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眼瞼是下眼皮的學名,其上邊緣位於睫毛根部的瞼緣,兩側及下部到達眼眶部位與臉部皮膚相連續,下眼瞼由外向內由三層構成,外層為皮膚及皮下組織,中層為瞼板,內層為瞼結膜。
下眼瞼的主要作用是與上眼瞼一起覆蓋在眼球表面,起到保護眼睛的功能,減少眼部淚液揮發,避免出現眼球乾燥,眨眼運動時能夠將淚液均勻塗布在眼表,保持角膜濕潤的作用,發生在下眼瞼的眼科疾病比較多,當下眼瞼因外傷或發育異常導致缺損時會引起暴露性角膜炎。不注意眼部衛生時,則有可能引起下眼瞼部位的感染,如麥粒腫、眼瞼蜂窩性組織炎等,下眼瞼部位皮膚鬆弛時則會形成眼袋。
下眼瞼,即下眼皮,是下眼瞼從瞼裂到摸到的骨頭,為下眼眶的眶下骨的位置範圍。上眼瞼部位的眼皮從眉峰下方,到眼瞼開裂的部位,稱為瞼裂,即上眼瞼。上眼瞼、下眼瞼比較好辨認,也好理解。
眼瞼常發生炎症,比如麥粒腫,以及不痛、不癢的腫塊,即瞼板腺囊腫,又稱麥粒腫。眼瞼除發生炎症外,還需觀察眼瞼的位置是否正常,比如眼瞼往下翻,此時認為下眼瞼位置不正常。還有眼瞼的往內卷,即發生瞼內翻,所以需觀察眼瞼形態、位置以及是否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