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氏症候群一般能活30-40年,具體生存時間主要取決於病變程度以及治療效果。
馬凡氏症候群屬於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其可引起心血管、骨骼、結締組織以及眼睛等組織器官發生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身材高大、蜘蛛指以及高度近視。通常未經治療的病人可以生存到30-40歲左右,另外,如果馬凡氏症候群長期沒有發生病變,或者病人及時採取手術治療了動脈瘤,此時可能對預期壽命的影響不大。如果病人的主動脈病變範圍較廣,且未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增大形成主動脈剝離動脈瘤的發生風險,一旦動脈瘤形成則隨時都有猝死風險。
建議病人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心血管內科就診,由專業醫生給予規範化治療,平時注意定期隨診。
馬凡氏症候群,是臨床較常見的遺傳性的結締組織疾病。有較典型的特徵,易出現心血管受累,尤其是夾層動脈瘤,一旦主動脈形成的夾層動脈瘤破裂,即刻會有生命危險。所以馬凡症候群病人的壽命,主要根據主動脈是否出現夾層動脈瘤,來決定病人壽命。
部分病人主動脈受累得較輕,沒有出現主動脈剝離或夾層動脈瘤形成,或初期就已明確診斷為馬凡氏症候群,一直規律服藥,同時也避免競技性運動,這種病人的壽命可能會很長。但也有部分病人初期沒有明確疾病診斷,進行劇烈運動,或不知道主動脈已形成主動脈剝離動脈瘤,一旦動脈瘤破裂,可能隨時出現生命危險,這種青壯年或年輕人,有運動中猝死的可能。馬凡氏症候群的壽命,主要取決於夾層動脈瘤的發生、發展的時間,還有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