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中隔缺損雖然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有很多孩子家長往往比較大意,從而延誤孩子治療。即使是簡單的疾病也有輕重緩急之分,對於心房中隔缺損而言,缺損比較小,4mm以下的可以不做特殊治療。
如果缺損很大,肺流量很大,隨著孩子病程的進展,肺血管會發生損害,從而導致肺動脈壓力增高,末期可以出現右向左的分流,也就是艾森門格症候群。病人如果出現艾森門格症候群,就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還有部分病人隨著病變的進展會逐漸表現出一定的臨床症狀,包括勞動耐量降低,活動時或者稍有活動時便會有氣促等表現,所以對於心房中隔缺損病人而言,雖然是簡單性的畸形,但是不能大意。
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需根據病人個體情況綜合分析。
如果心房中隔缺損的面積比較小,在4mm左右,並未產生任何臨床反應時,通常無需進行特殊治療,但此類患兒需要定期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有一部分的心房中隔缺損在兒童階段時可能會自行癒合。
如果心房中隔缺損的面積比較大,肺流量比較大,則建議及時進行治療。隨著病程逐漸進展,肺部血管可能會發生損害,從而導致肺動脈高壓。病情發展至末期狀態時,還有可能會產生右向左分流,在醫學上可稱為艾森門格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