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建議儘量避免喝粥,而不是不能喝粥,有的糖尿病病人說,患上糖尿病以後醫生就不讓喝粥了,因為粥比米飯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這話既對,也不對,並不是喝粥就一定造成血糖值升高,主要還是看你喝什麼粥和怎么喝法。
我們喝粥的時候,儘量的不要喝以大米為主的粥,用粗雜糧熬的粥。因為對血糖的生成指數比較低,而且飽腹感也比較強,因此,我們可以選擇。
此外,喝粥的時候還需要注意,熬粥的時間別太長,熬粥的時間越長越黏糊,澱粉的性質發生改變,被人體吸收以後,升高飯後的血糖就越快。
再就是喝粥的時候要慢喝,有的病友喝粥的速度很快,粥很快的進入小腸被消化、吸收,血糖也就會快速的升高,如果我們慢慢喝粥,單位時間內被消化的粥的量也會減少,血糖上升自然就會慢。
糖尿病不建議喝粥,主要是由於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即碳水化合物。而且粥進入消化道內消化快、吸收快,可以造成血糖快速升高,而隨著其迅速代謝,又會導致血糖明顯下降。因此喝粥會導致血糖處於較大的波動範圍內,進食後血糖迅速升高,但是又無飽腹感,很快又會產生飢餓感。
對於糖尿病病人的飲食,應吃干不吃稀,即儘可能選擇乾糧、米飯等,儘量避免喝粥。如果喝粥應配合菜餚,可以延緩粥的吸收。還應吃慢不吃快,即避免進食過快,否則會使血糖迅速升高,從而造成血糖波動。還需注意定時定量,每日主食量、進食時間均應固定,既有利於降糖藥物發揮作用,也有利於血糖穩定。
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可以適量增加零食、水果攝入,補充維他命。但是不同於正常人,不建議糖尿病病人飯後立即進食零食、水果,應該在飯後2個小時食用。同時分次食用,比如1個蘋果分3-4次食用,而不要1次攝入整個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