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型感冒也會有頭暈的症狀,除了普通感冒可能會出現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或者腹瀉。
治療的常用藥物包括:
抗病毒藥: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可以清除病毒,因此一般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但有免疫缺陷病人常需要初期進行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有 Ribavirin 等,可有效抑制病毒,縮短病程,促進復健。
抗菌藥:如有細菌感、咳黃痰等細菌感染證據,可酌情選用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 Cefuroxime 、左氧氟沙星、羅紅黴素等。但需注意16歲以下禁用喹諾酮類抗生素。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具有抗炎、解熱、鎮痛的作用,可緩解發熱、腹痛等症狀。常用藥物有 Nimesulide ,此藥副作用少見,相對較多的是消化道不適,但程度都很輕微,且短暫,還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疹。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病、嚴重肝功能不全、嚴重腎功能障礙、對本品及非類固醇類抗炎藥過敏者禁用。
黏膜保護劑:如出現水樣便腹瀉,可服用蒙脫石散,蒙脫石散經口服進入消化道後,不但可抑制病原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的致病作用,還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強的覆蓋、保護作用。
中成藥:藿香正氣水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也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於治療腸胃型感冒。
腸胃型感冒預後良好,且呈自限性傾向,部分病人可自愈。若疾病持續存在不好轉,甚至加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遵從醫生的建議治療,如若服藥,需嚴格按照醫囑用藥。此外,發病期間應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食用過硬、過辣、過咸、過熱、過分粗糙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當病人大量出汗,以及嘔吐、腹瀉後,可適當喝淡鹽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日常通過避免接觸感冒病人,防止受涼、淋雨、疲勞,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等,以減少腸胃型感冒的發生。
腸胃型感冒會引發頭暈的症狀。腸胃型感冒主要是由於外感濕邪,同時可能合併病毒或細菌的感染,臨床上多以惡寒、發熱、頭痛昏重、頭暈、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
患有腸胃型感冒的病人會同時感到頭昏、發寒、發冷、頭暈腦脹,同時噁心、嘔吐,多半與進食生冷、腹部受涼也有關係,病人會出現胃腸道明顯的症狀,丟失大量的腸液,容易導致脫水甚至虛脫。
建議病人臥床休息,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出現電解質不平衡,同時可以給予病人進服容易消化的食物,服用藿香正氣液進行解表化濕、理氣中和,也可以有效的緩解腸胃型感冒的頭暈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