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如果選取拔罐,一般是風寒外感,因為要驅寒外出。拔罐可以行氣活血、溫通經絡,所以在風寒外感時可以選用,一般選用後背和頸部做拔罐。
感冒、風寒侵襲肌表的時候,雖然全身的毛孔都會受寒邪束縛凝滯,但是背部經絡,尤其運行陽經的地方,其實是受寒最重的地方。尤其是該部位有肺俞,肺主陽氣,而且外主皮毛。所以,肺的陽氣運行對風寒表邪驅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般拔罐可以選擇肺俞前後,上面的大柱、風門、大椎和底下的膏肓俞,都能幫助陽氣運行,到驅散外邪的作用。上面是兩邊的風池穴,也可以在局部用小罐拔罐,也能起到較好的散寒解表作用。
一般風熱外感不做拔罐治療,風熱外感主要注重於清熱,而清熱是拔罐的短板。
感冒的時候不建議拔罐。拔罐中醫屬於一種物理療法,但是從西醫的角度講感冒的時候不建議。因為感冒的時候病人一般都會出現發熱、周身酸痛等臨床症狀,機體處於一個應急狀態,這時候免疫系統都在應對感冒病毒感染,處於抵禦狀態。
所以這時候如果給予病人進行拔罐,它會造成皮膚的損傷,無行之中有可能會繼發皮膚細菌感染,對免疫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無意之中就會給身體增加了重擔、負擔,所以感冒的時候臨床不建議拔罐。
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對症處理,然後多休息,多喝水,保證充足睡眠和營養,這些能增加機體免疫力,我們要做的是增強免疫力,而不是消弱機體的免疫力,所以拔罐對於感冒恢復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