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晚上發低燒,白天正常的症狀,主要考慮是病毒感染或者患者自身體內出現發炎的情況所引起的。
一般人的體溫在晚上時會比白天略高一點,如果晚上腋下體溫高於37.2℃,那麼就可視為發低燒的症狀。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內出現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或者出現發炎的情況。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有無支氣管炎、泌尿道感染、肺結核甚至腫瘤的情況發生。所以一旦出現晚上發低燒的現象需要立刻去醫院進行檢查,透過檢驗血液常規、C反應蛋白檢查以及紅血球沉降速率檢查來進行判斷和分析,查明病毒感染和發炎發生的位置,然後採用相應的抗生素或者抗發炎藥物進行治療。
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規律和生活習慣,避免因長期熬夜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同時多注意休息適當進行體育鍛鍊。在飲食上多加控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以及纖維素的食物,不要吃一些生冷辛辣的食物。
正常人的體溫在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之下,使人體產熱和散熱之間維持動態平衡,使體溫維持在正常範圍。當身體在各種原因作用之下使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就稱為發燒。
臨床上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可分為感染性發燒和非感染性發燒兩大類,其中感染性發燒最為常見,如各種細菌、病毒、黴菌、黴漿菌等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泌尿道、腸道等部位的感染,都可能出現發燒。尤其是結核桿菌感染,以夜間發燒較常見。各種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導致每天晚上發燒,例如最常見的因素是免疫系統疾病和結締組織疾病,如皮肌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都可能出現每天晚上發燒。少見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也會出現代謝失調,導致的每天晚上發燒。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嚴重的貧血和愛滋病、腫瘤等情況,也有可能出現每天晚上發燒。還有一種功能性發燒屬於內分泌失調、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常見於更年期婦女。
建議患者出現體溫異常後,要密切觀察是否伴隨流汗或者腹瀉等其他症狀,如果考慮結核菌感染,需要到醫院進行血液培養和痰液培養。如果其抵抗力較差,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口服維生素C或者其他提升免疫力的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