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主要是由於食道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而導致的食道運動功能障礙。臨床上可表現為食道下端的賁門括約肌鬆弛不全或完全無法鬆弛,食物無法通過賁門而進入胃內,從而導致食物在食道內滯留,主要的症狀就是吞咽困難、食道逆流等。
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誘發原因
一般認為是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發病與食道肌層內神經節細胞變性以及副交感神經分布缺陷有關,也可能與感染、免疫因素有關。
- 慢性炎症刺激:長期慢性刺激食道黏膜,使食道充血。從長遠看,可能出現食道癌的風險。
- 食物滯留:因為食物不能順利通過,在食道內殘留會刺激食道,導致食道黏膜的炎症反應。
- 惡性腫瘤、結節病、Allgrove症候群以及南美洲錐蟲感染等也可引起繼發性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
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治療方法
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治療,需要根據病人病情程度來制定。它的治療主要包括內科治療、內鏡治療、手術治療等。
- 內科治療。主要適用於初期或症狀輕者,建議病人調整情緒放鬆心情,飲食應少量多餐,以半流食和流食為主,進乾食時應用水送服,為預防逆流的發生建議高枕臥位。可以口服鎮靜解痙劑和鈣通道阻斷劑等藥物,會對輕症的病人起到緩解的作用。
- 內鏡治療。主要通過內鏡下氣球擴張、支架置入、微波切開術及硬化劑注射等方法,達到食道下端擴張的目的。
- 手術治療。對有適應症的病人,可考慮經腹或經胸進行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
此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通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此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注意飲食衛生,少食多餐,進餐時細嚼慢咽,戒菸、戒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減輕對食道的刺激,預防食道疾病。保持樂觀心態,重視個人身心健康,及時消除心理障礙,積極參與娛樂活動,可以減少挫折感,減少因精神心理因素誘發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風險。定期體檢:每隔一年或兩年應該進行鋇餐檢查及食道動力學檢測。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