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概述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是一種異族性三酸甘油脂蛋白合成或降解障礙,指血中的三酸甘油脂含量升高超過正常值(>1.7mmol/L),它與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的關係。此病情一般無明顯症狀,常通過體檢或發生了相應的心腦血管事件才被發現。因此,初期識別血脂異常,並積極進行干預,對防治動脈硬化、減少心腦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

就診科別:
心內科、內分泌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Hyper triglyceridemia,HTG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自發性胰臟炎、脂肪肝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黃色瘤、肝脾臟大
好發人群:
中老人、有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家族史者、肥胖者
常用藥物:
Atorvastatin 、 Fenofibrate 、煙酸
常用檢查:
血生化、血脂檢查、血糖測定
疾病分類

原發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包括家族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家族性混合型血脂異常、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等。原發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病人常具有一定遺傳背景,並且常伴有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

繼發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繼發於其他疾患,如過量飲酒、藥物、糖尿病、其他內分泌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妊娠以及免疫功能異常等導致三酸甘油脂升高。

病因

導致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原因比較多,凡是引起三酸甘油脂來源、合成、代謝或降解過程異常的因素均可能導致高甘油三脂血症。此病情好發於有家族史、肥胖等人群,同時高脂飲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病情都有誘發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風險。

主要病因

原發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病因主要是家族性遺傳。繼發性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糖尿病、其他內分泌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妊娠以及免疫功能異常,激素和藥物等,其中不合理飲食、缺乏運動、超重或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是導致三酸甘油脂升高最常見的原因。

誘發因素
  • 高脂飲食、長期吸菸、酗酒、久坐可誘發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 生活無規律、情緒易激動、精神處於緊張狀態,也會誘發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流行病學

中國慢性腎病工作公布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2010年中國>18歲成人居民有33.97%的人血脂異常,12.17%有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好發人群
  • 有高脂血症家庭史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中老年男性,長期高糖飲食、大量飲酒者及停經後的婦女。
  • 有腦血管病家族史者,如各種黃色瘤病人。
  • 超重或者肥胖者,如飲食不健康引起的肥胖。

症狀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通常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多於常規體檢時發現。但長期患病可導致機體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導致冠心病、腦血管及周圍血管疾病等發生,還可引起肝脂肪變性,最終導致肝功能障礙,同時此病情可併發心血管疾病、自發性胰臟炎和脂肪肝。

其他症狀

嚴重者出現肝脾臟大、軀體四肢疹狀黃色瘤等。黃色瘤是過多的脂質在局部組織沉積所致。主要累及部位為眼瞼周圍、手掌及手指的皺紋處,少數也可發生於肘、膝、踝、臀部等。黃色瘤的存在提示時間較久的脂代謝異常,且多數可逐漸消退。

併發症

心血管疾病

長期持續存在的血脂異常症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引發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中,心血管疾病多為早發,男性可在45歲,女性55歲。通過多項研究數據證明,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是冠心病等大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

自發性胰臟炎

主要見於以血清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為主的病人中。由於乳糜微粒栓子阻塞胰臟的微血管,引起局限性胰臟細胞壞死而導致急性胰臟炎發作,一部分病人呈慢性復發性胰臟炎。長期或反覆發作可導致胰臟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均下降,出現消化系統症狀及繼發性糖尿病。

脂肪肝

血脂異常是脂肪在肝內大量蓄積所致,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髙脂肪髙熱量膳食結構、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以及胰島素抵抗、代謝症候群。

看醫

出現三酸甘油脂升高,以及四肢出現黃皮瘤和併發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需要及時到內分泌、心血管或者急診科就診,可以做空腹血脂以及都卜勒超音波等檢查確診病情,一般三酸甘油脂超過1.7mmol/L即可診斷為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此病情需與腎病症候群相鑑別。

就醫指征
  • 體檢發現三酸甘油脂大於正常值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四肢出現黃皮瘤,提示病情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 已確診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病人如出現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中風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若體檢發現血脂異常多考慮去內分泌科就診。
  • 若出現動脈粥狀硬化、冠心病等應去心內科就診。
  • 如發病急促,可到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發現三酸甘油脂升高多長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黃色瘤)
  • 是否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需要做的檢查

空腹血脂

診斷中注意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酸甘油脂等項目,空腹血脂是疾病診斷的主要依據。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及胰島素釋放試驗

以便明確有無糖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狀態來判斷病情。

監測血壓

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高血壓。

腹部都卜勒超音波、肝功能檢測

以便明確有無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管都卜勒超音波

可行頸動脈血管都卜勒超音波,如發現動脈粥狀斑塊和(或)頸動脈中層內膜增厚可考慮並發動脈粥樣硬化。

診斷標準

一般根據病人的血脂水平,結合病史、體徵和實驗室檢査進行血脂異常的診斷。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國人三酸甘油脂的合適範圍。即正常<1.70mmol/L、邊緣升高1.70~2.29mmol/L、升高>2.29mmol/L。在排除繼發性血脂異常的基礎上可診斷為原發性血脂異常。

