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後病人有再出血的風險,還會出現腦水腫、感染等,經過保守治療,病情恢復平穩的時間需要1個月左右,但保守治療期間一定要監控病情變化,看是否適合保守治療。
腦出血後前3天病人會有再出血的風險,通過藥物可以控制血壓,降低血液高凝狀態。之後是腦水腫的高峰期,一般來說腦出血之後,水腫逐漸開始形成,通常會維持2個禮拜左右,通過應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血腫會逐漸液化、吸收,水腫也會慢慢消失。
另外,腦出血後,病人有肢體的癱瘓和意識的障礙,大部分病人會臥床,可能會出現肺部感染等情況,而腦出血後的感染期,可能還要持續2-3週以上的時間。所以一個腦出血的保守治療,大概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
腦出血保守治療穩定後,還面臨著癱瘓肢體復健治療的一個長期過程,復健的治療可能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通常情況下,腦出血病情平穩後,應儘早進行肢體功能的復健治療。病人癱瘓的肢體在復健治療後會逐漸好轉,1年之內好轉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超過1年,肢體的癱瘓可能會維持現狀,不會再有明顯的變化。
一般腦出血病人保守治療的時間多在15-20天,但是如果出血吸收不完全,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腦出血時,根據病人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不同,就要選取不同的治療辦法。
一般大腦半球特別是底節區的出血最常見,當出血量低於30ml,且水腫沒有出現明顯的高顱內壓占位效應時,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的方法來促進神經功能缺損的恢復。
保守治療一般包括降低顱內壓、減輕水腫、治療併發症、修復神經功能缺損等,根據病人個體差異以及併發症的多少,具體治療的時間也會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