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嬰兒期就發現頭睡偏了,應該儘早到醫院進行顱形的檢測。如果發現確實偏離正常形態較多,應該儘早採取睡姿矯正、佩戴頭顱矯形器等方式進行矯正。
如果孩子日常右側臥位的睡姿較多,使右側的頭顱內壓得比較平,就儘量減少右側臥位的睡姿,同時採取左側臥位進行調整。若部分孩子顱形檢測為舟狀頭,也就是前後徑比較長,左右徑短,這種孩子應該多使用平躺的仰臥位睡姿,儘量避免側臥的睡姿。如果頭顱偏離得不是很明顯,通過睡姿矯正就會有所改善。
如果是顱形偏離正常較多,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佩戴頭顱矯形器,來進行矯正。由於孩子的囟門閉合後,基本上頭顱變形的空間就很小,所以頭顱矯形器在囟門閉合之前,才能得到較有效的矯正。通常孩子囟門閉合時間在1-1.5歲,也有部分孩子在8個月、10個月時就會閉合,所以佩戴頭顱矯形器的時間,建議在孩子8個月之前,6個月內效果會比較顯著。如果孩子年齡大於8個月,矯正的效果就不是特別理想。而孩子囟門完全閉合了,一般表明失去佩戴頭顱矯形器矯正的機會。
所以如果發現孩子的頭睡偏了,家長沒能及時帶其就醫進行矯正,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機體發育逐漸成熟,頭部骨骼發育定型,基本上無法自行恢復。而等到孩子長大後再進行矯正,能恢復的概率很低,所以建議需要儘早進行矯正。
一般嬰幼兒的顱骨還沒有發育完全,在發育的過程中,如果頭睡偏了,可以通過調整睡姿的方式矯正。
患兒一般會喜歡偏向有人或者有光的方向睡覺,所以根據這個特點,可以根據睡偏的方向調整。比如頭左側偏,需要改為右側臥位,頭偏右睡。這時經過一段時間的矯正,往往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可以睡出圓頭。
針對左右雙側都是扁頭,需要進行雙側的矯正,可以通過沙袋、枕頭輔助,對患兒進行左側和右側的雙側矯正,也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但如果患兒的囟門、骨縫都已經閉合,顱骨發育已經完全,這時可能無法通過改變睡姿的方式矯正,可以通過髮型的改變、服飾的改變來糾正。
通常情況下,六個月以內可以改變睡眠的姿勢,通過改變睡眠的姿勢,可以改善孩子頭部的形狀。如果發育到一歲半左右,孩子的頭部形狀基本已經定型了,所以一歲半的時候,頭部形狀就很難改變了。如果在六個月以內,要及時調整孩子的睡眠姿勢,可以改善孩子的頭部形狀。
一般的情況下,建議可以採取左側臥位、右側臥位和仰臥位,輪番睡覺的姿勢來改善頭部形狀。比如在孩子剛吃完奶以後,可以餵完奶拍拍嗝,讓孩子側臥位,側位睡覺的時候可以防止嘔吐,導致誤吸的情況。側臥位的方式可以採取左側臥位、右側臥位,輪番錯位的方式睡覺,晚上的時候可以採取仰臥的姿勢,這種輪番睡覺的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頭部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