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把硬皮症分為二大類型。
局限型硬皮症:皮膚變硬開始於手足遠端,漸延伸到四肢、臉部、頸部,不累及胸腹部和背部。該型病人病情較輕,初期只有雷諾氏現象,可持續5~10年後才逐漸出現手指與臉部腫脹,壓之通常不凹陷,指端皮膚發緊、變薄,易破潰、感染,潰瘍不易癒合。面頸部可有微血管擴張(紅色細網狀,壓之退色)。病人常有吞咽困難,內臟受累少見,病情進展較慢,病程較長,預後較好,10年生存率≥70%。
系統性硬皮症又分為肢端硬皮症和瀰漫性硬皮症。系統性硬皮症的皮膚變硬不僅累及臉部、頸部和四肢,而且累及胸腹部和背部。發病初期可有炎症表現,如皮膚腫脹、關節肌肉疼痛,有些病人可以聽到肌腱吱嘎的摩擦聲。發病數月皮膚病變進展迅速,皮膚極硬且緊張,可有皮膚色素沉澱或色素脫失。皮膚變硬持續2~3年後逐漸變軟、變薄,部分病人皮膚可以恢復正常。嚴重的皮膚纖維化可引起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甚至累及深層組織。病人可有雷諾氏現象,且常於出現雷諾氏現象後很快出現明顯內臟損害,少數病人可以沒有雷諾氏現象。該型病人內臟損害較多較重,病情進展較快,預後較差,10年生存率為40%~60%。
此外還有一些中間型,如局限性硬皮症中的泛發性硬皮症,系統性硬皮症中的CREST症候群。
硬皮症可分為局限性硬皮症、系統性硬皮症兩大類型。
一、局限性硬皮症。一般只累及皮膚,不會對肺、腎、心、肝等內臟器官產生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水腫性紅斑、灰白色斑、皮膚色素增加或減退等症狀,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斑塊狀硬斑病、線狀硬皮症、泛發性硬斑病、點滴型硬斑病等類型。
二、系統性硬皮症。也稱為系統性硬化症,除了引起皮膚損害以外,還會累及內臟,引起肝、肺、腎等器官的異常症狀。系統性硬皮症的皮損與局限性硬皮症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三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