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嬰兒太早翻身是腦性麻痺前兆嗎?

徐* 醫師#1

嬰兒較早翻身不能確定或排除腦性麻痺。嬰兒較早翻身可能屬於無意識動作,也可能是因為存在其它疾病所致,如果偶爾發生上述症狀,則無需過於擔心,可繼續進行觀察。

如果頻繁發生上述症狀,則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如血液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以及部分激素檢查,主要包括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等相關檢查,從而確定是否存在異常。還應進行腦電圖、頭顱CT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從而確定或者排除某些疾病。如果不存在任何病變,則認為是一種生理性現象,無需過於緊張。如果存在相關的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者低下,則通常需要糾正甲狀腺功能,從而改善症狀。

另外部分低血糖、癲癇發作的病人應進行對症治療。如果存在腦部病變,或者其它腦性麻痺症狀,如運動障礙、肌肉張力增高、強直等現象,則應高度懷疑腦性麻痺,並且及時尋找引起腦性麻痺的病因,並儘早進行干預,從而有效預防或者避免發展成嚴重的腦性麻痺症狀。

哺乳期的媽媽吃什麼能讓寶寶的皮膚白?

新生兒奶量怎麼逐步增加?

嬰兒奶量突然減少怎麼辦?可能是厭奶期

小孩嘴唇腫了是什麼原因?該如何處理為好?

嬰兒手指紅腫是什麼原因?可能是蚊蟲叮咬導致

龐凌* 醫師#2

嬰兒太早翻身不一定是腦性麻痺,嬰兒是屈肌占優勢,保持一種屈曲姿勢,但是有一部分嬰兒伸肌肉張力過高,可能就會表現出向後打挺,可能家長感覺嬰兒是身體僵硬,整體翻身,但單憑這一表現無法斷定是否是腦性麻痺。

腦性麻痺的診斷因素較多,包括必要的條件,還有參考條件,需要到專門機構找專科醫生就診且需要定期隨診。現在可以初期預測孩子是否是腦性麻痺的方法較多,比如GMs全身運動質量評估,是一種準確率高達90%的評測方法,一般都是在出生後0-5個月之內,每個月都對孩子進行評估,結合醫生的檢查綜合判斷。

張海* 醫師#3

嬰兒太早翻身並不一定是腦性麻痺前兆,如果孩子在產前、產時、產後,沒有缺氧、低血糖、嚴重感染、胎盤早剝及臍帶繞頸等異常情況,孩子在出生後吃奶情況、精神狀態、刺激反應、肌肉張力、睡眠狀態沒有異常,尤其肌肉張力沒有異常表現,沒有異常肢體動作、頸部抵抗、頭部後仰等情況,一般腦性麻痺概率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可能僅僅是頭部帶動軀幹部發生動作,孩子表情舒適,其他沒有異常表現,有的家長認為這是翻身,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如果1-2個月之內的孩子確實發生真正意義上翻身,建議家長帶孩子請嬰兒科的醫生進行檢查,如果檢查沒有異常,可能說明孩子體質比較好;如果檢查有異常,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如顱腦超音波、核磁共振、腦電圖等來進一步明確診斷。

丁雪* 醫師#4

新生兒會翻身側躺不一定是腦性麻痺,在足月新生兒與足月後2個月齡內的嬰兒,出現一種全身運動及扭動運動。扭動運動是全身出現小到中等幅度緩慢,或中等速度的扭動動作,而孩子這種全身運動在家長眼中,寶寶可翻身側躺,其實是此年齡階段的一種不隨意的全身運動表現,屬於正常的全身運動表現。若連續出現幾次,則想仔細評估運動的方式和質量,判斷發展為腦性麻痺的風險大小,不能單純以某個動作判斷是否為腦性麻痺。

全身運動質量評估,即通過錄像仔細評估孩子全身運動的質量。孩子雖會翻身側躺,但翻身側躺時肢體有無發硬,運動是否流暢,可通過這些內容判斷孩子是否有發展成腦性麻痺的風險。若高度懷疑有腦性麻痺風險,建議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尋求醫生幫助,進行詳細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