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後腫了個大包,即出現了局部腫塊,臨床上多見於針灸後的局部出血,通常建議採用壓迫止血的方式,絕大多數的出血可以止住。針灸是一種侵入性的操作,雖然比較安全,也是幾千年來中國傳承的一種比較好的治療方式。
但是人體上有較多微血管,針刺穴位時,正規醫院的醫生肯定會避開大的血管。但是部分小的微血管較難避開,所以針刺後可能局部出現腫塊,其實就是皮下的出血。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正規醫院的醫生會採用壓迫止血的治療方式。通常會用1-2個棉棒對出血點,也就是穴位點進行局部壓迫,稍微加一點力量進行壓迫,多數情況下,出血止住了就沒什麼問題了。
如果針刺後出現腫塊、出血時不在醫院,或在一些其他環境中,不要自行判斷,還是要先壓迫止血。壓迫止血後觀察是否能止住,是否為出血,建議患者到正規醫療機構,由醫生進行判斷。
雖然絕大多數為出血,但有時出血量、出血的深淺需要進行判斷,若為無經驗患者無法自行判斷。如果這種情況不是在醫院出現的,還是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由醫生進行評估和判斷。
更多回答#2
針灸以後會出現出血,出血以後可能會鼓個包。大部分出血都會血往外冒,拔針以後會看見出血,用棉球按壓即可,按壓一般1分鐘肯定會止住了。但是有的情況下如扎中小的靜脈,可能會鼓個包。
如果扎的時候血沒往外冒,而是往裡滲了,醫生沒發現,結果最後患者發現鼓包,都是由於皮下有淤血所引起。鼓了包沒關係,若是在四肢位置,拿棉球在局部包上直接按壓、不要揉。按壓3-5分鐘,包就會慢慢就散開。
但是可能會比周圍要稍微鼓點,並沒有關係,過一段時間自行消散,沒有必要進行特殊的處理。針灸出現出血非常常見,出現鼓包也不少見,實際上沒有特殊的處理,想要讓鼓包早點好,一般只要按壓即可。
有的地方,像是脖子,是非常常見、容易鼓包的地方。有的時候覺得這裡鼓了包,隔天還沒好,醫生就會避開鼓包進行針灸治療。所以鼓包其實無關緊要,其實就是皮下有淤血而已。
最終更新日: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