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個複雜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由於人體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以使血液中的因攝取食物而升高的血糖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或者是由於某一方面的障礙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這個過程無法正常進行。它的出現往往會引起多種併發症,其中就包括胃痛。而糖尿病引起胃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由於神經病變所引起的擠壓胃神經的胃輕癱。這是因為長期的高血糖使得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收到一定程度的損傷,進而對於腸胃消化時的各項需求無法領會和傳遞,使得腸胃動力不足。所以當腸胃裡的食物無法得到正常的消化時,不可避免會引起壓迫胃神經,進而出現胃痛。
二是由於糖尿病病人需要長期服用降低血糖等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俗話說:是要藥三分毒。有些藥物雖然能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但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說二甲雙胍,服用後會出現胃脹的現象,胃脹氣一般會引發腸胃不適,沒有食慾,這也說明了藥物對於腸胃的消化系統造成了影響。
三是心理壓力的影響,有時候我們身體的某些不適是由於心理壓力造成的。糖尿病病人想著自己身患如此頑疾,這是富貴病,很難痊癒,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心理壓力,嚴重的話還會造成食欲不振,內心焦急煩躁。這種時候那些小病小痛當然就會不請自來了。所以說糖尿病會引發胃痛就一點也不足為奇。
糖尿病導致胃痛主要是長期高血糖損害了自律神經,從而導致由自律神經支配的胃腸肌肉缺乏動力,進而會出現胃排空減慢,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等表現。
正常的胃排空為進飯後半小時排出50%以上的胃內容物,2小時排出約80%的胃內容物,3小時基本排空胃內容物。但當胃輕癱時,進飯後1小時和3小時只能排出約40%和60%~70%的胃內容物。
故只要病人嘔吐出4~6小時前攝入的食物,就能說明病人出現了胃排空延遲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