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產生慢性破潰的根本原因為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此類病人的靜脈瓣膜的功能較差,下肢長期淤血,造成微血管的壓力升高,引起微血管內的血液成分滲出到表皮,導致表皮的色素沉澱。另外,血液中的一些物質會刺激表皮產生搔癢,如果較為嚴重,則會造成皮膚反覆的破損。而在感染及局部的淤血基礎下,則會造成營養狀態差,出現慢性破潰。
如果出現下肢慢性破潰,此種情況下可以採取靜脈曲張手術的方式,同時需要注意深靜脈逆流的情況,可以使病人穿醫用彈力襪,加上淺靜脈的手術,必要時還要配合深靜脈的手術,如深靜脈瓣膜的修復術。如果髂靜脈等深靜脈的部位存在血栓性慢性閉塞,也可以進行支架植入,將血管撐開、打通,能夠促進慢性破潰的癒合。
靜脈曲張引起潰瘍的根本原因是靜脈高壓。因為在人類直立行走以後,從心臟到下肢的距離大約是1米2左右。高的靜水壓一直持續壓到靜脈血管內,越到肢體遠端,靜脈血管承受的靜脈壓就越高。
一方面,外觀上可以看到靜脈迂曲擴張,另一方面,靜脈壓呈進行性和持續性增高,深靜脈高壓通過破壞的小腿的交通支靜脈,由深入淺,造成淺表組織血液淤滯,微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漿、血漿蛋白和紅血球漏出增多,導致肢體持續淤血,組織缺氧,發生皮膚營養障礙,最終導致組織壞死,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小腿的遠側1/3和內外踝上方的足靴區,也就是靴子覆蓋範圍,是靜脈曲張潰瘍常見的發病部位。往往淺表靜脈,交通支靜脈和深靜脈同時都有病變,這時候才更容易出現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