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搔癢症是終末期腎病病人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主要症狀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搔癢,其中額部、項背部和前臂手掌部是典型的發生部位。
尿毒症病人皮膚搔癢的原因主要有:
尿毒症毒素蓄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進行常規血液透析治療一般只能清除病人血液內的小分子毒素和少量的中分子毒素,而對大分子有毒物質的清除效果不明顯。病人常因二價離子的增高而存在高鈣血症、 高鎂血症和/或高磷血症,這將會促使中分子毒素蓄積,進而造成嚴重的皮膚搔癢症狀。其機制可能與其影響皮膚柱狀 細胞釋放組織胺和5-羥色胺等致癢物質有關。另外研究表明, 搔癢的易感程度和嚴重程度與血液中肌酸酐水平和尿素水平呈正相關。
組織胺:尿毒症病人由於腎臟對組織胺排泄減少,使血清組織胺水平增高。在正常機體血漿中組織胺很快在微血管內皮細胞中失活,而尿毒症病人由於微血管受損而致組織胺失活發生障礙,從而導致血漿組織胺濃度進一步升高H1,此外尿毒症病人體內毒素能上調Mc釋放組織胺的能力,特別是某些中、大分子物質可引起Mc大量釋放組織胺, 作用於C型纖維末梢的H1受體而出現皮膚搔癢。
皮膚乾燥 :由於尿毒症性周圍神經病變及氮代謝產物瀦留導致皮膚汗腺及皮脂腺萎縮,外分泌功能障礙、皮膚角質層的pH升高和表皮中維他命A濃度的升高等,使尿毒症病人出現皮膚乾燥脫屑、搔癢。
繼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 :副甲狀腺激素是由副甲狀腺主細胞分泌的中分子物質,是一種主要調節鈣磷代謝的內分泌激素,人體內幾乎所有器官均為副甲狀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由於尿毒症病人長期低鈣、高磷血症不能糾正, 反射性刺激副甲狀腺,使其功能亢進,產生和釋放過多副甲狀腺激素, 副甲狀腺激素升高往往能夠引起高鈣血症,皮膚鈣化、刺激皮膚肥大細胞釋放大量組織胺,促進鈣鹽、鎂鹽在皮膚沉積而引起皮膚搔癢。
透析相關性搔癢:透析過程增加了病人與致敏物質的接觸,使皮膚搔癢發生的頻率和程度增加。血液接觸透析器時,各種透析膜均可不同程度地激活補體,產生首用綜合效用,部分病人會因此產生過敏反應而致搔癢。透析過程中使用的肝素等體外抗凝劑,軟化血透管路的增塑劑、等進入血液均可刺激肥大細胞增殖及脫顆粒,使血中組織胺濃度增加,引起搔癢的發生。
營養不良:透析雖能緩解尿毒症病人因毒素蓄積引發的食慾下降等症狀,但不能完全消除,加上水鹽攝入的限制,會使病人營養物質的攝入量低下;透析液也會加速蛋白質分解和胺基酸的丟失,這些都將造成健康皮膚所需的營養成分缺乏,使皮膚角質化明顯和易敏性增加。
尿毒症病人皮膚搔癢的護理措施
清除中大分子毒素:血液透析治療僅能清除小分子毒素,而血液透析濾過和血液灌流卻能清除 副甲狀腺激素、β2 -MG 等中大分子毒素。定期血液灌流可清除這些中大分子毒素,對皮膚搔癢症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預防皮膚感染:告知病人勤洗手,常剪指甲,不要用手抓搔癢處,以免抓破皮膚,引起交叉感染。指導病人皮膚搔癢難忍時,可用冷水濕敷或冰毛巾冰敷,對搔癢處可用手輕輕拍打或指腹輕輕按摩,亦可聽聽音樂或看電視,分散注意力,切不可用溫度高的熱水燙,以免燙傷。行紫外線照射治療者,注意紫外線光療儀照射的波長和時間,避免發生皮膚炎。當皮膚併發有皮疹時要及時用優碘等外用消毒劑作抗感染處理。告知病人不要隨意到藥局買派瑞松、皮膚炎平等激素類止癢藥膏使用,因為此類藥物副作用很大,長期使用可導致皮膚萎縮,突然停藥時可出現嚴重的反跳現象,使病情更加惡化。
保證充足的睡眠:尿毒症病人皮膚搔癢病人由於搔癢不適容易煩躁、情緒不穩定,睡眠不足而致抵抗力低下,造成疾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必要時可給予病人鎮靜劑口服, 保證病人每天有7~9小時的睡眠時間。
皮膚清洗劑的選擇:指導尿毒症病人皮膚搔癢病人勤洗澡、更衣,洗澡時不可使用沐浴露和鹼性的香皂,不用刺激性大的肥皂,水溫應保持40℃左右。衣服要寬鬆、柔軟,內衣為棉質;使用的毛巾應定期清洗、消毒、更換。保濕潤滑劑塗抹在搔癢部位,減少皮膚乾燥脫屑。
飲食護理:針對病人血液高磷低鈣的現象,除了對病人進行充分血液透析及服用磷結合劑外,在其飲食中要注意控制磷的攝入, 高磷食物主要有南瓜子、乳酪、鮭魚、扇貝、巴西堅果、低脂肪奶製品、大豆食品等。忌食辛辣、油膩、過冷、過熱等刺激食物,不飲酒、不喝咖啡、濃茶。儘量避免食用易致過敏、皮膚搔癢的海產品、牛羊肉等。
心理護理:尿毒症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需長期依靠血液透析或換腎來治療,無論哪種方法都經濟花費都是巨大的,加上病人需飲食控制、還要忍受搔癢帶來的煎熬,難免會有焦慮憂鬱甚至自殺等情緒反應。適時的疏導,真誠的告知,規律的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能改善症狀。