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兒童鵝口瘡會引起發燒嗎?

丁玉* 醫師#1

鵝口瘡也稱為白色念珠菌病,一般白色念珠菌病不會引起發燒。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多見於體質特別差的人群,長期服用抗生素而造成菌群的失調。白色念珠菌病往往是在口角出現白色的斑塊,身體其它部位的黏膜也有可能出現,口腔部位的黏膜也有可能出現。白色斑塊略微的高出黏膜面,和黏膜的結合非常緊密,很難進行撕下。在治療上可以用小蘇打水擦拭,治療並不是很困難,如果是長期使用抗生素,能停藥最好。

孩子出現鵝口瘡疾病,要保持孩子口腔衛生,同時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保持個人身體衛生,能夠有效的預防疾病加重。期間孩子的餐具以及水杯、奶瓶都需要定期的消毒和清洗,孩子的衣服和玩具都需要定期消毒,同時也要給孩子多喝溫開水,可以促進本病更快的恢復。

大人鵝口瘡該如何治療?

單家* 醫師#2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許多種微生物的一種,是一種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兒童口腔黏膜病損又稱為鵝口瘡,也叫血口。主要表現是在口腔內、頰黏膜、牙齦表面可見多個小點,乳白色突起,融合成斑塊後形成斑膜,斑膜不容易擦去、拭去,可出現在口腔內的舌、頰、齶、頰黏膜上面,在感染輕微的時候,一般白色的斑門斑膜不容易被發現,患兒也沒有疼痛的感覺,僅在進食的時候有稍微痛苦的表情,白色的斑膜也就是鵝口瘡嚴重時,寶寶會因為進食時疼痛而產生煩躁不安、胃口不好、啼哭、哺乳困難的現象,有時鵝口瘡會引起輕微的發燒。

兒童鵝口瘡發燒應立即退燒處理,然後對鵝口瘡進行治療。發燒如果超過38.5℃,立即口服退燒藥,首選的是布洛芬,常用的是安瑞克和美林,用藥的劑量按體重計算,口服時兩次之間不要小於四個小時,一天的總量不要大於四次。體溫在38℃以下,首選的是物理降溫的方法,常用的是溫水浴和酒精浴的降溫方法,溫水浴常用於三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是大孩子也可以用溫水、酒精降溫的方法,一般這樣處理就可以達到退燒的目的。

同時要對鵝口瘡進行局部的處理,口瘡是由於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的斑膜,多見於嬰幼兒。白色念珠菌有時可在正常人的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虛弱的時候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的感染,或者由於乳頭不乾淨直接感染,或者餵養者的手清洗不淨而導致直接感染。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稍微隆起的斑膜,沒有疼痛,擦除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局部的處理首先用2%或5%的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清洗,反覆的漱口或者棉棒反覆擦拭,局部可以用 Nystatin 塗抹,把致敏菌素片壓成碎末,用棉棒蘸上以後塗抹,1-2天就可以緩解。

趙振* 醫師#3

鵝口瘡一般不會發燒,如果鵝口瘡伴有感染的病人,有可能會發燒,因此鵝口瘡應該在初期進行規範的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如果伴有全身感染則肯定會發燒,因此鵝口瘡應該在初期將真菌進行去除,避免發展成混合細菌感染,引發全身感染而引起發燒。鵝口瘡是口腔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口腔,主要是由口腔衛生情況較差,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口腔黏膜的病損、破潰。嚴重的鵝口瘡,周圍的口腔黏膜感染、破潰,甚至導致周圍組織的感染,可能引發白血球的升高,從而導致體溫的上升。

發現嬰兒患鵝口瘡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因為本病發展較快,如果處理不當,可蔓延到咽部、食道和喉頭,出現聲音嘶啞甚至發生吞咽、呼吸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