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有好多蜂窩狀小洞,考量可能是由足癬、凹陷性角質鬆解症或者是足底疣、汗皰疹、濕疹等導致。
足癬通常由黴菌感染引起,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主要是局部汗腺較為發達,且不透氣,長時間腳底處於潮濕環境中,就可能引起黴菌繁殖。可表現為腳底起水泡、脫皮,長時間刺激局部皮膚,就可能導致腳底有小洞像蜂窩一樣。一般可使用水楊酸軟膏等藥物,促使局部皮膚軟化,再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鹽酸特比那芬乳膏等治療。
凹陷性角質鬆解症一般是由腳底皮膚受到細菌感染所致,主要與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免疫能力低下有關。好發於足蹠部及足蹠以下,在負重區域症狀尤其顯著,淺層的凹陷性角質可出現病灶,也可表現為腳底有小洞像蜂窩一樣,還可能伴隨多汗、惡臭等症狀。可以透過外用紅黴素軟膏、克林黴素磷酸酯凝膠或者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治療,平日還應注意局部衛生清潔,預防再次感染。
足底疣通常是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足蹠部位皮膚增生,腳底長期受到摩擦、免疫力低下、赤腳在公共區域行走、足部皮膚損傷,均可誘發該疾病。一般會在足蹠受到壓迫部位出現淡黃色或褐色斑塊,開始時表現出細小發亮丘疹,逐漸增大至黃豆大小或更大,也可出現腳底有小洞像蜂窩一樣的情況。一般可以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反覆發作的情況,可以透過外用維他命A酸乳膏、氟尿嘧啶軟膏等藥物治療,也可配合口服希美替定錠等藥物治療。
汗皰疹是一種發生於手部或腳部位置的水泡型皮膚疾病,常由於精神壓力大所誘發,會在腳底局部表現出密集的小水泡,破裂後就可能形似蜂窩。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的腳部皮膚護理,避免處於悶熱、潮濕的環境,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醋酸普賴鬆錠、樂雷他定錠等藥物進行治療。
濕疹可由於過敏因素引起,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全身皮膚皆可出現,可有紅疹、搔癢、水泡等皮膚症狀,對於局部水泡破裂的患者,可出現蜂窩狀的局部改變,並伴隨流膿水的情況。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硼酸溶液、乙氧苯吖啶溶液等進行冷濕敷,有助於滲出改善。同時使用複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藥物改善不適症狀。
凹陷性角質鬆解症是一種足部的細菌性皮膚感染,感染的特徵是腳底和腳趾底面長有密密麻麻的小凹陷,特別是負重區域最為明顯,其次是摩擦區域。
最主要的病因是腳底皮膚細菌感染。組織病理可見角質層上部局部性缺損,為革蘭氏陽性球菌和絲狀菌,以棒狀桿菌和細鏈黴菌可能性最大,還可以為剛果嗜皮菌和微球菌等。腳部長時間處於潮濕封閉的環境中增加了腳部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主要發生於足蹠部及足蹠以下,早期表現為大量淺層呈散在性的角質層剝蝕,呈火山坑狀,病灶可相互融合成不規則狀,患者常伴隨多汗,亦可出現浸漬、惡臭現象,病灶處無發炎,一般無自覺症狀。嚴重病例局部可發紅、腫、痛。本病多對稱發生於足跟和腳趾趾腹等腳底施力點處,但亦可發生於腳趾間和手掌。病程慢性,多持續數年,浸水時和夏季加重。
凹陷性角質鬆解症屬於一種細菌感染性的皮膚病,治療方法非常簡單,可以使用紅黴素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每日兩次,堅持兩週即可見效。凹陷性角質鬆解症的病人在腳部潮濕時更容易使細菌孳生,因此可以使用止汗劑讓足部乾燥,有助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