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病主要是指人體被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之後,侵入心臟內膜以及損害心臟瓣膜。對於風濕性心臟病,在開始時可能病人僅僅表現風濕熱症狀,如發熱、關節痛,在漫長過程中,風濕性心臟病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出現臨床症狀之後,往往心功能已經出現了一定損傷,便可能會表現出胸悶、氣急或心慌等症狀,更有一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胸痛、頻繁發熱。
由於風濕性心臟病發現或確診時,都已經處於心功能受損傷狀態下,風濕熱表現或風濕熱活動相對少見,但如果處於風濕熱活動狀態,需要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來抑制風濕熱。如果沒有風濕熱活動,主要是針對心功能治療,如強心、利尿、擴血管,其中利尿藥可能是心功能不全出現之後,最能改善病人症狀的藥物。另外,平時病人如果出現發熱,應該及時就診。
風濕性心臟病的症狀有乏力、胸前不適、呼吸困難、水腫等。
當風濕熱引起心臟瓣膜病變時,可以導致風濕性心臟病的發生,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病人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
風濕性心臟病輕症病人通常以胸前區不適、全身乏力、偶有咳嗽,咳痰症狀為主;當出現嚴重的心臟衰竭時,可以表現為呼吸困難、咳血、胸悶、胸痛、氣喘、全身的水腫等表現。
當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時,需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減輕病人的臨床症狀,避免發生嚴重的心律衰竭。
因此,風濕性心臟病主要包括上述臨床表現,需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