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貓癬的症狀表現為皮膚損害,開始的皮膚損害為紅斑或丘疹,逐漸呈等圓形向外周圍擴展,形成環狀或多環狀,表現為活動性邊緣,出現紅斑、丘疹、水泡或脫屑,伴有嚴重的搔癢,真菌檢查呈陽性。
貓癬也稱為體癬,是由於皮膚癬菌感染皮膚而導致的黴菌性皮膚病,可發生在人體皮膚的任何部位,目前通常認為體癬的發生與貓、狗的皮膚真菌感染有關。病人通常有貓的黴菌性皮膚病的接觸,出現皮膚損害時應及時到醫院,經皮膚科醫生的詳細檢查和真菌學檢查,明確診斷並給予抗真菌藥的規範治療。
在臨床症狀上可出現環狀紅斑,邊緣略隆起,而中心略消退,部分融合成大片,其上可以有細小的鱗屑並且具有一定的搔癢感。如果搔癢比較劇烈,搔抓之後在患處可以出現破潰、點狀糜爛、滲出,以及血痂、抓痕這樣的皮疹表現。
貓癬傳染人,屬於黴菌性感染導致的皮膚病,採用抗真菌治療,使用達克寧、 Bifonazole 等抗真菌藥物治療。根據嚴重程度,嚴重時可以口服抗真菌藥物,症狀輕微時單用外用藥,如果初期炎症明顯時,可以選擇複方製劑,除抗真菌藥以外,裡面有少量激素性軟膏,如果症狀輕,可以單純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人得了貓癬一般會引起體癬的發生,體癬的原發損害為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泡,隨後形成有明顯鱗屑的紅色斑片,境界非常清楚,逐漸向周圍等距離擴展蔓延;皮損中心有自愈傾向,邊緣由丘疹、丘皰疹、水泡、結痂、鱗屑連成環狀或半環狀的狹窄隆起;病人自覺患處有不同程度的搔癢,也可因長期搔抓刺激等引起局部濕疹化或苔蘚樣改變。
需要提醒的是,病人一旦出現了以上症狀,應該及時前往醫院的皮膚科就診,醫生會通過相關檢查明確診斷,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臨床上,體癬以外用抗真菌藥物(如 Miconazole 乳膏、 Terbinafine 乳膏、 Amorolfine 乳膏等)治療為主,必要時,須聯合系統抗真菌藥物(如 Itraconazole 、 Terbinafine 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