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來源於毛艮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大多產於中原一帶 ,丹皮植株的花就是牡丹花,艷麗無雙。中醫認為,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功效為清熱涼血,活血祛瘀。善於清營分,血分實熱,對於溫毒發斑,血熱吐衄,溫病傷陰,陰虛發熱,夜熱早涼,無汗骨蒸,血滯經閉,經痛,跌打損傷,癰種瘡毒都有效果。
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證明,丹皮中的牡丹皮酚以及苷類是其抗炎,鎮靜,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而且還能抗動脈粥狀硬化,抗炎,利尿。
在一些中醫典籍中,也有關于丹皮使用方法的記載,諸證辨疑中說,丹皮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取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水二鍾,煎一鍾服。這是丹皮成碳用,止血。而丹皮更多的是治療女科相關疾病,比如«秘傳內府經驗女科»中記錄,丹皮治胎前衄血,取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共為細末,成丸服用。
此外,由于丹皮它能入血分,清血熱,常用於熱病熱入營血,如果有發熱,神昏,斑疹可以使用丹皮,通常聯合生地黃,赤芍一起使用。丹參味辛,能散能行,有血化瘀功效,可以治療淤血腫塊,經閉不通,腹部脹痛,與桃仁,當歸,五靈脂可以配伍。
牡丹皮是一味具有清熱涼血作用的中藥,主要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臨床常用於以下幾種症狀:
用於溫熱病、血熱證引起的斑疹、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能夠清熱涼血,去除血分的實熱,而化瘀止血,經常與犀角、生地黃等配藥,比如犀角地黃湯,治療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吐血、衄血、尿血,還可以與鮮茅根、側柏、山梔子等同用。
牡丹皮能夠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清虛熱,治療陰虛發熱,常用於溫熱病的後期,陰分伏熱而發熱,夜熱早涼等,退虛熱常與生地、知母、青蒿、鱉甲等藥相配。
牡丹皮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常與當歸、赤芍、紅花、桃仁、桂枝、乳香、沒藥等其它活血化瘀藥配用,治療血滯、經閉、經痛、跌打損傷或者癥瘕等證。
常用於治療疔瘡腫毒或者腸癰等證。治療腸癰時可與清熱解毒藥物,比如銀花、連翹、地丁等同用。治療腸癰即闌尾炎,常與大黃、芒硝、桃仁、冬瓜仁等同用,比如大黃牡丹皮湯。
需注意對於血虛有寒的病人或者孕婦、月經過多病人應慎用。
牡丹皮是一味中藥,來源於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牡丹皮五的性味苦、辛、微寒,歸心經、肝經和腎經。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治療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經痛、跌扑損傷、癰腫瘡毒等。牡丹皮能清營分、血分的實熱,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溫病熱入營血所導致的溫毒發斑以及吐血、衄血。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血分而善於清透陰分的伏熱,所以可用於治療溫病後期邪伏陰分、津液已傷、夜熱早涼、熱退無汗。
此外,牡丹皮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也可以用於治療血滯經閉、經痛、癥瘕、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牡丹皮這個藥需要用注意的用藥禁忌是血虛有寒者慎用,因為其藥性微有些寒。此外,孕婦和月經過多者要慎用。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牡丹皮具有抗炎、鎮痛、抗腫瘤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牡丹皮作為中藥,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辨證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