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處長痘痘通常是指外陰部出現痘痘樣皮膚損害。
外陰部是毛囊皮脂腺豐富的區域,局部毛囊皮脂腺在雄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分泌大量皮脂,淤積在毛囊皮脂腺內,形成脂栓。脂栓刺激毛囊上皮細胞角化過度,並與角化過度的毛囊上皮細胞碎片的混合,擴張毛囊口,形成黑頭、粉刺。毛囊皮脂腺內,正常寄生的痤瘡丙酸桿菌和卵圓形糠秕皰子菌,在大量皮脂環境下繁殖和感染,形成局部炎症性痘痘樣損害。臨床表現為毛囊一致的炎症性丘疹、膿包、結節、囊腫等損害,因此痘痘樣損害也可以發生在外陰部位。
外陰部由於出汗較多,且部分病人習慣穿緊身內褲或者牛仔褲,局部汗水刺激、皮膚搔癢、搔抓,也可以導致局部毛囊炎性損害,臨床上看似痘痘。部分病人由於局部的搔癢或繼發感染,形成細菌性毛囊炎,也可以表現為痘痘樣皮膚損害。因此病人外陰部出現痘痘樣皮膚損害,儘量穿寬鬆肥大的內褲,保持局部皮膚乾爽、通風和透氣,勤洗澡、勤換內褲,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還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由皮膚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明確原因和診斷,並給予正確治療。
私密處所謂的痘痘一般是毛囊炎,可以外用20%的魚石脂軟膏、3%碘町,也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
真正的痘痘是很少發生於私密處的。痘痘是痤瘡最常見的表現,是一種皮脂腺毛囊疾病,主要累及臉部、鼻和額部、背及胸部。在皮脂腺毛囊內,有擴張的毛囊導管、細毳毛和豐富的附屬皮脂腺。毛囊炎是累及毛囊及周圍組織的細菌感染性皮膚病,這類皮膚病多為凝固酶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也可以由黴菌性毛囊炎繼發細菌感染所致。高溫多汗、搔抓、衛生習慣不良、全身性慢性疾病、器官移植、長期應用糖皮質類固醇等為常見誘發因素。毛囊炎局限於毛囊口的化膿性炎症,好發於頭、臉部、頸部、臀部及外陰。皮損初起為紅色毛囊性丘疹,數天內出現中央膿皰,周圍有紅暈,膿皰乾涸或破潰後形成黃痂,痂脫落後,一般不留疤痕。
毛囊炎病人應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防止外傷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一般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初期未化膿者可外用藥膏,如果局部治療無效,可考慮應用抗生素,多可選用耐酶青黴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也可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