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多數都是因為損傷後的局部炎症,刺激坐骨神經出現的症狀,少數是因為局部肌肉變性、增生,壓迫神經而產生疼痛。
因為損傷後的炎症變化,保守治療的效果比較理想。首選治療方法是手法按摩,通過利用局部的手法,緩解梨狀肌的炎性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使損傷的組織得以修復。
手法應該輕重適宜,循序漸進,最好隔日一次按摩治療,持續三週左右,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按摩期間口服桃紅四物湯、獨活寄生湯、當歸雞血藤湯等中藥,外用南星止痛膏等貼膏,結合中藥離子導入、磁療、超短波治療、小針刀治療等物理治療,效果比較理想。
梨狀肌症候群不建議選擇外科治療,手術風險性較高且療效不佳,臨床首選保守治療為主。中醫藥治療無創傷,包括推拿手法治療、局部封閉、理療、中草藥、針灸等。保守療法初期使用消炎鎮痛、理療等解除肌肉痙攣,療效顯著。因梨狀肌症候群易復發,應長期持續治療,定期複查,疾病後期進行相應功能鍛煉,保持治療療效並注意觀察。
推拿手法採用分經治療,涵蓋多種手法。研究表明,在臨床治療中採用雙拇指推揉法,使用按、揉等手法聯合桃紅四物湯,發揮疏筋活血的作用,能夠驅除肌肉的炎性反應,使用相應手法解除梨狀肌沾黏性、條索狀結節。通過電針配合理經分經和撥彈手法,使變硬的肌束得以松解,沾黏得以分離,肌纖維得以理順,而恢復原來的舒縮功能。
具體手法為先按肌肉纖維垂直方向左右撥動,再沿肌纖維方向順壓,局部類固醇治療效果明顯。臨床治療中多聯合其他療法,局部封閉是針對疼痛部位實施理療治療梨狀肌症候群的方法較多,而衝擊波相對先進且優勢明顯。發散式衝擊波治療梨狀肌症候群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安全可靠,可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使用理療治療梨狀肌症候群的同時,臨床上多聯合上述的中醫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