鑑別診斷

腎病症候群

高脂血症是腎病症候群臨床特徵之一,其特點是幾乎所有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均增加。腎病症候群引起血脂異常的主要機制是低白蛋白血症導致脂蛋白合成增加、分解減少。本病診斷主要根據大量蛋白尿(>3.5g/d)和低白蛋白血症(<30g/L),可資鑑別。

治療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治療應根據三酸甘油脂升高的程度,不同程度的防治目的與策略有所不同。包括運動飲食調理和藥物治療,如控制飲食、限制飲酒以及服用貝特類、煙酸類藥物。

治療周期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治療周期一般在1~3年,屬於短期治療。
一般治療

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是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治療基礎。三酸甘油脂邊緣升高(1.7~2.29mmol/L),要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飲食、限制飲酒、適量運動、減輕體重等。三酸甘油脂輕中度升高(2.30~5.63mmol/L)應給予藥物干預。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適用於不能進行飲食及非調脂藥物治療或治療後療效不滿意的對象。

  • 中度(2.30~11.2mmol/L)、重度(11.2~22.4mmol/L)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病人,可應用貝特類、煙酸或n-3脂肪酸類藥物單獨治療或與他汀聯合治療。
  • 重度或極重(>22.4mmol/L)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病人,不建議單獨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 對於心血管風險增高的輕中度高三酸甘油脂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有用,如 Simvastatin 、 Atorvastatin 、 Rosuvastatin 等。
手術治療

此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可治癒,不影響壽命,建議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能降低心血管系統風險水平,改善病人遠期心血管預後,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建議此類病人治療後根據不同情況定期複查血脂水平。

能否治癒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經過系統有效治療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能活多久

此病情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 飲食與非調脂藥物治療3~6個月後,應複查血脂水平,如能達到要求可繼續治療,但仍須每6~12個月複查1次,如持續達到要求,每年複查1次。
  • 藥物治療開始後4~8週複查血脂,如能達到目標值,逐步改為每6~12個月複查1次,如開始治療3~6個月複查血脂仍未達到目標值,則調整劑量或藥物種類,或聯合藥物治療,再經4~8周後復査。達到目標值後延長為每6~12個月複查1次。

飲食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病人應給予改善生活方式的治療,包括調整飲食結構,如減少髙脂食物的攝入、戒菸、戒酒等,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一些功能性食物和營養補充劑對改善血脂異常有益,如大豆蛋白、膳食纖維等。

飲食調理
  • 減少糖類攝入,如糖果、果汁等糖類含量較多的食物。
  • 減少澱粉類食物攝入,如麵包、馬鈴薯、米飯等。
  • 減少高脂肪、膽固醇類食物,如動物脂肪、內臟等,油炸食物等。
  • 多食用一些功能性食物和營養補充劑,如大豆蛋白、膳食纖維等。

照護

患有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應注意病人血脂的監測,用藥治療的同時關注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如無肌痛、肌肉壓痛、肌無力、乏力和發熱等症狀,及時發現並處理。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降酯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服用藥物,禁止自行增減藥量。

運動調理

病人應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按時堅持鍛煉,日常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等有氧運動。

血脂監測

定期去醫院監測血脂情況,避免病人血脂過高引起病情加重。

特殊注意事項

藥物治療時,必須監測不良反應,主要是定期檢測肝功能和血肌酸磷化酶。如超過正常上限3倍,應暫停給藥。停藥後仍需每周複查肝功能,直至恢復正常。用藥期間如有其他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嚴重情況,如敗血症、創傷、大手術、低血壓和抽搐等,應暫停給藥。

預防

為了及時發現血脂異常,建議高位人群及20歲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停經期後女性每年均應進行血脂檢查。同時針對此病情可進行控制體重以及合理飲食等方式來預防。

初期篩檢

血脂檢査的重點對象包括:

  • 已有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狀硬化者。
  • 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
  • 有冠心病或動脈粥狀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
  • 有皮膚黃色瘤者。
  •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建議以上高位人群及20歲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停經期後女性每年均應進行血脂檢查。

預防措施

控制體重

超重或肥胖的病人體重降低5%~10%,三酸甘油脂可降低20%左右。

合理飲食

控制飲食總熱量、限制碳水化合物與脂肪攝入、增加蔬菜和優質蛋白攝入。

限制飲酒

三酸甘油脂嚴重升高者應立即戒酒,無飲酒習慣者不建議飲酒,。

適量運動

規律性的體力運動有助於減輕體重,還可直接降低三酸甘油脂。

戒菸

戒菸可以顯著降低病人心血管疾病整體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