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般在五、六個月以後吐奶\溢奶的症狀就會明顯減輕,在七個月左右基本消失。每個寶寶的體質發育不同,具體月齡也是因人而異的,家長合理的餵養方式也會影響孩子。
發育影響:胃部分為賁門(胃的入口)和幽門(胃的出口),六個月內的嬰幼兒賁門發育不完全,賁門鬆弛,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隨著寶寶胃部消化系統發育成熟,七個月左右,吐奶溢奶現象會自然消失。
餵養方式:嬰兒的胃呈水平位且胃容量小,存放食物少,過多地餵食,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吐奶溢奶症狀。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給孩子餵奶的時候,將寶寶身體傾斜成一定的角度並放緩進食的速度,同時,餵奶之後不要立即將孩子放平,奶水順利進入小腸,便可減少吐奶溢奶現象。
寶寶出現吐奶溢奶現象,家長無需過多擔心,需思考原因,改善餵養方式,不放心也可選擇就醫檢查。
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四到六個月月齡的時候,由於寶寶胃容量開始增加,消化系統比剛出生的時候要好一些,所以溢奶現象就會開始減少,尤其在九個月以後,寶寶胃容量會變得更加大,胃與賁門和幽門的連接發育會較為完善,能關閉起來,同時寶寶會進食輔食食品,母乳量相應減少,因此溢吐奶現象自然會明顯減少並逐漸消失。
雖然說寶寶在四個月以內吐溢奶情況還是比較明顯,但媽媽只要做好以下步驟,還是可以將吐溢奶次數減少,首先媽媽在餵奶的時候,一定要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必須將寶寶抱起來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頭高腳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這樣可以讓母乳更好從胃部流入腸道,減少吐奶的機會。
其次,媽媽餵完奶之後,不可以立刻將寶寶放在床上平躺,不然寶寶胃內部的母乳就會逆流出來,造成吐奶,吐出來的奶液還有可能會被寶寶反吸入鼻腔,引起嗆奶或窒息的風險,餵奶後媽媽要將寶寶豎立抱起,讓其頭部靠在自己的肩膀上,同時用手輕拍寶寶後背,這樣可以將寶寶胃內部的空氣通過拍背打嗝排出來,避免吐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