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黃水,最常見的就是外耳道濕疹。病人會有耳朵癢、流黃水等症狀,病人容易用手或者挖耳勺不斷摳耳朵,造成耳朵濕疹加重、流黃水加重,有些病人還會出現耳朵痛、耳朵腫、耳朵悶、聽力下降等情況。
出現這些情況,首先將病人的外耳道分泌物以及耳垢等清理乾淨。其次,局部用抗過敏藥膏塗抹,一般1週到10天,症狀會完全控制。如果病人伴有感染、耳痛症狀,也可以加用抗生素,如頭孢或者阿奇黴素口服。
日常生活當中,還要注意,濕疹發作期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洗澡時要注意在耳朵里放棉球,儘量不讓水進入外耳道,否則會導致外耳道濕疹加重。經過治療,濕疹一般在1週到10天能痊癒,但是有部分病人的濕疹可能會再復發,復發以後可以繼續治療。
耳朵里的黃色分泌物有可能是外耳道的分泌物,也有可能是中耳鼓室的分泌物,因此建議最好就醫,首先明確是外耳道的炎症還是中耳的炎症,再行進一步治療。
外耳炎通常是指瀰漫性外耳炎,而局限性外耳炎稱為外耳道癤。關於治療,初期局部熱敷或作超短波透熱等理療,嚴重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鎮靜、止痛劑。.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紗條敷於患處,每日更換紗條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如普賴鬆、 Dexamethasone 等)合劑、糊劑或霜劑局部塗敷。外耳道膿液及分泌物可用3%雙氧水清洗。積極治療感染病灶如化膿性中耳炎,診治全身某些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等。如果因反覆發作造成外耳道皮膚增厚、外耳道狹窄,則行外耳道成形術。
急性期中耳炎應清理外耳道分泌物,可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必要時輔助使用口服抗生素的治療(需要有醫生的醫囑),減少分泌物對外耳道的刺激性可減輕耳癢等不適症狀。但是避免掏耳,因為往往伴隨有耳膜穿孔,掏耳不慎可導致鼓室黏膜的損傷。若想徹底治療慢性中耳炎則根據需要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清除中耳病變,修補穿孔的耳膜,根據術中及聽力情況進行聽力重建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