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分很多情況,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是比較常見的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很多情況是因為胰島細胞破損,因為胰島細胞無法再生,胰島再也無法釋放胰島素,可能是後天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誘發,也可能是遺傳、病毒、環境等因素共同引起;第二型糖尿病才是我們常說的富貴病,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相關,而且和肥胖關聯密切,一般肥胖人群中有80%以上可能患上第二型糖尿病。
那麼為什麼糖尿病病人會逐漸消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胰島素,而沒有讓血液中的葡萄糖得到利用,身體缺乏葡萄糖能量,大量消耗脂肪和蛋白質所致。胰島素是我們體內唯一能降糖的激素,它的作用類似於血液、細胞之間的大門,當它作用時,大門可以打開,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夠進入細胞中,這樣不僅能提供能量,又能夠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一舉兩得。缺乏胰島素後,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提供能量,血液也會一直偏高,身體得不到能量,只能被迫分解儲備能源 - 脂肪,來供能,而脂肪的分解不可能一直持續,否則很可能造成酮酸中毒,為了平衡,身體還會大量分解蛋白質間接供能,所以一段時間後,會出現暴瘦的情況。在一點葡萄糖都得不到利用,比較嚴重的第一型糖尿病病人身上經常就真的可能出現酮酸中毒。
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的暴瘦情況比較嚴重,因為它們幾乎完全無法自己分泌胰島素,葡萄糖基本得不到利用,而第二型糖尿病大部分是因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無法正確作用靶細胞,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引起,它們的胰島素還是可以起到一些效果,只是效率低,所以不會導致身體大幅度消耗脂肪和蛋白質,不會瘦得那麼明顯,但其實如果一直不採取辦法,如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來讓胰島素作用起來,葡萄糖利用起來,血糖穩定下來,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後期也會持續消瘦下去。
所以,如果糖尿病病人發覺自己一段時間突然暴瘦,或者體重一直持續下降,很大原因是因為血糖沒有利用起來,胰島素缺失或效率低下引起,應該著重從這些方面找原因。一些糖友感覺是自己配合運動來降糖,運動量大了,其實和運動量沒有直接關聯,運動反倒能夠讓我們葡萄糖得到消耗,有助提高體質,增強肌肉含量,其實對糖友是絕對有利的。很多糖友也感覺自己可以通過飲食習慣搭配運動來改善血糖,而拒絕服藥和注射胰島素,但如果實踐後血糖還是無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建議還是通過一些醫藥手段來干預,否則不僅體重會持續下降,身體的健康狀況也會下降,還更容易誘發併發症的早發。體重基數過低的糖友可以選擇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等對體重影響略低一些的藥物,常用的二甲雙胍更適合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它們有促進葡萄糖利用,分解糖類抗原等效果,服用後可能會讓體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