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輕度飢餓會造成腹部不適的症狀,但是並不會有明顯的腹痛感。但是如果病人出現消化系統功能不全,飢餓時可出現腹痛感,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胃食道逆流,或者胃十二指腸潰瘍,尤其是嚴重胃潰瘍,飢餓時會有明顯腹痛,進餐以後可逐漸好轉。
隨著病程的延長,病人的病情也會逐漸加重,所以在飢餓時出現腹痛,應到醫院進行胃透、胃鏡、胃腸道幽門桿菌等檢查。如果病人出現胃黏膜受損,包括萎縮、糜爛、潰瘍,應及時進行糾正,有幽門桿菌感染時,也會有上述症狀,應及時進行治療。另外,如果飢餓時肚子有明顯疼痛感,還應考慮胃腸道自律神經失調,尤其是既往有慢性疾病病史的病人,比如糖尿病病人易合併胃輕癱,也會在嚴重飢餓時出現腹脹、腹痛的臨床表現。
一般是出現飢餓樣疼痛,可能是由於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腸胃障礙、急性胃炎等原因所引起。
十二指腸潰瘍:由於胃液分泌過多,使胃腸道黏膜防禦功能遭到破壞,造成十二指腸部位出現潰破、破損的現象。如果不進食,則無法中和胃酸,此時胃酸可刺激潰瘍面,出現飢餓樣疼痛,嚴重時會出現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等症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Lansoprazole 、 Hydrotalcite 等藥物進行治療。
功能性腸胃障礙:由於飲食不規律,導致胃液分泌增加,刺激局部黏膜組織,引起功能性腸胃障礙,可不定期出現腹痛、腹脹、反酸等症狀,部分病人可出現飢餓樣疼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複方胰酶散、複方胃蛋白酶散等藥物進行治療。
急性胃炎:由於細菌、病毒的感染,或者誤服化學品,導致胃黏膜發生急性炎症,由於炎症刺激會導致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在空腹時可能會導致胃酸刺激病變部位,從而出現飢餓樣疼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瑞巴派特片、胃鉍鎂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