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食不一定能夠直接導致糖尿病發生。
很多人會覺得糖吃多了會得糖尿病,這是不正確的看法。吃糖不會直接引起糖尿病的,糖尿病也不是吃糖吃出來的。糖尿病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身免疫缺陷、基因遺傳因素、 年齡、環境、體重過大、肥胖等,糖尿病和甜食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
但是糖分攝入過多會容易導致熱量超標,體重增加甚至是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肥胖病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明顯增高的。
糖分攝入過多會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負擔過重,引起人體對胰島素敏感性減退,胰島功能減退,使人體發生胰島素抵抗,這樣最終可能導致糖尿病。
如果一次食用大量的糖分,可導致一過性的高血糖,當去除誘因以後這種情況就可以好轉。
因此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和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有關,攝入過多糖不一定能夠直接導致糖尿病發生,但是可能促使糖尿病發生。所以我們仍應減少甜食的攝入,以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維持正常體重。
對於吃糖是否和糖尿病有關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的說大量吃糖可以導致身體當中過多的能量攝入以及,比較大的胰島素分泌負擔,如果長時間吃大量的糖,是導致糖尿病出現的高危因素之一。
但是,糖並不是導致糖尿病的唯一因素,想要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單純控制糖是遠遠不夠的。對於糖尿病的預防,首先要明確自己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否比較高,如果自己直系親屬當中存在多個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那麼就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人群。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常規進行預防,首先在飲食上需要限制全天總能量的攝入,以避免過多的能量積聚在身體當中導致脂肪過度增生增加胰島素抵抗,以及增加胰島素分泌負擔。同時需要力所能及地進行運動,以促進肌肉組織的增生,保持體形避免肥胖,在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建議成年以後每年進行1到2次的血糖測定,如果出現血糖升高,做到初期發現,初期治療,並積極預防併發症,避免出現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