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有多種原因,比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齡產婦、產程過長、慢性全身性疾病、胎兒過大、子宮病變等原因。
子宮收縮乏力:分娩時胎盤與子宮剝離後會留下創面,子宮收縮的恢復可以幫助止血。如果產婦存在子宮畸形、子宮肌瘤、情緒低落、過度緊張等情況,就可導致宮縮乏力,創面血管持續流血,引起產後出血。另外,分娩前過度使用鎮靜劑、麻醉劑、抑制子宮收縮藥物,也可導致產後出血。
胎盤因素:包括植入性胎盤、胎盤沾黏,如既往多次流產史、子宮手術史,易導致本次妊娠植入性胎盤,引起產後出血。
軟產道裂傷:分娩過程中,如果胎兒娩出過快、胎頭過大,均可能導致產婦的子宮頸、陰道、會陰等多處發生撕裂,引起不同程度的產後出血。陰道助產手術,如產鉗助產也可能導致出血。
凝血功能異常:原發、繼發性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產後併發症,為了避免產後出血對身體造成損害,女性在懷孕時和孕後都應做好預防措施。
想要預防產後出血,女性一定要重視產前檢查。如果有產後出血的高危因素,比如巨大兒、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壓等,一定要提前入院待產。在孕期注意飲食均衡,不能偏食,注意補充鐵以及維他命,特別是孕期有貧血的女性,一定要及時糾正。
調節精神和心情。許多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於心情過於緊張,會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這也是導致產後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因此,產婦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心情和精神,同時應消除緊張心理,還要休息好,避免身體過於疲勞。
在生產前後,產婦都應及時將膀胱排空,充盈的膀胱對子宮的收縮會造成影響,可影響到胎盤的排出,而胎盤滯留,就有可能導致大出血。因此,產婦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醫生交待的注意事項一定不能忽視。此外,還要鼓勵產婦讓嬰兒儘早吸吮乳頭,刺激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