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骨凹陷的常見原因是外傷導致的頭骨骨折,針對不同程度的骨折,應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若骨折直徑小於5公分,且凹陷小於1公分,病人可以採取保守治療的方式,經過2-3個月即可癒合。若骨折範圍較大,直徑大於5公分,或凹陷大於1公分,同時導致病人出現神經功能缺失的症狀,需進行骨折整復術等手術處理。
若頭骨凹陷是由於腦膜瘤等顱內腫瘤所致,可能會侵蝕到頭骨,從而引起頭骨凹陷。此時,病人應進行頭部CT或頭部核磁掃描,明確病灶的大小及部位,並進行手術處理。此外,若病人存在皮下血腫,則會在中間部位形成凹陷,而形狀似頭骨凹陷,此時建議病人進行保守治療。
頭骨凹陷可能會由於個體發育原因,而存在凹凸不平或局部凹陷的情況,但此類凹陷形成時間較長,甚至在病人逐漸發育過程中形成。若是突然出現頭骨凹陷,且凹陷與周圍頭骨硬度不同,觸壓時存在局部疼痛,甚至整個頭顱疼痛,應引起重視。
頭骨病變通常可以形成頭骨局部凹陷,尤其在局部頭骨發生破壞後,被軟組織所替代時,由於軟組織硬度不夠,在觸摸時會發生局部凹陷,以及疼痛、壓痛。
頭骨如果只是輕微凹陷,沒有對深部的腦組織造成影響,而且也不是粉碎的凹陷性骨折,可以不進行手術治療,臨床觀察即可。如果頭骨的凹陷程度比較深,比如超過1公分,或者頭骨的凹陷壓迫腦組織,造成病人的肢體運動、感覺功能障礙或者癲癇發作,再或者顱蓋骨的凹陷屬於粉碎的凹陷性骨折,甚至有骨折碎片刺破腦膜、刺傷腦組織或者腦部血管,引起顱內血腫。如果有上述情況,都應該及時、果斷的通過神經外科手術進行處理,使病人凹陷的骨折得以復位,解除頭骨凹陷對於腦組織和腦部重要神經結構的壓迫。
如果是粉碎的凹陷性骨折,還需要將骨折碎片進行拼接和復位,如果骨折碎片的碎裂過於嚴重,有時還需要棄去骨折碎片,以人工材料如鈦板、PEEK材料等,進行局部的頭骨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