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往往是真菌感染所導致,會使病人局部腳部的發癢、燒灼感以及疼痛的感覺。而且多數情況下會在腳趾部位會出現水泡,對於香港腳來說,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藥膏(比如 Fluconazole 軟膏、 Econazole 乳膏等)進行局部塗抹,能夠有效消除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消除局部的不適症狀。
發生香港腳以後,還要注意規律服藥,進行積極的抗真菌治療(比如 Itraconazole 、 Terbinafine 等),經過規律的服藥治療,能夠有效的抑制腳部真菌的生長繁殖,使病情得到明顯的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積極進行相應的護理,首先要注意飲食的清淡,而且要勤洗腳保持腳部的衛生清潔,儘量穿透氣乾燥的鞋襪,保持足部的清爽,只有這樣才能夠防止腳部反覆出現真菌感染,能夠及時根除香港腳。
最有效的香港腳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和足部皮膚保養雙管齊下。
香港腳是民間俗稱,醫學名稱應為足癬。足癬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膚病,可分為水泡型、糜爛型、角化型等,具有一定傳染性。而且治癒後容易再次復發。
足癬要想根治,一定要明白它的發病機理。
從根本上來說,足癬的產生是由於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因而缺乏抑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而同時這些部位的汗腺非常豐富,出汗多而空氣流通性差(穿鞋),局部潮濕溫暖,成為皮膚最有利於真菌生長的位置。
所以,足癬的治療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要選用合理的抗真菌藥物,按照規範療程進行治療,可以配合使用一些中藥泡腳;
另一方面,做好日常預防,應搞好個人衛生,做好足部皮膚保養:
- 保持足部清潔和乾爽,勤換襪子。
- 和患處接觸物品如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 選用透氣的鞋子,避免腳汗過多。趾縫用干棉球或分趾襪分趾,以利於吸水通氣。
- 避免搔抓患處,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感染。
- 不吃易發汗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綜合來看,藥物治療畢竟是短暫的,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做好足部護理才是根治的長遠之計。否則,如果不破壞足部適合真菌生長的環境,足癬還是容易反覆發作。
香港腳是皮膚科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學名叫做足癬,是一種因真菌類的微生物感染所造成。可表現有腳部水泡、脫皮,甚至乾燥,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紅腫、搔癢的症狀。部分病人認為香港腳是在排毒,不能予以治療,其實是不科學的說法。得了香港腳,應該積極治療,根據香港腳的臨床表現,判斷其屬於哪種類型。香港腳分為水泡型、浸漬糜爛型、後期角化型等。根據不同的臨床類型,可以選擇不同的藥物。
對於比較輕度、病程比較短的香港腳,通過外用藥就可以解決,如藥膏,藥水等。對於病程較長,甚至最後出現角化過度的香港腳,還應加服抗菌類藥物治療。口服的抗菌藥療程比較短,一般只需要使用1-2週。而外用的藥物,可以使用的療程偏長一些,一般需要使用3-4週。
針對於嚴重,或者是反覆發作的香港腳,主要原因是治療的療程不夠。有的人只塗抹1週,認為症狀緩解,就私自停藥,而這樣很容易病情復發。所以在治香港腳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