酮過敏者禁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氯黴素滴耳液。
預防
病人平時應提高免疫力,減少炎症感染的發生率,及時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穩惡化導致耳膜穿孔。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耳部的防護,預防因外傷導致的耳膜穿孔。
本病暫無有效的初期篩檢手段。
- 對於周圍有較大的聲音時,應注意防護,如用手護住雙耳。
- 挖耳時,不要用力過猛,若是耳道中分泌物過多可到相應科別請醫生幫助。
- 若有平時有中耳炎,要積極配合治療。
- 飛機起降時最好不要睡覺,可以通過嚼口香糖、打哈欠、輕輕吹氣來保持口腔、鼻腔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