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胃痛進食後不痛,即常見飢餓痛進飯後緩解,多考慮與十二指腸潰瘍有關。即由於潰瘍時過多酸分泌刺激潰瘍面,使胃痛感覺明顯所致,進食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胃內酸度,起中和胃酸作用,使胃痛相對減弱,可能疼痛感可減輕。過段時間後胃相對比較空,則又感覺開始疼痛,屬於典型消化性潰瘍,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特點。
部分人表現為明顯夜間痛,甚至可能被痛醒,可能夜間時迷走神經張力相對高,酸分泌相對比較強,對潰瘍面刺激也會明顯,此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治療效果較好。出現飢餓痛進飯後緩解時,應儘快進行胃鏡檢查,明確病因並給予規範治療,即可緩解胃痛。
胃痛吃點飯就好,這種情況主要考慮是慢性胃病引起的,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胃息肉等。
消化道潰瘍最為常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潰瘍在患病期間,由於胃黏膜上存在著潰瘍現象,因此病人會伴隨著胃部疼痛感,尤其出現在飢餓現象時,胃內胃酸濃度相對比較高,所以病人疼痛會比較明顯。
胃潰瘍病人在出現疼痛時適量攝入食物,就能夠稀釋胃酸的濃度避免胃酸對胃黏膜造成侵犯,因此疼痛可以得到一定緩解。部分人的胃部疼痛,是由十二指腸潰瘍導致的,典型的是十二指腸球部的潰瘍疼痛,表現為空腹痛、夜間疼痛,進食後可以緩解。疼痛的部位主要為上腹部劍突下,可以呈隱痛、脹痛、燒灼的疼痛。如果懷疑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病人,最好進行胃鏡的檢查,以及幽門桿菌感染的檢查。
平時飲食方面一定要規律,少吃多餐,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少抽菸喝酒,保證良好的心態。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在出現疼痛的時候,適當吃食物可以中和胃酸,當胃酸濃度降低時,對十二指腸黏膜造成的刺激也就會減輕,疼痛也就會因此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