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粉刺是痤瘡的一種類型,能否會自動消失,需要根據其範圍及病人個體情況決定。
白頭粉刺實際上是淤積在表皮下的皮脂脂栓,如果數量較少,調整日常作息,改善平日喜食辛辣、油膩等飲食習慣,通過身體狀況的改善及免疫功能的提高,白頭粉刺有一定可能好轉或恢復。但根據臨床觀察,其自行消退的情況不多見,病人應該積極治療。如口服A酸類藥物、丹參酮膠囊等,皆可調節角質代謝,改善白頭粉刺周圍血運,再加上皮膚自身代謝,從而促進脂栓的吸收,使白頭粉刺消失。
在使用藥物治療期間,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藥物,以免藥物使用過量,對皮膚造成刺激,出現發紅、刺痛等不良反應。
輕度的白頭粉刺可能會自己消失,但中重度的白頭粉刺是很難自行消失的。
粉刺又稱為痤瘡、酒刺、暗瘡等,是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多因為毛孔阻塞所導致,如果形成頂為白色的丘疹就稱為白頭粉刺,那麼白頭粉刺也稱為白頭,是毛囊漏斗部被角質層細胞堆積、阻塞,角質物和皮脂充塞其中形成白色角質物丘疹,表面有表皮覆蓋,與外界不相通,成為封閉式的粉刺。好發於臉部或頸部,一般為對稱性分布,兩側多寡不定,沒有自覺症狀。因個體的反應不同,因此損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其臨床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
因此臨床上會根據症狀的輕重,對其進行了分級:
1級是以粉刺為主,有少量的丘疹、膿皰,總的皮損數是小於30個。2級是輕度,粉刺和中等量的丘疹膿皰,總的皮損數在31~50個的樣子。3級就是中度了,有大量的丘疹、膿皰,總的皮損數在50~100個,結節數小於3個。4級就是重度的了,結節、囊腫性的痤瘡,或者聚合性的痤瘡,總的皮損是大於100個的,結節囊腫大於3個。
如果皮疹比較少,炎症比較輕(輕度的),那麼可以不予治療。待其自然消退以後,如果皮疹比較多,炎症比較重,比如像中重度的這種情況,應該要積極治療,尤其對於患有膿皰、結節、膿腫、囊腫性的病人,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就會遺留下凹陷性或者增生性的疤痕,非常影響皮膚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