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膽結石需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膽固醇分泌過多,這個與飲食習慣有一定的關係,長期進食高脂類、高膽固醇、高糖類食物會引起膽囊內膽固醇含量過高。其二是膽囊肌的收縮能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這個體現在一些久坐不動和長期不吃早餐的人身上。
不吃早餐是容易得膽結石的,目前研究已經證實,膽結石的發生和膽汁淤積有密切的關係。而飲食不規律,特別是不吃早餐時,膽汁不能夠規律的排出,在膽囊內停留的時間過長,水分吸收,會造成膽汁的濃縮,更容易形成膽汁淤積,為膽結石的形成提供基礎。此外,長期不吃早餐使膽汁濃度增加,也有利於細菌繁殖,膽汁的成分發生變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堅持吃早餐,進飯後膽囊就會收縮,幫助部分膽汁排出到腸道,用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膽石症的危險。
長期不吃早餐的人得膽結石風險會增加,並不是說不吃早餐一定會得膽結石,畢竟膽結石的發生不是單因素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吃早餐在年輕人中很常見,在這裡,也奉勸年輕人儘量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長期不吃早餐危害很大,除了使膽結石發生率增加之外,還可能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會因無法獲取足夠營養而使免疫功能下降,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能量攝入出現低血糖,使一上午的工作效率降低。
我們膽囊的作用主要就是儲存膽汁,在吃飯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參與消化。在晚飯後,膽囊會進行12小時的膽汁貯存工作,在第二天一早膽固醇濃度會比較高,大家如果長期不吃早飯,膽汁無法排泄,膽固醇就會沉積下來,形成膽結石。
膽結石算是一個不大也不小的肝膽問題,大概有20%~40%的病人可能終生都不會有症狀,但很多病人則會在進食油膩後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膽結石長期摩擦膽囊壁,還會誘發膽囊炎,進一步誘發膽囊癌。如果結石掉到膽管內,還可能誘發急性膽管炎或胰臟炎,總之還是有一定危害的。
治療膽結石,一般是切除膽囊,很多人擔心切除膽囊會不會影響消化,其實並不會,因為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但切除膽囊可能會出現腹瀉等情況。一般對於充滿型膽結石或體積非常大、症狀非常明顯的病人,都建議去切除膽囊。
對於體質虛弱、不耐手術的老人,或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的病人,如果無法手術,可以通過中藥化石、溶石和排石,效果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